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进化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9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餐桌上的进化史(科学圆桌系列)
《环球科学》杂志社 著
中信出版社
著者:《环球科学》杂志社
文本整理:王家源
编辑: 王瑜玲
策划推广:中信出版社(China CITIC Press)
出版发行: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4号富盛大厦2座 邮编100029)
(CITIC Publishing Group)
版本:电子书
版次:2015年10月第一版
字数:30千字
中信出版社官网:http://www.citicpub.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iticpub
更多好书,尽在大布阅读
;
大布阅读:App下载地址
(中信电子书直销平台)
微信号:大布阅读
目录
第一部分 饕餮盛宴
食物改变了我们
食品加工:餐桌上的进化史
把入侵物种做成佳肴
为何美味难以抗拒
第二部分 食品安全
你的食物被污染了吗
食物中毒影响一生
第三部分 现代食物的演变
吃肉那点事
人类智慧是煮出来的
美味冰淇淋可以更低脂
第四部分 全球粮食危机和可持续的解决之道
我们如何养活地球——5个锦囊化解粮食危机
生物能源:瓶颈与希望
食物越多能源越少
食品的蓝色革命
在摩天大楼里种粮食
第一部分 饕餮盛宴
食物改变了我们
食物是我们每日生活中的必需。
然而,这一生命的本源却充满着神秘。在本期专题中,我们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几个看似基础,却尚无明确答案的问题,例如:到底是什么使我们发胖?
为何我们在食谱中只选择了一部分动物而非所有?
转基因作物是福还是祸?是谁首先想到了冲泡一杯咖啡?
首先,我们来解决所有谜题中让我们困惑最久的一个问题:是什么使得食物如此美味?
撰文 迈克尔·莫耶(Michael Moyer)
[1]
翻译 李天绮

觉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每个孩子在学校里都学过,味觉是五大感官之一,是嗅觉、视觉和触觉的“小伙伴”。当食物掠过味蕾,重要的信号即刻传入大脑——甘甜或苦涩,滋养或有毒。味觉的产生似乎就是这样简单。
过去十年中,我们对于味道和口味的认识如井喷般激增,我们发现了食物与人的感觉交融在一起时的神奇与复杂,还发现了人们体验和甄别味道的方法。美味可以是根深蒂固的记忆,也可以是后天养成的习惯;美味可以是个人的体验,也可以是大众的感觉。美味来自五感(包括听觉)的互动,这种互动的方式出人意料,那团被称作大脑的神经组织则掌控着人们对美味的诠释。
让我们从头讲起:食物吃进嘴里,在牙齿和唾液酶的共同作用下被磨碎。食团很快就会接触到舌乳突——舌体上遍布的几千个如结节般的突起
[2]

,每个舌乳突里有50~100个味觉细胞,它们像洋葱或花瓣那样叠加在一起,形成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那样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味蕾。这些细胞里都“装”有化学感受器,能辨别5种基本味道——苦、甜、酸、咸、鲜。“鲜”的英文umami来自日语,日本人用这个词来描述烤肉或酱油的滋味
[3]

。这5种基本味道,足以用来帮助我们决定是否应将嘴中的食物送入食道——甘甜可口的,多是有营养的;苦涩的,极有可能是有毒的。然而,它们并不能产生我们能感觉到的,复杂的口味。
我们得靠鼻子才能感觉到复杂的口味。当你把食物吃进嘴里时,适量的气味分子被顺道压入口腔根部,进入鼻腔;鼻腔中的气味感受器会检测到大量挥发性化学分子,而正是这些分子,形成了食物错综复杂的口味(见“美食路线图”)。这种鼻后嗅觉在生理学上与我们嗅闻食物的动作没有任何关系。人类的大脑能知道气味信号从何而来——是来自鼻孔,还是来自嘴?如果是后者,大脑会将气味信号和味蕾传递出的味觉信号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独一无二的感知——既不是嗅觉,也不是味觉,而是它们的混合体——口味(flavor)。这个过程就像使燃料和氧气反应,产生火焰,彻底改变,不可逆转。
事实上,我们的味觉并不仅限于口腔。近几年,科学家已经发现味觉感受器遍布于人体的每个部位。这一发现解答了一些由来已久的难题。在这之前的50年里,科学家在努力地思考:为什么口服葡萄糖后,人体内所产生的胰岛素会远远超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所产生的量?2007年,他们发现,小肠内壁细胞里存在味觉惑受器。当这些肠内的甜味感受器侦查到糖分时,会激发一系列激素的分泌,最终导致额外的胰岛素进入血液
[4]


除了肠道之外,味觉还可存在于其他地方。例如,鼻子里就有许多能感知苦味分子的细胞。当空气中有毒气时,这些细胞会自发行动起来,阻止气体进入你的肺部。如果毒气已经冲入了喉咙,气管中的苦味探测器会激活气管纤毛,帮助清理气管通道
[5]


在生理学层面,我们能解释何为口味,但是,解剖学并不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对某种口味的喜好。这种喜好是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始于我们还在子宫里时,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喜食大蒜,那么她的孩子很可能会钟情于大蒜味。同理,爱喝胡萝卜汁的母亲更容易诞下喜爱胡萝卜的孩子
[6]

。而这一现象进化上的原因挺简单:妈妈吃着没问题的,就是安全的。
实际上,我们的朋友和亲人充当了中世纪君主们的试吃者的角色——让他们先吃,等上个20分钟,看看他们的反应如何。这个原则自上而下贯穿于整条食物链。大鼠们向来讨厌可可的味道
[7]

。然而就在最近,一些富有创意的科学家将一只大鼠拖出了它的老窝,哄骗它吃下了一些可可,随后放鼠归队。当其他大鼠闻到这只大鼠呼吸中的可可味时,它们竟然食性大变,吃起可可没个够了。
孩子们可不像大鼠那样好骗——对一种陌生的食物,他们平均得试吃9次之后才会喜欢上它的味道
[8]

。为人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对某种食物的喜爱程度,取决于父母如何向孩子“推销”它。成人其实也一样,不然,这几十年间,商家就不需要不断完善食品营销策略了。
此外,周围的环境也会向人暗示某种食物的味道。在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把自愿者的舌头与一个低压电器相连,同时,向他们展示不同的食物图片,然后,接通电源,让缓和的电流流过他们的味蕾——这种感觉和舌头舔到电池没什么区别。电击也不会产生任何味道。当被问到电击的愉悦感 ............

书籍插图:
书籍《餐桌上的进化史》 - 插图1
书籍《餐桌上的进化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餐桌上的进化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