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门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2mb。
书籍内容: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五十二

泄泻门

    黄帝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注 肺属金,王于秋。逆秋收之气则伤肺,肺伤至冬为飧泄之病,因奉藏者少故也。盖秋收而后冬藏,阳藏于阴,而为中焦釜底之然,以腐化水谷。秋失其收,则奉藏者少,至冬寒水用事,阳气下虚,则水谷不化,而为飧泄矣。】
     生气通天论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注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阳病者,上行极而下,是以春伤于风,乃为洞泄。】
     金匮真言论

  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注 夏时阳气在外,里气虚寒。长夏湿土主气,风入于经俞,即内薄而为洞泄,风木乘虚而胜土也。脾为阴中之至阴,不能化热而为寒中也。】  故冬不按蹺,长夏不病洞泄寒中。飧泄而汗出也飧泄而汗出也 此句《素问》金匮真言论作「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注 按蹺者,按摩导引,引阳气之通畅于四肢也。冬时阳气伏藏,若导引其四出,则无以奉春生夏长之气,是以有洞泄寒中之病。人能藏养元真之气,必不使邪伤经脉,病在内而为飧泄也。亦不使邪伤阳气,病在外而汗出也。】
     阴阳应象大论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从逆也。   【注 寒气下凝,故生浊阴;热气上散,故生清阳。如清气在下,是上而下降,故飧泄。浊气在上,是下而上凝,故(月真)胀。此身中阴阳反作,气之逆从为病也。】  湿胜则濡泻。
   【注 湿淫所胜,则脾土受伤,而为濡泻之病。】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注 春伤风而夏伤暑,谓之重阳。春伤风而飧泄,乃重阳而变阴病也。】
     脉要精微论

  胃脉实则胀,虚则泄。
   【注 经曰:脾气实则腹胀,不足则为溏泄。盖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胃为阳,脾为阴。阳病者,上行极而下,是以脉见于胃,而病见于脾也。】  久风为飧泄。
   【注 风乃木邪,久则内干脾土,而成飧泄。故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平人气象论

  尺寒脉细,谓之后泄。
   【注 夫阳气生于阴中,尺肤寒生阳之气少矣。阳气衰于下,故主虚泄。泄则亡阴,故脉细也。】  泄而脱血,脉实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注 泄脱之病,气应虚散而脉反实,此脉证之不相应,正气乱也,故难治。】
     玉机真脏论

  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   【注 脉细,心气虚也。皮寒,肺气虚也。肝主春生之气,气少,肝气虚也。泄利前后,肾气虚也。饮食不入,脾气虚也。盖邪之所凑,其正必虚。是以邪气盛者死,正气虚者亦死也。五脏之气,皆由胃气之所资生,浆粥入肾,泄注止,肾气复也。】
     太阴阳明论

  食饮不节,起居不时,则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注 入五脏,谓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太阴病则五脏之气皆为之病矣。脾气逆则胀满,太阴为开,开折则仓廪无所输而为飧泄,久则为肠澼矣。】
     咳论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  【注 五脏之气,与四时五行之气相合,故五脏各以所主治之。时而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上乘于肺而为咳,甚则上行极而下为泄痛矣。】
     举痛论

  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注 寒气客于小肠之间,转入于肠内,故不成积聚,而为后泄腹痛也。】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注 肝主怒而藏血,怒则肝气上逆,故甚则呕血,木气乘脾,故为飧泄。】
     痹论

  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注 肠痹者,兼大小肠而言。小肠为心之腑而主小便,邪痹于小肠,则火热郁于上而为数饮,下为小便不得出也。大肠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于大肠,故上则为中气喘争,而下为飧泄也。】
     标本病传论

  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   【注 泄乃湿土之病,他病如湿邪所胜,民病心痛耳聋之类,故当先治其虚泄,以调脾土,而后治他病。】
     脏气法时论

  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注 脾主通会五脏元真之气,脾气伤则不能化水谷,而有飧泄之病。】
     宣明五气论

  五气所病,大肠小肠为泄。
   【注 大肠小肠受盛水谷,变化糟粕,病则不能化物而为泄矣。】
     调经论

  志有余则腹胀飧泄。
   【注 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则聚水而为腹胀飧泄。】
     阴阳别论

  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
   【注 一阳者,少阳之气病也。少阳主初生之气,病则生气少矣。足少阳相火主气,气少则火壮矣。火铄金故善咳,木火之邪贼伤中故土善泄也。】
     风论

  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
   【注 风邪久在肌腠,而入于中,则脾胃之气受伤,而为肠风飧泄。】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月真)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注 颈有风池、风府,乃经脉之要会,故颈多汗。胃腑受邪,故饮食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满也。胃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  腹胀满,是以形寒则(月真)胀。饮冷则泄者,胃气虚伤也。胃者肉其应,腹者胃之郛,故主形瘦而腹大。】
     厥论

  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   【注 少阴之气,上与阳明相合而主化水谷,少阴气厥,以致中焦虚满,而变为呕逆。上下水火之气不交,故下泄清冷也。】
     刺热论

  脾热病者,热争则腰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泄泻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