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门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mb。
书籍内容: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十四

饮食门

    黄帝素问

     生气通天论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势,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注 五脏之精生于五味,五味各归其所喜,如酸入肝,咸入肾,甘入脾,苦入心,辛入肺,太过则伤而病矣。能谨和之,则骨正筋柔,阴阳和平而天命长。】
     平人气象论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注 五脏元真之气,皆胃腑水谷之所生也。】
     阴阳应象大论

  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
  【注 水谷入胃,寒温不适,饮食不节,则病生肠胃。】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注 形归气,气生形,温热气胜者补阳气,故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五脏主藏精,五味各归所喜,故五味补精。】
     灵兰秘典论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注 运纳五谷,故为仓廪之官;五味入胃,脾为转输,以养五脏气,故五味出焉。】
     六节脏象论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注 在天为气,故食人以五气。在地为化,化生五味,故食人以五味。五气从外窍而入心肺,心荣色而华,肺主声,故使五色修明。五脏之气得五味以滋养,则阴阳和而相生,气和津成而五脏之神生矣。】
     五脏生成篇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缩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注 五味所以养五脏者也,太过则脏有偏胜,所不胜之脏受伤,而各见其病焉。】
     五脏别论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  【注 水谷入胃,脾为转输,以灌溉四脏者也。】
     经脉别论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注 肝乃土之胜,制则生化,故散精于肝。肝者筋其应,故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注 食气曰浊气,入胃之食气归于心,子令母实也。心通脉,故淫精于脉。入胃之谷气,先淫气于脉,百脉之经气,总归于大经,经气归肺,百脉皆朝会于肺也。肺合皮毛故输精焉。毛脉合精者,血气相合也。腑为阳,故先受气。腑精神明者,六腑之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也。五脏六腑受气于谷,淫精于脉,变见于气口,以决其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注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肺应天而主气,故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也。气化则水行,故四布于皮毛,通灌于五脏之经脉,而合于四时五行阴阳之揆度,以为经脉之经常也。】
     脏气法时论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注 此论五脏之本气,而合于四时五行五味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注 此论五脏之病宜于药食者,五味各有所宜也。】
     宣明五气篇

  辛定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注 五味所以养五脏之气者也,病则气虚,故无令多食。盖少则补,多则反损其气。】
     太阴阳明篇

  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   【注 饮食劳倦则伤脾,故阴受之。入五脏,从其类也。】
     痹论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注 居处失宜,则邪中其俞,又不能调其饮食,邪即循俞而入舍于腑矣。】
     病能论

  食入于阴,长气于阳。
   【注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淫精于脉,毛脉合精,行气于腑,此食入于阴而长气于阳也。】
     刺志论

  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   【注 常谓谷之多少与气之盛衰相应,反谓谷入多而气少,谷不入而气多,为邪病之所致也。】
     脉解篇

  少阴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也。   【注 秋深之时,阳尽而阴盛,故胃无气,恶闻食臭也。】
     刺法论

  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
     气交变大论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   【注 此脾土之病。】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食减。   【注 土虚而不能主化也。】
  岁火之复,民病骛溏,腹满食饮不下。   【注 水寒太甚,而湿土复之,故为此诸病。】  岁土之复,民病食少失味。
   【注 此水胜之病,盖土弱木亢,金乃复而子亦随之也。】
     五常政大论

  太阳司天,湿气变物,水饮内禾 畜,中满不食。   【注 凡此皆水湿之为病也。】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食减口爽。   【注 土受木化,则受其胜制而脾病也。】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少腹痛,时害于食   【注 少腹痛者,肾病也。时害于食者,水上乘土也。】
     至真要大论

  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民病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   【注 凡此皆木淫而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饮食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