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贯义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4mb。
书籍内容:

续藏经 摩诃止观贯义科
 明 天溪说 清 灵耀补定

摩诃止观贯义科序

  荆溪注解三部。均提大义。而於辅行事实尤为详晰。但湛师着述之时多。讲说之日少。故於科章殊逊劼毖联贯之妙。后人谬称荆溪三部必要谨遵。以念注解为讲经。读科头为家法。甚至猜科为注。扯注为科。牵合讹蔓。祖意翻晦。昔天溪老人唯提大师义意。立科讲授。文旨昭明。如日出地。彼时予有私记。未敢成书。所以冀天溪定科出耳。不图老人即世。片言只字俱付丙丁。哲人既逝。斯文恐湮。因於讲次。缀辑前闻。参以管见。移易增损。成止观科上下卷。诒赠后贤。尚亦小补。名贯义者。惟使止观义理联贯昭明。不致埋没於注解家葛藤脚下去耳。或曰。然则是科特为智者功臣欤。答。予若讲贯佛经时。亦单提契经义理示人。不能步趋智者注解。累累叙科於前。屑屑念注於后。为弘经也。敢谓佛祖功臣。庶非埋没佛祖宗旨於后人脚跟下之罪人云耳。
  壬戌秋日嗣兴天台教观第五世比丘灵耀序於楞严讲寺之大树方丈

  

  摩诃止观贯义科上

    清 天溪和尚说
    门人灵耀补定
  一总题(摩)二别文(二)
一缘起(二)
一说(二)
一标举所闻(三)
  一未闻(止)  二正闻(智)  三不尽(虽)

二述明宗本(二)
  一征讨宗元(然)二正述宗本(二)
  一标(行)二释(二)
一付藏宗传(二)
一叙付法缘(二)
  一佛传迦叶(大)二诸祖递承(二)
  一正叙(迦)  二结数(付)
二出付法益(三)
  一标益多(诸)  二引事明(昔)  三结付意(佛)
二今家宗传(二)
一检宗承(四)
一章安所承(三)
  一所说法门(此)  二现世化道(智)  三证入品位(位)

  二智者所承(智)  三南岳所承(南)四北齐所承(二)
  一正叙(文)  二简明(疑)
二述传观(三)
一正述传观(三)
  一举示(天)  二列名(一)三释相(二)
一略说(三)
  一出旨(皆)  二明相(渐)  三结意(为)

二广说(三)
一渐次观相(三)
  一结上标起(略)  二释明观相(先)  三结成止观(是)

二不定观相(二)
一观相(三)
  一不定法(不)  二不定观(或事)  三不定名(或息)

二辨差(二)
  一不定与渐次辨(二)二二观与圆顿辨(二)
  一问(疑此)  二答(然然)

三圆顿观相(三)
  一正示(图)二详明(三)
  一详初缘句(系)  二详造境句(一色)  三详无不句(无苦)

  三结显(法)
  二引证劝信○  三示知文意○
  二结(已)

  二正说○

○二引证劝信(二)
一引证(二)
一正证圆观(三)
  一拣示(渐)二正明(二)
一如来分别为说(三)
  一引经(如)二释明(二)
  一开章(此)二随释(六)
一闻圆法(三)
  一标(云)二释(二)
  一闻一念圆常(闻)  二例诸法皆具(闻)

  三结(是)

  二起圆信(云)  三立圆行(云)  四佳圆位(云)五圆自在庄严(二)
  一征起(云)二释相(三)
一法明(三)
  一标(彼)  二释(或)  三结(是)

  二譬解  三合显(菩)
六圆建立众生(三)
  一标(云)二释(三)
  一法(或)  二譬(故)  三合(菩)

  三结(是)

  三结况(初)

  二闻者恩大难酬(如)

  三例余(一经)

二重证三种(二)
  一请(疑)二证(二)
  一示引略(然)二正引文(二)
一一经具证三观(四)
  一净明三义  二大品三义  三法华三义  四涅盘三义

二一经单证一观(三)
  一无量义证渐(无)  二六种经证圆(华)  三华严证不定(华)

  二劝信○

○二劝信(三)
  一举示能证(上)  二出指所证(过)  三结明定信(如)

○三示知文意(三)
  一标指(既)二示明(二)
  一正出三文(次)二示三文意(二)
  一示说文意(虽)二问答说意
  一以默难说(疑)二责徧示正(二)
  一责偏(然)二示正(二)
一对默示说(四)
  一教法通别皆可说(大)  二谛理真俗皆可说(大)  三行事说默皆是道(净)  四示人人法皆能示(法)

二明说示人(三)
  一原说教意(若)  二明示文意(大)  三出三文旨(若)
  三结成(为)

○二正说(五)
一开章(二)
  一标列(合)  二出意(十)

二生起(三)
  一示意(生)二释义(二)
  一通论(至)二别论(二)
  一释名(别)  二明相(所)
  三结成(秪)

三分别(二)
  一示意(分)二正分(二)
  一征列(今)  二答释(初)
四料简(四)
  一简今是一顿(问)二简皆是显观(二)
  一正简观显不观秘(问)二任论有得有不得(二)
  一问二答(二)
  一立(答)二释(二)
  一明教得不得(教)  二明观得不得(若)
三简皆是大乘(二)
  一简初后二深(问)二简初后俱浅(二)
  一简小非三观(问)  二简小非是渐(问)
四简文门并实(二)
  一问二答(二)
  一直示(答)二转明(二)
  一文是其门(众)  二文门并实(文)
  五解释○

○五解释(二)
  一牒示(解)二正释(十)
一大意(二)
  一牒章(初)二释明(三)
  一示意标门(蠧)二生起因缘(二)
  一正明(云)  二对广(生)

三随章解释(五)
一发大心(三)
  一标章(就)二释明(三)
  一方言(菩)二简非(二)
一简非心(二)
  一标示(今)二释明(三)
一列心道非相(三)
  一举数(略)  二列相(若其)三结示(三)
  一结略数(若心)  二明开合(或)  三示举端(举)
二出浊心起相(三)
  一法(或先)  二譬  三合(集)

三简起心浊相(二)
一约苦谛升沉世间简(二)
  二约苦谛二双法简(又)  二举集等六双法例(有)

  二约谛智曲拙灰近简(又)

二发是心(二)
一止非观是(二)
  一正明(若)  二结位(初)

二感应发心(二)
  一问二答(二)
一正出感应道交发心(三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摩诃止观贯义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