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凶猛:20世纪中国消费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购物凶猛:20世纪中国消费史/孙骁骥著.—北京:东方出版社,2019.2
ISBN 978-7-5207-0623-0
Ⅰ. ①购…… Ⅱ. ①孙…… Ⅲ. ①消费-经济史-研究-中国-20世纪 Ⅳ.①F12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31289号
购物凶猛:20世纪中国消费史
(GOUWU XIONGMENG:20 SHIJI ZHONGGUO XIAOFEISHI)
作者:孙骁骥
策划:陈卓
责任编辑:陈卓
责任审校:孟昭勤 赵鹏丽
出版:东方出版社
发行: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113号
邮编:100007
印刷:北京楠萍印刷有限公司
版次:2019年2月第1版
印次:2019年2月第1次印刷
开本:880毫米×1230毫米 1/32
印张:14.75
字数:380千字
书号:ISBN 978-7-5207-0623-0
定价:68.00元
关注公众号:死磕读书杂志会
发行电话:(010)85924663 85924644 85924641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请拨打电话:(010)85924602 85924603
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为20世纪中国消费者画像
第一章 愤怒的消费者(1900—1911)
第一节 1900:神鬼变乱庚子年
第二节 令人纠结的洋货
第三节 晚清广告里的民族情怀
第四节 1905:走上街头的消费者
第五节 一桩走私案引发的商品战争
第六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物价
第二章 民国的繁华与忧伤(1912—1949)
第一节 清朝亡了,民国却没有来
第二节 国货商品的“黄金时代”
第三节 用还是不用日货,这是一个问题
第四节 国货运动,以爱国为名的生意
第五节 上海:民国大都会的消费神话
第六节 霓虹灯影里的南京路
第三章 转型时代的消费印迹(1950—1989)
第一节 社会新秩序是如何建立的
第二节 革命语境下的红色消费
第三节 1978:当“革命的红潮”逐渐退去
第四节 喇叭裤、可乐和肯德基
第五节 家电:一面窥视城市生活的镜子
第六节 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
第四章 当消费的狂澜席卷中国(1990—2000)
第一节 从粮票的废止说起
第二节 谁是消费者?
第三节 “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制假”?
第四节 装在超级市场里的美国梦
第五节 被重新定义的消费和消费者
第六节 中国特色的消费主义哲学
后记
自序 为20世纪中国消费者画像
现代的人类是以购物和消费来获得存在感的物种,国人尤其如此。
你同意这句话吗?还是迫不及待地准备激烈反驳?
先别急于表态,且听我说一段自己的经历。
许多年前,逛名牌店对我来说是件颇有压力的事。彼时,年轻的我对于名牌的品鉴标准尚未建立,消费的“层级”还显得稚嫩。当我有时漫步到LV、GUCCI、爱马仕之类的名牌店门口,通常会被店内精致而富丽的装潢和那些西装革履的销售人员弄得很不自在,而不愿踏入店门半步。仅有的几次购物经历也谈不上愉快。记得在某大城市中心商区的一家名牌店内,我鼓足勇气前去询问一件裤子的款式,但在上下打量了一阵我并不“上道”的穿着后,店员彬彬有礼地向我推荐了一款当季店内最低价格的裤子。他或许并不认为我有足以配得上那条裤子的经济能力。最终,我也并没有掏钱,而是同样彬彬有礼地离开了那家名牌店。
如今,情况被彻底颠覆。我早已和大多数国人一样,习惯于趿拉着一双拖鞋进出名牌店,毫无压力——只要别让我付款。在当下的中国,所谓名牌店的“财富象征地位”较之21世纪最初的那几年已大打折扣。去任何一个大城市的商街走几步,你会发现满大街的时髦女性仿佛事先约好了似的都穿戴着有名牌标识的包包、服饰、鞋子。陪伴在她们身旁的男士,则总是有意无意地显露出腰间那土豪金“H”字样的皮带。
古语云,稀者为贵,多者为贱。以此观之,在符号象征的意义上,国际名牌在当今的中国正在遭遇一场严重的贬值。这恐怕不仅是因为许多名牌都把制造工厂搬迁到了中国以及邻近的亚洲国家,专门为中国市场提供量产供给,更重要的还在于一种集体心理的悄然改变。当奢侈品牌的产量滚雪球般不断增大,使其成为更加平民化的“伪奢侈品”,人们对此的好奇心和狂热追捧自然会慢慢冷却。经济学有个常用的术语,管这叫“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可以用一个通俗的故事解释:一个饥饿的食客步入某包子铺,一口气点了六个包子。当他吃下第一个时,满足感很强,吃第二个时,满足感有所减弱……吃到第六个包子时,很可能已经难以下咽。换言之,当某种消费品的总量增加时,其中的单个消费品给人带来的满足感会随之持续下降,以至于最后彻底失去继续消费的意愿。
经济学理论中专门设有一个子科来解释这类现象,叫作消费经济学,譬如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等人提出的消费函数理论,便是其中的一种。不过,此类经济学理论的出发点大多以数学模型来探求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以便企业和政府制定更优化的经济政策,其“实用主义”意味浓重。而我更感兴趣的却是不那么“实用”的一些地方——消费行为背后所隐藏、沉淀的种种社会与文化细节。
在经济学的公式以外,我更希望知道,影响人们在商品消费行为中做出选择的具体诱因是什么?人们在吃厌了包子之后,会选择其他什么样的食品?这种选择会因人而异还是千篇一律?这些消费选择是否蕴藏了某种“集体无意识”?作为消费者,文化背景极富特色的中国人与其他国家相比是如出一辙,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了某种“自身特色”?当建成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消费社会时人们还有其他奋斗目标吗?……
对于以上种种问题,我最常听到的一个答案是:不用担心,市场经济有一只“无形的手”会在不知不觉中调配人们的需求,实现最佳的供需平衡。并且,市场中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提高,他们会理智地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进行合理消费,最终,整个社会都将通过消费来获得“幸福最大值”。
这样的观点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宣扬“自由市场”理念的作品中最为常见。在《米塞斯评传》一 ............

书籍插图:
书籍《购物凶猛:20世纪中国消费史》 - 插图1
书籍《购物凶猛:20世纪中国消费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购物凶猛:20世纪中国消费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