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枝花-沈书枝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 书枝的文字
南方的雨
打猪草
艾蒿与鼠麴草
清明
葛、白茅与斑茅
年年春天的鸟鸣
掐花
夏天的晚饭
阴雨梅天
枇杷
端午锦
屋檐下
绿竹
关于西瓜的黄金时代
从前的雨
苦夏录
菱荡
高梧玉立
八月半
秋树
风吹乌桕树
米饭
冬至
旨蓄
做糖
远近的人

赶鸭,放牛
鱼塘
少年
山鬼
情书
翠蝴蝶
语文老师
泾县故事
露露
小店记
序 书枝的文字
本书由“满屋书香”整理,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或者想获得更多免费电子书请加小编微信:sisijuan2012或QQ:151680600 小编也可以结交一些喜欢读书的朋友。或者关注小编个人微信公众号名称:满屋书香。 公众号中可以获得书香君所有分享的免费电子书!
书枝让我给她的新书《八九十枝花》写篇序,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我很喜欢书枝的文字,她写的东西我是篇篇看的,文章中写的那些乡村生活都是我自己经历过的。书枝的老家跟我的老家离得不远,书枝是安徽南陵人。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南陵住过一年多时间,对南陵这个地方很熟。南陵县夹在芜湖与泾县之间,一半是圩区,一半是山陵地带。山区多松、竹、油茶之属。圩区地势较低,主产水稻也养鱼,那里多湖坝水塘。夏秋季节好发大水,一发大水的时候一季庄稼就没有了。站在高处一望,白浪滔滔的。等水退的时候,就把家里的渔网修补好,坐在鸭蛋壳样的鱼盆里,到水里放卡子打鱼。我在南陵上班的时候也经常到附近水塘去钓鱼,连竹竿也不用,就这样把鱼线揣在口袋里,顺着塘埂到处走。初夏的时候菱角从水里长出来,铁锈色里透出点绿意,我在水塘边的丰草里坐下来,把线甩到水里。线在水面稍稍迟疑一下,然后沉到水里。四周是植物的清香,有一种水鸟叫“格登子”,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叫起来,“格—登”“格—登”,越发显得天地之间很静。这时候有下学的小姑娘从塘埂上走过来,穿着红衣服,扎一支“朝天一炷香”的辫子。她手里拿着一根棍子,棍子上系了根绳子,绳子另一头缚住一只蜻蜓,边走边玩。看到有人在钓鱼,就绕了几条田埂走过去。这是沈书枝吗?所以我在看书枝在《春鸟》中写帮爸爸送酒,把酒壶盖子掉到水塘里去,自己趴在水塘边捞,立刻想卷起裤脚帮她捞上来,不然回家她爸爸会打她一顿的。
我问书枝为什么想写点东西?书枝很老实。她没有反问我:“你为什么要写东西?”这就是书枝乖的地方。她老老实实地说,原来也是尽看别人写书,忽然有一天心念一动,这有点像《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这样就动起手来。这一写不要紧,就写出这样一本好书来。至于怎么好,书枝不自信。我就激她,她却以为老风在说大话。这就像我自己看一张画,画的意思满满的都明白,可是一时赞不得一个字,只好打机锋:过去我们老家水还干净的时候,初秋的时候,在水沟旁边拔了野菊扔在水里看它怎么随着水流旋转,拔完了就忘了。一边玩一边沿着山路往家走,走着走着发现野菊花也跟到脚边走。有时它在前头,有时它在后头。书枝的文字就有这样的好法。所以我跟书枝说,我写不到你这样绵密,也写不到你这样静。好在我可以随时放下,要不写就不写了,就像林教头跟洪教头比棒。现在我是被扫在臁儿骨上,撇了棒,一拐一拐自投庄外去了。
其实书枝书中写的乡村已经没有了,这样说可能有点武断,换一个说法:书枝写的乡村社会正在消失,而且速度越来越快。比如她写的《打猪草》,现在乡下猪圈都是空的。传统的养猪方式是要蚀本的,百把斤的猪要长一年还多,“饲料猪”几个月就出栏了,然后拉到城里给人吃,最后把人吃得跟猪一样。现在乡下过了正月青壮年人都走光了,以前到了农忙的时候还要回来把秧栽了再走,到收割的时候再回来。现在不行了,农忙也不回来了。我们那边每家田亩少,种地划不来。农药、化肥、种子成本一除,种地累不说,还要赔本,哪有进工厂打工好。到月发工资,风不透雨不漏的。在城里混好了,就扎下根了。也就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成功”了!“混好”了!乡下成功的标准可以量化的:在城里买了屋,过年时候开车子带了一家大小回祖宅看看,穿着光鲜,见到本村的长辈记得撒烟,抽不了夹耳朵上。然后记得用打火机给人家点上,闻一闻,喷香,哎呀!三狗逼,你现在混好啦!都抽上中华烟了。其实三狗逼也就买了几包充充门面,没人的时候还是抽抽“红黄山”,偶尔充充面子,家里也没有金山银山。
村里年轻人见面说不上几句话,都掏出iPhone5上网的上网,发短信的发短信。小孩子说要看牛看猪,缠得烦了就问娘老子:“村里还有养牛的吗?”父亲照例坐在向阳的地方抽烟,弹弹烟灰说:“现在谁家还养牛?养牛也没有人拉出去放草。”书枝书中说到放牛,放到没路的地方把路让给牛走,人下到沟里把绳头甩过牛背,这是行家的话。没放过牛,哪里懂得这些?看到她写这一节,我还问她会不会骑牛,书枝说不会,只有牛在沟里吃草的时候,才敢在背上坐一坐。过去乡土社会人口流动性是很差的,村里就几大姓,都是亲戚。逢年过节村子里每家都要跑,不跑就是失礼。这种人际关系说好也好,春天青黄不接,捧着碗东家借一头,西家借一合,全没问题。乡村社会是熟人社会,然后扩大到城镇也是一样。进而县,进而省,再进而家天下。所以黄仁宇有一次在哥大上课开玩笑说,如果要他推荐一个中国海关的关长,他指了一指下面洋同学说:“我还是愿意你们去做!”因为他知道自己一回去就必然要掉到这个熟人网络里面去。家里七大姑八大姨来找你办点事,你还不给面子?再不给,回家把你老爹绑了一道来说情。
现在乡村人口流动起来了。村里人要往镇上去,镇上人要往县里去。到了县里怎么办,往省里去。再想好,只有往北、上、广或者国外去了。到了国外一看,原来他们过的是村里的日子,无非一家一幢楼,楼前面种花,楼后面种菜。我们这代人对土地不亲,其实亲了也没有用,地也不是咱们的。现在给我一块地,我也是干瞪眼着急。过去要求一个男性庄户人,有这样八个字,“抛粮撒种,犁田耙地”,这是最基本的,还要会看节气,会理水路。到什么节气要泡稻种,要下秧,差一天也不行,到秋天就要差好几成收获。所以我们只能在城里混着,城里也有城里的好。城里人家一门一户,住三五年不知道对门姓什么情况常有, ............

书籍插图:
书籍《八九十枝花-沈书枝》 - 插图1
书籍《八九十枝花-沈书枝》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八九十枝花-沈书枝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