摩诃止观辅行助览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2mb。
书籍内容:

续藏经 止观辅行助览
 宋 有严注

  

  止观辅行传弘决助览序

    丹丘沙门 有严 述
  止观者一切诸佛之秘印也。昔我祖禅师以无所智而得之於法华妙经。后於玉泉九旬慈澍。其义深远其文浩博。后之学者非夫玄览洞视目无全文。或难以臻其奥。今更以记文并援引经律儒墨杂说。又难晓寤。幸因讲次遂捡讨他文輙形注释。且助山中晚进学览之力。非谓增臆说。如簸糠眯人目也。折为四卷。命曰助览。读者无无小补。
  皇宋元符二年岁次己卯序以冠之

  止观辅行传弘决助览卷第一
止观辅行传弘决序
  文虽不讲。义要略识。今取义之隐者注之。

宗虚无者
  老耽。

名教之道废
  五经是冶化之本。而老子槌提仁义。绝灭礼学。此则名教废。

遗文字者
  庄周。

述作之义乖
  圣人之书诠於至理。而庄子以为糟粕。喻无味也。此则述作乖。

古先梵王
  谓佛也。尚书序云。古先哲王。今借其语势。

乘时利见
  易曰利见大人。

德音莫违
  语出毛诗。今借谓三乘圣贤因禀佛教而各有证悟。

知几
  平声。谓几微也。学者少有知微。

穷年默坐
  不咨师友。甘心自愚。

白首论心
  胶着文字。不能融会。

扪象
  大经。盲人摸象喻也。以尾牙等为象身。

乳色
  大经。盲人问乳色喻也。闻雪粖谓冷软等。

本末谁迹
  色末空本俱无足迹。又何用教乘乎。

陵夷
  陵。山也。山本峻峭。及至地则平夷。喻大道将灭没也。

横流
  水本朝宗。法归圆极。水若九州而横流。法喻诸师而各立。大禹治水。天台谈圆。故曰大拯。

覆篑
  论语。孔子曰。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矣。注云。虽覆一篑。我不以其功少而薄之。篑。土笼也。譬为山者。虽覆一篑而终成大山。今喻大师力行於南岳禅师。

绝维
  维。纲维也。纲维若整。网目必齐。今以中智二论为宗骨也。文选云。汉纲绝维。

命家作古
  命。名也。名曰性宗。自我作古。

立极建言
  极者圆理。言者大教。

引而伸之
  言出论语。谓章安记之又从而添削之。

钦若
  若。顺也。尚书曰。惟臣钦若。

不愆于素
  不失昔愿也。法华尊者本徐陵后身。

独断
  断字去声。

遑恤我文
  毛诗云。遑恤我后。遑何恤忧也。荆溪之前。诸师但说释而已。何忧止观文理他人不解哉。

载扬
  音扬。谓搜扬其旨。

总角
  上音总。以物而束发。即丱角。

绎思
  音亦绎。理也。理其情思。寻义理也。说文云。抽丝也。

旁薄
  易系辞中旁薄者。谓混同也。

不野
  不鄙野。

错综
  下去声。谓织缕也。经纬错而成文。左传曰。错综经文。

隐括
  包括。

三多
  或云三止三观所蕴法多。或云三种止观所蕴法多。故曰三多。更请详之。

玄览斯淴
  玄。远也。可以远照至理。文选。眷哲玄览。淴音诲。

行有岐路
  行。去声。岐者。修旁之小径也。岐喻偏小。路喻圆顿。二行不同也。

解无方隅
  老子曰。大方无隅。谓达者心无畔也。今借喻上根。达无方隅则入位深。下根但结缘而已。

以举其全
  以辅行二字扶一部之旨。

击蒙
  击去童子之蒙吝。易曰。上九击蒙。

发覆
  发。启发也。孔子曰。不忻不发。覆谓重审之。师者当然。

孜孜
  勤劳貌。孟子曰。孜孜为善。舜之徒也。

庶几
  几。微也。孔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今荆溪造几微之理。

幽赞
  幽深赞明也。谓深明其道。易曰。幽赞神明而生着。

咨予
  咨嗟。

爝火
  上音雀。炬火也。庄子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光。不亦难乎。

君山
  岳州。

普门子
  俗姓何氏。魏吏部尚书晏之后。名普门。

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一
  题下诸文注者亦多。今删。取孤山四明注之。亦少有补助。决者。明也。断也。明断义理呼之为决。如大师禅门口决。又儒书有钩命决。

济行之教有宗
  此释辅行二字也。记文即能济之教。止观即所济之行。济亦辅也。变其文耳。谓此记文。津济辅成止观之行。有宗者。凡引诸经俱使归宗。一家所谈观法。心具性具。如不思议境。引华严三无差别。证心具百界之类。

信教堪辅行
  广引经论。一一宗归寂照妙理。使后学信受此记文可以辅止观之行。

显教之行符理
  此释传弘二字也。止观即能显之行。记文即所显之教。盖荆溪自言。依此止观而求旨趣。别显诸经圆顿三之教下所诠。即止观所显不思议理。

行何所弘
  征问传弘也。能弘既立於行。所弘为是何法。

非众教不立
  此答释也。众教即记文也。今引众教建立此记。

教何所辅
  征问辅行也。能辅既是於教。行辅为是何法。

非妙行莫诠
  此答释也。众教建立。唯诠妙行也。

乃澌以三闻
  澌与赐同。悉渍反。赐。尽也。三闻者下。序云。闻深不怖。闻广不疑。闻非深非广意而有勇。法智大师云。三闻语出付法藏传。即再三之三耳。传云。三闻说法悉能受持。故荆溪云。数闻师谈。众教频览。佛示群经。

全教行一辙
  教之与行同归三谛。如千车共辙。

若咨禀口决
  如下文云。尝於听次。咨决所闻。

若审理要决
  如释色香中道。用十义评无情有佛性等。

若设征决疑
  如释不思议境中问云。但观於心。何须观具等文。皆为决文下之疑及释文后设问等。

若取类决择
  如释发大心四谛文云。道亦应四。且据能断。界内苦集。故但云二。此即以道谛类例灭谛之义也。

若引广决略
  五略修大行中无十乘。若决略文。须引十乘广文以决之。令四三昧一一皆修十乘也。

若摄广决正
  止观正明入道行门。示於十界百界依正色心三千性相之广博在乎一念而已。

若决疏文势
  如释不思议境中问云。前引诸文广明境竟。此中只应明能观观。何故复云明不思议。答。此是决通观道。又如释十乘竟。例余阴入十界皆修十乘等。

若决通观道
  如四种三昧各别。何名为同。记主自云。此等并约所历事别。若能观观无非一心。所观之境无非三谛。

若案文判失
  如此记下文云。有人云。无漏总中三者即三观也。无漏空也。总假中中自滥参。听众有逾一纪未曾闻有斯异释。中即实相。实有是同。如何数为不同之限。共有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摩诃止观辅行助览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