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谋之罗织经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谋略与文化
(总序)
也许,真的像有人所说的,中国文化是一种谋略型的文化。但是,当下谋略类书籍的流行却似乎与所谓的“谋略型中国文化”并无太大的关系,起码没有本质的联系。因为文化的深处未必是谋略,而“谋略”的深处一定是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儒、道、兵、法、墨、纵横、阴阳等许多学派。这些主要的学派不仅非常关心政治,还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治人”,而治人就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方法就是智谋,就是谋略,就是权术。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形是智谋被提升为一种牢不可破的社会制度性的规范和原则,各种学派和文化都在智谋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纳入了谋略的范畴,成为智谋的不同组成部分。这样一来,中国的智谋型文化就形成了。
在历史上,对中国的智慧、谋略、政治有影响的学派虽有十几家,但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儒、道、法三家。中国的智慧和政治虽然常常呈现出纷纭复杂的状态,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这三家的思想精核,也就把握住了中国的谋略和智慧。
儒家的智慧是极为深刻的。它是一种非智谋的大智谋,其运谋的方法不是谋智,不像法家或兵家那样直接以智慧迫使对方服从;而是谋圣,即从征服人心着手,让人们自觉自愿地为王道理想献身。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非常注重做“政治思想工作”,首先为人们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并百折不挠地到处宣传这种理想,直到人们心悦诚服。其实,这已经不是儒家谋略的高明,更不是儒家谋略比别的学派的谋略狡诈,在这里,它已经上升到了人性、人道的范畴。这就是儒家智谋的合理性之所在,也是其成为真正的大智谋的根本原因。
法家的智慧很特殊。法家之法作为君主统治天下的手段,是建立在非道德的基础上的。法家之法的根源在于封建集权制,因此,它就特别强调“势”。’‘势”就是绝对的权威,是不必经过任何询问和论证就必须承认和服从的绝对的权威。有“法”无“势”,“法”不得行;有“势”无“法”,君主不安。但如何才能保证“势”的绝对性呢?这就需要“术”。“术”就是统治、防备、监督和刺探臣下以及百姓的隐秘的具体权术和方法。中国的“法制”最发达的地方就在于“法”与“术”联手创造的御臣、牧民的法术系统。“法”的实质是强力控制,“势”的实质是强权威慑,“术”的实质则是权术阴谋。这些都是直接为维护封建王权服务的。
道家的智慧是极为聪明的。黄老的有关著作处处流露出智慧的优越感,处处显示出对别的学派的鄙夷和不屑。黄老道术自以为是最聪明的学说,它认为天地万物都受道的支配。道是绝对的、永恒的,是永远不可改变和亵渎的;世间的人是有限的,对于道只可以体味、尊重和顺应。那么,如何体味和遵循道呢?黄老哲学认为,那就是要顺应自然,要无为,然后才能无不为。所谓“圣人无心,以天地之心为心”,说的就是圣人没有自己的主张,万物的自然运行就是圣人的主张。人如果不能体察道,就不能“知常”,不能顺应自然,在现实中就容易招致祸害。
当然,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这三家的智慧从来没有单独存在过,总是相互融合,甚至进而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各个学派的思想相互消长而已。
智谋型文化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民族的性格特征。当然,这里不仅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中国人的学问往往被理解成谋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话。有许多中国人不惜把自己的一生都花在谋划、算计别人上,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内耗。遗憾的是,谋划和算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有用,而且早已上升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为人们所称许的处世态度。它已经不是一种‘’术”,而是人生的“道”,已成为中国人难以改变的文化精神。一般所说的中国人善于“窝里斗”,就由此而来。
然而,中国的智慧首先是道而不是术,也就是说,术只是道的表现形式,道则是术的根本,是术的决定因素。只要掌握了道,术就会无师自通,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兵家,他们都是正大光明的“阳谋”学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求首先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然后才是智慧谋略。如果颠倒了这一关系,那就无论如何也弄不懂中国的智慧。
所以鲁迅先生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成大事者,古今未有。
因为,权谋绝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中国权智在本质上是一种至为深刻的文化。只有人的身心内外都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内谋谋圣、外谋谋智的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圣、智兼备的谋略家。
冷成金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机诈巧骗可以休矣
(代序)
在《新唐书》、《旧唐书》和《唐会要》等典籍中,均提到来俊臣及其党羽编制《罗织经》一事。据史载,他们“共为罗织,以陷良善。又造《罗织经》一卷,其意旨皆网罗前人,织成反状。”但《罗织经》已佚千年,无人得见。
两年前,笔者有幸从日本朋友东木先生手中获唐朝人万国俊手抄《罗织经》一卷,可惜已磨损残缺,有些字迹模糊不清。阅后深为其中权谋之术所震惊,于是决意将其收集整理,以昭示后人。两年来,笔者查阅了大量古籍资料,求教过诸多唐史专家,经过潜心研究,查证补遗,终于使其恢复原貌。
在编译过程中,笔者才真正感受到《罗织经》那不同寻常的意味,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评述的那样:“他所著《罗织经》一书,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
在点校整理的过程中,笔者感到有如下几点值得今人深思:
1.封建专制社会中,上至皇族,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是受害者,就连手执生杀予夺之权的周兴、来俊臣也不能例外。唯一的结论是,一个坏的制度可以让好人变坏;反之,一个好的制度可使坏人的为祸程度大大减弱。正所谓:“非人之过也,实乃情势使然。”
2.历代君主都渴望忠臣,而小人却充斥朝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忠臣虽为世人景仰,而小人却过得好些。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对待奸人恶行,采取鸵鸟政策是不行的。只有充分地展示它,了解它,才能最终战胜它。因噎废食的结果只能是邪行恶举大行其道。
3.南周王朝作为封建社会长链中最具封建色彩的一环,却出了一个最为“反封建”的现象——女皇。这的确是意味深长的。如果看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天下无谋之罗织经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