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十讲 (原典书坊) - 李石岑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原典书坊 中国哲学十讲
作 者:李石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讲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的比较研究
一 从发展过程观察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
二 从思想实质观察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
第二讲儒家的伦理观
一 儒家思想的社会背景
二 儒家伦理思想的特质
三 儒家和新儒家
第三讲墨家的尚同说及其实践精神
一 墨家思想的社会背景及“墨”字的含义
二 墨家思想产生的旁因
三 墨子的根本思想——尚同说
四 墨子的形式论理
五 墨家的实践精神
六 墨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潜势力
第四讲道家的宇宙观
一 《老子》的产生年代及其思想的来源
二 道家的自然主义
三 道家的辩证法
四 道家思想的社会背景及略评
第五讲名家之观念论的辩证法与形式论理
一 名家和别墨的不同
二 两种辩证法
三 观念论的辩证法与形式论理
四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的观念论的
第六讲《中庸》的哲理
一 《中庸》和《孟子》二书的关系
二 《中庸》的基础理论
三 《中庸》的修养法
四 《中庸》的影响
第七讲禅家的哲理
一 佛法与禅
二 《参同契》
三 《五位颂》与《四料简》
四 禅家对唐宋以后思想界的影响
第八讲什么是理学
一 宋代思想发生的背景
二 晦庵思想体系的概说
三 晦庵思想的批判
第九讲体用一源论
一 船山思想的体系
二 船山的有和动
三 船山的性论
四 船山对理和欲的看法
五 船山思想略评
第十讲生的哲学
一 清代思想发生的几个原因
二 王颜两氏给予戴东原的影响
三 戴东原的“生的哲学”
自序
这是民国二十一年在福建教育厅暑期讲学会的讲演稿,承林声甫、黄君扬两君为我当场速记,后又经过一番整理,邮寄上海,这样的盛情,是使我心中感觉得很不安的。二十二年秋,担任暨南大学哲学讲座,仍取此稿掺杂讲述,内容略有更易,又承暨大学友多人为我分别笔记;如夏炎德、吴仲林、杨荣春、邱焕斌、伍啸田诸君,均分出许多精力,为我搜集、整理、编制、誊抄,这都是应该十二分地铭谢的。尤其是大夏大学旧学友车铭深君,所出助力更大。本书第八、第九、第十各讲,几全成于车君之手。谨在此深致不忘之意。余尚当编著《中国哲学史》一书,本讲中不无粗疏之处,当于哲学史中分别补正。
民国二十三年六月,石岑记于上海。
第一讲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的比较研究
此次承福建教育厅的盛意,嘱作长期讲演,并以中国哲学为题。兄弟接到这种任务的时候,心中十分愉快,同时也十分惶恐。愉快的是能和诸位聚首一堂,又能借这机会赏鉴福建的自然之美;惶恐的是中国哲学很不易谈,中国哲学比西洋哲学更难于研究,恐怕不免有许多遗误的地方。我现在把这回讲演,分作十次,名为“中国哲学十讲”。单选择中国哲学重要的部分,作一种概括的说明,希望诸位不客气地加以批评和指教。
一 从发展过程观察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
在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之史的发展过程上,有一件事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便是中国哲学从成长期到发展期的各个阶段,就形式上讲,竟和西洋哲学发展的各阶段有极相同的地方。由于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哲学思想,在同一个时期内,我们可以从形式上,从各家思想的总汇上,找到它们的一致的倾向。这样,我们拿来作一回比较研究,绝不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
为研究便利起见,把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的发展过程,同样划分为三时期。每一时期举出几个哲学家的思想作为代表,同时把它们的社会背景加以简单的说明,然后寻出它们的异同,作我们研究的指针。
第一,成长期中国哲学成长期(公元前3世纪以前)
西洋哲学成长期(公元前4世纪以前)
第二,嬗变期中国哲学嬗变期(公元前3世纪至17世纪中)
西洋哲学嬗变期(公元前4世纪至17世纪初)
第三,发展期中国哲学发展期(17世纪中至现在)
西洋哲学发展期(17世纪初至现在)
现在依次将各期哲学思想分别比较如下:
第一期“成长期”的比较
中国哲学的成长期,完成在秦代以前的一个时期里,亦即完成在封建制度一个完整时期里。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建筑在地主对农民的经济剥削基础上。从西周以后,这种剥削关系,日甚一日,春秋战国以后,因商业资本的发达,虽然给封建制度一个打击,如自然经济的破坏,土地私有及土地买卖的促成等等,是其最显著的征象,可是封建制度并不因而破坏;它的整然的体系即地主对农民剥削的体系,仍是存在的。这种体系不仅存在,而且更巩固一步。在自然经济时代,生产的目的只在满足自己的要求,所以剥削的程度尚有一定的制限;及至商业资本发展以后,地主的奢侈的欲望,无形中一天一天地增高,因之对农民的剥削遂一天一天地加重。这不是剥削的体系更巩固一步么?政治上的情形正复如此。所以政治上主要的力量总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手中。就讲到从秦朝以后一直到近代的政治,又何莫不然?不过自秦以后,封建社会的形态发生多少变化而已。在秦代以前,既为封建制度的完整时期,又经过商业资本的发达,因此反映在哲学思想中,遂有维护封建和反封建的两种思想,是为中国哲学成长期的大概情势。
西洋哲学的成长期完成在亚历山大时代。那时因希腊和波斯战争,得到最大的胜利,获取了大量的奴隶,遂促成以仅仅九万的雅典市民镇压三十六万的奴隶的局面。在那种局面之下,当然形成以奴隶生产为基础的奴隶社会。而那时候的经济形态,便是奴隶劳动的农业经济。伴着奴隶生产的发展,商工业亦因而呈现相当的进步。因此反映在哲学思想中,便是立于“农业—种姓”的基础之上的旧秩序和立于“商业—货币”的基础之上的新秩序,乃至立于二者之间的折中思想。是为西洋哲学成长期的大概情势。西洋哲学成长期的社会背景是奴隶制度,中国哲学成长期的社会背景是封建制度,这两种社会背景本质上虽不同,但在统治阶级对被统治者的剥削一点是相同的,因此,反映在思想上,正决定两个相同的倾向。
以上是把当时的社会背景加以概括的说明,现在举出几派重要的哲学思想作一比较。
一、儒家和观念派
(A)孔子和苏格拉底孔子是春秋时代一个伦理学家。春秋时代是封建制度外形上开始动摇的时代,孔子是维护封建制度最热切的一个人,所以他的思想的出发点,就在于提供一个维护的方法。
中国封建制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哲学十讲 (原典书坊) - 李石岑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