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七十年代北岛 李陀 主编
2010/6/16 Oxen(老老老牛)制作
作者简介
北岛,原名赵振开,一九四九年生于北京,做过建筑工人、编辑和自由撰稿人。和朋友于一九七八年在北京创办文学杂志《今天》,一直担任主编至今。自一九八七年起,在欧美多所大学教书或任驻校作家,现住美国加州。其作品被译成三十种文字,并获得多种国际文学奖。出版作品有《在天涯》、《失败之书》。
李陀,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研究员,《今天》特约编辑。与黄子平合编《中国小说》年选(共四册)、主编《中国寻根小说选》、《中国实验小说选》、《中国新写实小说选》分别在香港和台湾出版、主编《大众文化研究译丛》及《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丛书》、与陈燕谷共同主编理论刊物《视界》。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收录了三十篇记忆文字的集子,内容很集中,都是对「七十年代」的追忆和回顾。对很多人来说,那一段岁月虽然不过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时间不算很长,可是感觉上,已经是属于上个世纪的一个非常遥远的年代了。在那些年代里究竟发生了些甚么事,有如影像早已漫漶不清的老照片,只留下了一点依稀的影子,难以辨认,也难以追寻。但是,我们相信,凡是读过此书的读者都会发现,原来那一段生活和历史并没有在忘却的深渊里淹没,它们竟然在这本书的一篇篇的文字里复活,栩栩如生,鲜活如昨。
序言/李陀
李陀:中学毕业即到工厂做工,一九八○年调北京市作家协会做驻会作家。八二年前后停止小说写作并转向文学和电影批评。八六至八九任《北京文学》副主编。八九年赴美,在芝加哥大学、柏克莱大学、杜克大学、密西根大学等校做访问学者。八八至九一年主编《中国寻根小说选》、《中国实验小说选》、《中国新写实小说选》分别在香港和台湾出版。九九至○五年主编《大众文化研究译丛》及《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丛书》。二○○○至○四年与陈燕谷共同主编理论刊物《视界》。现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客座研究员。
秋季号和冬季号收录了三十篇记忆文字,内容很集中,都是对「七十年代」的追忆和回顾。对很多人来说,那一段岁月虽然不过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时间不算很长,可是感觉上,已经是属于上个世纪的一个非常遥远的年代了。在那些年代里究竟发生了些甚么事,有如影像早已漫漶不清的老照片,只留下了一点依稀的影子,难以辨认,也难以追寻。但是,我们相信,凡是读过此书的读者都会发现,原来那一段生活和历史并没有在忘却的深渊里淹没,它们竟然在本书的一篇篇的文字里复活,栩栩如生,鲜活如昨。
我们相信,这是一本会让很多人不但为其中的回忆文字感动,而且多半会受到震动的书。
问题是,我们为甚么要编辑这本书?为甚么要钩沉那一段历史,让它复活?近年「怀旧」风气盛行,各种怀旧的影视和书籍出了不少,这本《七十年代》也要凑这个热闹吗?
作为这本书的编者,在此书出版之际我们很愿意也觉得有必要作一些说明。
首先要说明的是,编辑这本书与怀旧无关,我们是想借重这些文字来强调历史记忆的重要。
记忆在日常生活里的重要性似乎用不着说。人怎么知道自己「活」着?那是由于他/她都活在记忆里——人的「此刻」总是在此刻中消失,活着的感觉、尊严和意义,其实都只有在「此刻」之后过去的记忆里才能明白和证明。在这个意义上,记忆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我们不能不记忆,我们每个人每分每秒都不能离开或者停止记忆,就像一个人每分每秒都不能停止呼吸。
但是,历史记忆就复杂多了。千古兴亡任凭说,历史记忆常让人觉得虚幻缥缈。其实一点不虚,由于和现实有着实实在在的关系,它更像一个战场,或者有如一个正在被争夺的殖民地。我们不但经常看到一种历史记忆会排斥、驱逐另一种历史记忆,不但有虚假的历史叙述取代真实的历史叙述,甚至还会有对历史记忆的直接控制和垄断,当然,也就有了反控制和反垄断。为甚么我们在阅读历史着述的时候,经常碰到对同样的历史会有两个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叙述?为甚么某种公认是无可怀疑的历史事实会忽然被「翻案」,然后流行一个似乎同样无可怀疑的另外的故事?为甚么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在不同的历史记忆里会有着天差地别的形容和描述?为甚么某一种历史记忆会得到呵护和保护,而另一种记忆就被压抑或者放逐?历史记忆领域从来就不平静,无论是要唤醒一个历史记忆,还是要认真对待和坚持一种历史记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很多时候,那需要特殊的品质和勇气。
然而,历史记忆今天还面临着更严重的问题:不是记忆和记忆的斗争里哪一个占了上风,也不是其中哪一个被排斥和被驱逐,而是历史记忆本身正在被贬值,被无意义化,被游戏化,被无厘头化,被逐月逐日降低其重要性,变成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可有可无。当然,图书馆里还收藏有大量历史着作,出版社每年还出版不少历史书籍,书店里也还不断有新的历史着述上架,但与此同时,历史研究正在被压缩到「学科」的小象牙塔里,严肃的历史写作正在被对历史的「戏说」和胡说所取代。历史和今天现实的人、现实的生活之间的联系,已经非常脆弱,细若游丝。我们似乎正在进入一个失去历史记忆的时代,一个没有历史记忆也可以活下去的时代。现实好像要证明,人的记忆似乎没有必要和历史联系,人的记忆只能是功能性的,房子车子票子,事无巨细,锱铢必较,没有昨天,没有过去。
对这样一个不在乎有没有昨天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我们能说些甚么?又能做些甚么?当然,可以从理论层面去讨论,琢磨、思考这样的时代如果真正全面来临,「人」有了甚么变化?「人」的概念和实质是不是都应该重新去认识?也可以从文化研究的角度作研究,分析这样一个文化潮流的源头和流向,弄清它的来龙去脉,预测它未来的流向和分布。但是,能不能有一个办法,让今天的人从直观和经验层面去思考这类问题,比如,直接面对昨天,接受历史记忆的挑战,再看看这挑战会有甚么结果?
于是我们就编辑了这本《七十年代》。我们想在这本书里,让昨天在文字中生动地复活,让昨天在阅读中展现,让今天的人直接和昨天对话。
我们相信,读过本书的读者,不论对作者们在这些回忆文字中流露的思想和观点有甚么看法,一定会有很多人,都为在其中展开的「昨天」的画面是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七十年代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