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的政治学:模式与应用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4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内容提要
腐败是由于人性中的贪婪所引起的,它具有经常性反复出现以及传染性的特点。因此,人们不能寄希望于通过几次反腐败运动就能彻底解决问题,整个社会必须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腐败难以被彻底消除,但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或抑制腐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一些国家的反腐败努力并没有转化为现实的成果,一是因为执政者与民众没有形成反腐败的合力;二是因为没有将制度规范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效果,未能充分发挥出制度本身的反腐功效。
网络是国家与社会力量可以共同使用的一种反腐败工具,也是两股力量在反腐败斗争中形成合力的一个结合点。腐败最大的危害是它削弱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降低了政府的合法性。政府要赢得民众的政治信任,必须要将公众视为反腐败的伙伴,给予他们有效的反腐败工具。
网络反腐是对以往反腐机制与方法的一种创新,是在信息网络时代增加反腐法规与制度实施力的必要形式。要谋求反腐败的明显成效,仅有立法的严谨、制度的创新还是不够的,如何使每一项制度的实施机制强大起来,才是需要投入更大的努力,着力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从运动反腐到制度反腐,再到技术反腐(网络反腐),既是我国步入信息时代反腐败斗争的必由之路,也是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实现力量结合的关键环节。本书从技术反腐的思路,确定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问题研究、工具研究、运用模式研究以及个案研究四个部分。
“问题研究”部分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现行法规制度的文献调查与统计、引用官方公开的相关数据、借鉴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衡量各国廉洁程度的指标等对我国在预防腐败、控制腐败、惩治腐败方面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描述与分析,指出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关键问题在于增强反腐败的实施机制。而网络的监督机制对于实施反腐败的法规与制度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工具研究”部分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具有交往、连锁、跨时空、形塑等社会性功能以及低成本、便利、非中心化、差别化等技术特性,指出互联网技术因其社会性功能被称为“社会性媒体”,对各类主体参与社会治理(腐败治理)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同时又因为其独特的技术特性也会对治理本身产生多种影响。
作为研究重点,“运用模式研究”部分建立在工具研究与问题研究的基础之上,归纳并研究了当前网络反腐的四大类运用模式,即以互联网为工具的信息公开模式、廉洁教育模式、社会参与模式、政府流程监控模式。信息公开模式从网络公开的视角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以及公职人员财产申报信息公示机制对抑制腐败的作用;廉洁教育模式分析了网络教育机制在培养公众廉洁意识,尤其是青少年廉洁教育中的重要的工具性作用;社会参与模式聚焦中国普通网民以及民间网站的反腐行为,分析了普通网民反腐的现实价值、网络形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同时分析了国内民间反腐网站萌生的原因,并在调研其运作规范性与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有序发展的建议。政府流程监控模式针对当前腐败滋生的重点领域,即公共采购、行政审批、警务管理、公共工程四个领域,分别提出了政府网络监管模式的设想与方案。
“个案研究”部分对当前公职人员财产申报信息公示机制的地方案例、网络游戏《清廉战士》的传播效果、我国民间反腐网站运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湖南株洲官民合作网络反腐的制度化探索、上海政府网站的反腐功能等进行了调研及分析。

前言
互联网在呈现出爆发式发展趋势的同时,正经历着由娱乐化应用向价值应用时代的转变。各国政府紧跟时代脉搏,纷纷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反腐败的工作之中,将网络视为反腐败的重要战场。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败工具,互联网技术已经参与到世界范围的反腐败斗争之中,大大提高了各国政府与公民社会预防腐败的科技含量。党和政府对互联网络的重视,推动了网络技术在我国廉政建设领域中的应用,从技术预防的角度对多种网络形态的防腐功能进行了实践探索。在我国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大国、政府上网工程已经实施以及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背景下,有必要探讨在网络化背景下的反腐败模式问题。目前,国内学术界已开始呼吁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科学相结合起来研究反腐败问题,对这一有待开发的反腐败工具给予了充分重视。当前需要借鉴国外利用网络反腐败的成功经验,同时更应当关注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最新探索,对已经显现的以互联网为工具的反腐败模式,如信息公开模式、廉洁教育模式、社会参与模式、政府流程监控模式等进行研究,以推进信息时代的反腐败工作。
一、腐败行为与对策工具
研究反腐败问题的逻辑起点,首先是对腐败行为进行界定。尽管学术界关于腐败的标准争议不断,但是腐败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是具有共性特征的。腐败与非腐败的行为之间是有明确界限的。第一,从行为主体的身份来看,腐败是与公职人员相关的一种行为,这里的公职人员通常指在公共机构中负责某项工作或者负有某种责任。第二,从行为主体的动机来看,腐败是一种个人或集体的牟利行为,它通常与不正当占有相关,尽管存在风险,但对利益诱惑又难以拒绝。第三,从行为过程来看,腐败是对公共权力、公共职位、公共权威的不正当运用,是对公共义务的放弃。第四,从行为的后果来看,腐败是一种违背公益的行为,为了换取不正当的收益,而采取损害公众和公众利益的行为。第五,从行为的性质来看,腐败是一种道德堕落的行为,它起源于人性中的贪婪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他们完全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
现代反腐败运动,并非只在于确认腐败行为及指出腐败的严重性,更重要的是开发有效的反腐败工具。治理问题专家格里·斯托克认为:“治理认定,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的权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政府可以动用新的工具和技术来控制和指引;而政府的能力和责任均在于此。”①C.胡德(C.C.Hood)也认为,当政府面对公共问题时,治理在本质上就是运用政策工具、政策手段或管理手段解决问题。其焦点无非是从政府工具箱中选取可用或好用的工具而已。②政府对政策工具的选择会受到问题性质、过去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工具特性、决策者的偏好以及受政策工具影响的群体的反应。政府通常会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政策工具。
(一) ............

书籍插图:
书籍《网络反腐的政治学:模式与应用》 - 插图1
书籍《网络反腐的政治学:模式与应用》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网络反腐的政治学:模式与应用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