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穿的红嫁衣·沉浮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作者像。1993年摄于北京
作者手迹
1992年,在法国巴黎
2001年,在挪威与民间艺人一起演奏
2008年,在北京家中
2005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
本 卷 提 要
本卷收入长篇小说《未穿的红嫁衣》、《沉浮》。
《未穿的红嫁衣》带我们走进神秘莫测的南国沧海,孤岛密林。历史学家李言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踏上“仕途”,错综复杂的权力之争和爱情纠纷使他在即将达到事业峰巅之际功亏一篑,遗恨终生。当他再度来到秦屿,已是向行将湮灭的历史遗迹和刻骨铭心的爱情作最后的告别。
作者青年时代师从著名史学家马非百先生研究秦史,在小说中,丰富的历史知识和风波迭起的叙事融为一体。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成功地揭示了从政的知识分子李言特殊的心路历程。
《未穿的红嫁衣》完成于1993年,同年选载于《人民文学》杂志和《常州晚报》,江苏文艺出版社、台湾国际村文库书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分别于1994年和1995年出版单行本。
《沉浮》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画卷,以娴熟的白描笔法,画出古都小巷的市井人物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的躁动与扭曲。而生活在人群中的三只猫,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作者亦真亦幻、亦庄亦谐的叙述与描写,不时搅动读者的思绪。
《沉浮》发表于《花城》1989年第1期,同年7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单行本。
目 录
未穿的红嫁衣
沉浮
未穿的红嫁衣
目 录
自序 众里寻她千百度
一 “极乐园”里的惊人发现
二 历史的表层是戏剧
三 智 者
四 爱情的颜色
五 引而不发,跃如也
六 重写历史
七 治大国若烹小鲜
八 唇枪舌剑
九 月有阴晴圆缺
十 未穿的红嫁衣
后记
后记之二
后记之三
自序 众里寻她千百度
一位前辈作家说过:“寻诗争似诗寻我。”真是作家之语,诗人之语。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这句话,并且阐述自己的创作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并不是作品的主宰,文学创作是一个奇妙的‘互动’过程:你在‘寻’她,她也在‘寻’你。你为了寻找最佳的表现形式,‘众里寻她千百度’;而她好像是一件早已存在的、完整的、有生命的艺术品,等待着你的发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的创作状态,对作者来说已不是苦行,而是艺术享受。”
编辑在发稿时,认为“苦行”二字不妥,问我是不是改为“苦刑”?我说不能改,这不是笔误,而是我刻意这么写的。“苦刑”是他人强加于你的刑罚,只能被动地承受,因此才深感其苦;而“苦行”是你主动地自找苦吃,虽苦而无怨,若“苦行僧”然。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取后者。编辑被我说服,原稿照发不误。
当年《未穿的红嫁衣》的创作过程,正好可以印证上面的这段话。
《未穿的红嫁衣》的人物和故事,是在有了题目之后就想好了的。南方大学历史系高材生李言,在经历了十年“文革”的压抑、埋没之后,被时代的潮流推向仕途,出任越州市委副书记兼副市长。在前往荒岛秦屿考察中,他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作出了足以改写越州历史的惊人的发现。而当他雄心勃勃地宣布这一发现并且决意施行自己的主张时,却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巨大障碍,史学家的良心和知识分子的脆弱本性,无可回避地要经受权力和政治的检验……
这个主题是深刻的,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也是相当新颖的。我不愿意重复流行的“改革文学”套路,而是着力在“书生从政”这个切入点上,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解剖历史的纵横脉络,挖掘时代的深刻内涵。李言和程功之争,不是改革和保守、传统和现代的矛盾和斗争,而是在植根于政治和时代的生物链条上人和人之间的搏杀,作者无法去左右他们之间的输赢,而只能和读者一起去观察这个惊心动魄的过程。
这些都不必细说了,重要的是怎么把这个故事讲好。我历来不赞成玩弄技巧、炫耀技巧、为技巧而技巧,但不等于说写作不需要技巧。恰恰相反,技巧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关乎作品的成败。一个充满悬念、引人入胜的故事,如果换个讲法,也可能兴味全无。是内容决定形式,还是形式决定内容?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我固执地相信,每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最佳表现形式,在作品完成之前,它若隐若现,扑朔迷离,吸引着你去不懈地寻找,创作的过程就是寻找的过程。
在“寻找”《未穿的红嫁衣》时,我选择了两条路线,实际上也是两项实验。
一是小中见大。我认为,这个故事不宜采用“全景式”的结构,如果人物众多、事件庞杂、时间跨度漫长,难免拖泥带水,读者会觉得很累,很烦。我主张浓缩。最重要的是时间跨度的浓缩,把故事的主体部分设置在一天一夜这个框架中,在有限的二十四小时之内,编织纵横交错的人物关系,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事件,让所有的人物按照自身的运行轨道去行动,完成“冲突—高潮—结束”的全过程。这很难。在通常的人生中,许多个昼夜都是平淡地度过的,要办成一件事,往往旷日持久。但是,文学艺术本身就不是生活的原样记录,而是浓缩生活的精华,以一管而窥全豹,让读者在短暂的阅读中获得艺术享受和人生启迪。在戏剧严守“三一律”的时代,那些经典作品正是在重重限制之中获取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值得文学借鉴。我怀着极大的兴致在小说中作“戏剧性”探索。让李言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不睡觉、不休息,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可能不可能?答案是肯定的,不仅可能,而且周围的相关人物的运转也游刃有余。试看:黄昏时,李言前往秦屿考察,并且意外地遇见令狐谵。突然接到郁琅嬛的电话,他赶到越州一中,处理完女儿李盼的事件,先送郁琅嬛回家,然后回到自己家中,挑灯夜战,准备明天的发言。郁琅嬛深夜来电惊醒了何丽珠,李言巧妙地掩盖了矛盾,暂时稳住了何丽珠,次日一早和她一起送走了大姐,再去开那个重要的会议。与此同时,我还有充分的余地安排被拘留的李盼重获自由,意外地发现郁老师和父亲之间的秘密,并且泄露给了何丽珠,由此引发了父母之间的矛盾。李言上午的发言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借中午休会之机,他还来得及和郁琅嬛见面。而正他们幽会之际,李言的竞争对手陈志恒及时地向远在省城的市委书记程功报告了信息。下午,志得意满的李言重返会场,已经从省城回来的程功正坐在主持人位置上等着他。程功胸有成竹,力挽狂澜,形势急转直下。当一败涂地、疲惫不堪的李 ............

书籍插图:
书籍《未穿的红嫁衣·沉浮》 - 插图1
书籍《未穿的红嫁衣·沉浮》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未穿的红嫁衣·沉浮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