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644:知乎徐小疼特约撰稿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关于本书
“盐”系列电子书出版序
编者按
北京 1644
一、鼠疫与恐慌
二、最后的权威
三、寡人有疾
四、最后的抉择
五、皇帝的绝望
关于本书
《北京 1644——知乎徐小疼特约撰稿》/徐小疼
出品人 周源
编辑 梅莹 刘强
设计 郝小好
策划 成远
联系我们 weekly@zhihu.com
本电子书版权为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或节录本书内容。
ZHI-BN:9-0054-0000151020-1
DNA-BN:ECFD-N000000670054
最后修订:2015 年 10 月 20 日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 347 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 10 号
电子邮箱: cb@bookdna.cn
网址: www.bookdna.cn
本书电子版如有错讹,祈识者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Media CO., LTD, 2013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service@bookdna.net
www.bookdna.net
“盐”系列电子书出版序
知乎创始人 周源
我们和这个世界,有一种天然的媒介,那就是存在于我们大脑里,没有被分享过的信息。如果有某种方式把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见解都汇集起来,会不会像从信息海洋中源源不断地提取出知识之盐一样,极大地丰富很多人生活的味道?
这个问题,令人兴奋。知乎创立至今,诞生了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对世界的提问和回答,像是对一个无序的世界进行了一次次重构 —— 把彼此大脑里没有分享过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搬上了互联网,组成了一个全新的网络。而那些最有知识、经验和见解的人,就像盐,给这个世界带来味道。
您即将展开的这本书,属于知乎的“盐系列”丛书。我们希望这些作品保存一种海的味道,因为在知乎看来,每一位认真的知友,都是知识海洋中析出的智慧之盐。我们希望这一系列的每一本书,都可以为您透析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亦或给您的生活增光添味。
读这书时,请别忘记,它诞生自一个有味道的人。
编者按
一个王朝的亡国时刻,有的以最后的歌舞升平作为濒死前的疯狂,有的以猛醒的怆然回应铁蹄的践踏,而明朝这个 276 年的专制皇权国家,在最后的时刻,呈献给后世史家的,则是一种荒诞的假死。瘟疫、内乱、外患、官僚系统疾病犹如外伤、内伤、感染以及并发症,蚕食着这个国家的生命力。气息还在,四肢已僵,君王在朝,威信全无。
而北京城,这个帝国的中枢,在这样一个垂死的时刻,它所上演的荒诞与恐怖,就如同濒死者的瞳孔,管中窥豹,一叶知秋。
在最后的时刻里,不乏殉道者为道统尽忠,也不乏投机者为出路择木。人间已无起码的文明或是廉耻,生死煎熬,炼狱求生。本书作者与策划者清楚地知道,我们无能力也无野心去辨析三百多年前的那个国家崩溃的最深层原因。而我们已经做到的,是让一个作者,在大量的学习积淀之后,帮我们用文字补拍了那个历史时刻的珍贵影像。这是一本根据历史典籍整理出的清晰的记录,把历史人物的命运一一展现。既非“大江河”,也非“太平轮”,而是一幅渲染万民为刍狗的,白描亡天下惨状的“清明上河图”。
北京 1644
一、鼠疫与恐慌
崇祯十六年癸未十一月,顾肇迹自金陵启程,前往京师。这次进京可谓出人意料:在八月的时候,崇祯皇帝朱由检裁撤操江都御史,罢了镇远侯顾肇迹的官,三个月来,顾肇迹一直赋闲在家。一开始,顾肇迹仍等着皇上的诏命,期待自己另有任用。后来诚意伯刘孔昭代替自己做了操江都御史,而对于自己的新任命又迟迟不来,顾肇迹便只好开始作回老家江阳的打算。顾肇迹虽然没了官职,但朱由检并未撤掉他的勋位。承袭了祖荫的顾肇迹同时也是光禄大夫和柱国,有御赐诰券在身,仍能吃上皇粮,而并不像遥远的西北那一群被裁撤的驿丞那样,一旦裁职便吃不上饭,为了活命不得不造反。
虽然已是十一月了,江南却仍是一片繁华而和煦的盛景。顾肇迹在秦淮河与艺伎们一一作别,告诉她们自己要到京师去了。艺伎们纷纷表示了不舍,有一两个甚至垂了泪。若顾肇迹是个文人,或许会作诗一首,赠予这些年轻而富有才华的女子,可他是个武人,只是与她们惜别了一会儿,便上马北进。
北方战事频仍、内忧外患,顾肇迹是知道的。甫出扬州,过了淮安,那景色便不再是五彩烟花,而逐渐变成了干燥且寒冷的荒土。他一路北上,过淮北,穿山东,跨直隶,见到了被农民军攻打后又被官军收复的残破城市,也见到了被入关的满清军队洗劫过的残垣废墟。他见到了流离失所、在寒冬中衣不蔽体的饥民。他们因冻饿而泛起青白的脸上,两颗眼珠因看见了顾肇迹而发出了绿色的光。他们亦步亦趋地跟在顾肇迹的马屁股后面,穿梭在如山的白骨之间,用细若游丝的声音追着他,恳求这个穿着绫罗绸缎的老爷给些吃的。可顾肇迹的身上只带着银两,而这些银两,在被农民军、满清军队和官军反复争夺的焦土之上,如废纸一般毫无用处。
顾肇迹带着银两,是为了进京捐献用的。国库内帑早就见了底,而辽东、陕西军费又吃了紧,再不发饷,怕是要天崩地裂了。皇帝朱由检一再下了御诏,要各文官、勋戚、富贾捐银措饷,凡措饷者升爵,措饷及万者建坊。而究竟要带多少银子为好,顾肇迹也是颇费了一些苦心:若是带少了,在别的勋戚面前没有面子,也不好给皇上一个交代;但若是带得多了,超过别家引起忌恨不说,万一被人检举说“哪来这么多银两,莫非贪赃受贿所得”,那更是百口莫辩。升爵建坊固然是好,可若是得罪了人、蒙了不白之冤,那就得不偿失了。有家臣说,捐多捐少都容易落人口实,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倒不如不捐,落个清净为好。然而银两肯定是要捐的。顾肇迹的祖宗顾成好歹也是跟着太祖爷打江山的勋臣,到了自己这一代,多少也得尽到忠孝。因而顾肇迹便揣了银票六千两,又带了零星碎银当做一路上的盘缠。本也是要带些家丁的,可这局势怕也是不稳当,顾肇迹想着的是自己一人先去北京捐献和觐见,然后尽快回金陵;一旦京师有了不测,一边叫家丁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北京1644:知乎徐小疼特约撰稿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