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踪者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寻找失踪者
作 者:艾 云
出版人:何林夏
目 录
版权信息
不自欺,也不他欺
自我呵护——福柯及其个人自由伦理实践
带着不安与歉疚上路——现代性语境中的性态分析
谁能以穷人的名义——知识分子认知限度及分析
谁能住进最后的宫殿——历史决定论及其幻灭
缓慢地迈向公民之路——职业及阶层的心态分析
寻找失踪者——思想史轨迹的某种当下描述
知识分子的鸦片——雷蒙·阿隆与萨特之争的现实阐释
逃离幸福——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及命运
隐喻与常识——空间的区分
后记
不自欺,也不他欺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说道理的癖好。这癖好,如同有人喜欢打牌、下棋、打球、烹调一样,就是找个事儿来做,否则傍晚来临,心慌得像长草了一样。有个癖好、有个喜欢的事儿干,人就可以熬过许多空虚了。
想说个道理的初衷是:看到一些人,在那里理直气壮地表达着什么,可是我却觉得有些拧,不大对劲儿,但自己又一时半会儿想不明白。觉得不是那回事儿,又能是哪回事儿呢?于是,绞尽脑汁去想,反反复复,想得脑子疼,还不一定能想清楚。于是,借助于大书,让人明理的书来读;然后再想。某一天,发现有几处清醒的字眼出现了。于是,找出纸和笔,赶紧记下来,否则就忘记了。
因此,我很不擅长即时地、快捷地对当下社会现实进行表述和发言。我明智地认为,自己从来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不会成为一个为众人祈盼和瞩目、随时可以发出警策之声的人。我属于一个拙笨的、慢半拍的人。
我只是习惯躲在幽暗的屋隅,去想一些心事。这时候,自己的直觉或许是活跃的,经验世界的真实也会到来。我是一个如此不能讲述宏大词语的人,我发觉自己的思考与道德标准相差甚远,我不能光明正大地说些什么,说那些很纯洁、崇高的什么。我的个性如此的妥协、世俗,顶多对人性的复杂、神秘有一定觉察。我个人喜爱一切鲜亮事物,害怕阴郁、残破、疼痛和疾病。
因为我个人的幽暗意识,由己推人,我渐渐明白,表面光鲜的所有道德化宣传,都与真实的人性不相符合。此之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我们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回避人性真实的假话套话呢?
其实,正是那些层层叠叠的心事,才让我总在琢磨着将一团乱麻般的纽结解开。这一定要借助大书的阅读。我在阅读中,仿佛看到那些在前路勘察的智者,他们脚下是瓦砾、蒿草、裂块,他们扒开蓬丛,踢开阻绊,去找一条可供人们行走的路径。
人在混乱之中,想要寻找解悬破津的方法时,就会迫不及待地捧起大书来阅读,越加会关心严肃的事物。
我想要明白一些事理时,自然地会选择西方的哲学家和思想者。因为他们不绕不隔,直面人类的当代生存处境。我注意到了这些人,他们是柏拉图、康德、洪堡、韦伯、哈耶克、福柯、波普尔、哈贝马斯、伯尔曼等人,古典的现代的都有。
我数了数,这些人,差不多都是秉持自由主义理念的人。可能正是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实践而不是运动,它才会对人的真实性给予考虑和照料。我在精神气质上,与他们有契合。
读西方的理论,倘若没有中国当下问题做背景,就只能是掉书袋。我个人从来都不喜欢让人看不下去的西方语式的引述,也不擅长去做密不透风的学问。我本不在高校工作,没有硬要去做学问的压力。读理论,写些看似还有理论色彩的文章,纯粹是自己想写。
这想写的,就是自己想要慢慢理个头绪,说个道道的。这道道或许就是问题?
我在写下某些文字之前,并不自信。我是一个胆怯和羞涩的人,知道自己担当不起大使命。可是如果我想写什么,就明白是有一个问题在推着我。如果一篇文章没有问题,我是写不下去的。只有问题,才能带着我向内部摸索着走。
有了问题,那些大书、那些智者,就借给了我一些胆量,让我通过读他们,而读自己、读社会、读命运。我逐渐发现,命运是个玄妙的、谁都挣不脱的网,无论个人或国家。而在命运之中,又有个体性格、认知能力的种种差异,它决定着制度安排的合理与否。这些,又带给人奇异的命数。
人这一生,活着,多么的偶然和吊诡。
写到这里,就会知道,我是一个被虚无感笼罩的人,不相信文字可以不朽,不相信人借文字可以青史留名。我们只有一季的生命,如麦子,熟透了就被收割了。我只是在这偶然的一季中,去想了一些事,然后记下来,仅此而已。记下文字,就是抗击虚无与死亡。
我为此记下了许多札记。那些小纸片,就堆放在抽屉里,却始终难以完成,一直延宕着。我总想找一个问题串起来,结构成型,却很难。
我明白自己有太多直觉的、发散式的、雾霰般的感受;我不希望自己被这些东西牵着走,不喜欢过于黏腻的、看不清方向和道路的表达。一旦有了问题意识,发现所有的感受都有了转喻的办法。
在《寻找失踪者》这本书里,明眼人会发现,我其实是在谈个人经验,但又将这些做了普遍化的认识和处理。没有直觉和感受,我是不大会写理论文字的;但是如果没有问题,没有路径,直觉只在弥漫中,它因此也会丧失掉应有的光泽和价值。
人现在处在饱和与过剩中,什么都太多了,文字或者信息。人被包裹着淹没掉了,心不再有空廓和清敞。我常问自己,我写了,又能为什么?
可我仍然是拈起了笔。这时,我就只能要求自己尽量别去制造文字垃圾。我尽量想让自己不要把谬误、偏见的东西传达出来,以免误己误人。我希望自己,如果写了,就尽量写些深思熟虑的东西。
可这里又有一问:你认为是深思熟虑的东西,它就能保证这思与虑是对的吗?
就这么重重复重重地诘问,让我常常坐在那里发呆,一呆就是很长时间。动身做事时,脑子也在想。有时会躺在沙发上,让脑子腾空,进入史前状态。往往这时,有些字词句会蹦出来,于是,赶紧记下。
记下的,有时是对自己的反问,有时是对时政流行观点的反问。脑子沸腾着,像一大锅滚烫的开水。在自问自答中,它让我养成了一个思考习惯;想某一件事时,尽量做到不要自欺,同时也不要欺骗别人。
记下的,是对自己的清理,对自己的出身和习焉不察的偏见的清理。毕竟,我是学文学的,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但是我想起了德国思想家韦伯的一句话:“讨论人类的命运以及洞见人自身,仅有美学的观照远远不够。”
那么,求真,就成为相当一部分写作者的内在驱动,包括我本人。可我却又会对语言自身穿越物体介质的美感,有着深深的迷恋。
自我呵护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寻找失踪者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