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学与碑帖文献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8.8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钱币学
十五年以来古代货币资料的发现和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中国钱币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三孔布为战国中山国货币考
日本银行及上海博物馆所藏博山刀考略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总论
“半两”考议(为上海博物馆建馆四十周年而作)
碑帖学
隋《龙藏寺碑》
东汉石刻文字综述(上)
泰山刻石略述
南朝石刻文字概述
董其昌法书刻帖简述
《满地香泥梦有痕——碑帖专家孙伯渊》代序
《淳化阁帖》存世最善本考
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并序》真迹考——兼论晋唐法书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一处误区
梦寐以求的日本现藏中国古代重要书迹
文献学
记文学、戏曲和版画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
明代版画与笺谱艺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钱币学与碑帖文献学/汪庆正著.—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文博大家)
ISBN 978-7-208-13593-2
I. 钱... Ⅱ. 汪... Ⅲ. ①古钱学-研究-中国②碑文-研究-中国-古代③古文献学-研究-中国 Ⅳ. ①K875.64②K877.42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21537号
责任编辑
 霍小骞
封面设计
 王小阳
文博大家
钱币学与碑帖文献学
第二版
著  者
 汪庆正
出  版
 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
(200001 上海福建中路193号 www.ewen.cc)
发  行
 世纪出版集团发行中心发行
制  版
 南京展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印  刷
 浙江新华数码印务有限公司
版  次
 2016年4月第2版 2016年4月第1次印刷
开  本
 635×965 1/16
印  张
 19
插  页
 2
字  数
 268,000
书  号
 ISBN 978-7-208-13593-2/K·2481
定  价
 78.00元
注:正文中的□,原文即是如此。
■“高半釿”布·战国
天然贝
五铢·汉
“无终”三孔布·战国
半两·战国
齐明刀(博山刀)·战国
“市中小化”平肩弧足空首布·春秋
■隋《龙藏寺碑》元明间“张公礼未泐本”(上海图书馆藏)
■隋《龙藏寺碑》下端损坏状况比较示意图
东汉《曹全碑》明拓“因”字不损本(上海博物馆藏)
秦《泰山刻石》北宋拓165字本(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藏)
南朝宋《爨龙颜碑》清拓本
明《戏鸿堂法书》拓本(卷一)
■明《戏鸿堂法书》拓本(卷十)
■孙伯渊先生捐献造像拓本之一
■《淳化阁帖》“最善本”第六卷首开
■战国《石鼓文》“后劲本”(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墨迹本
■《淳化阁帖》“最善本”第四卷封面
■王羲之《丧乱帖》
■明成化刊说唱本(上海博物馆藏)
■明刊《萝轩变古笺谱》(上海博物馆藏)
钱币学

五年以来古代货币资料的发现和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高半釿”布·战国
建国十五年来出土了很多古代货币,它们是研究我国古代货币史的重要实物依据,由于很多资料都是通过科学发掘或调查、清理而获得的,因而在学术上提出和解决了若干重要问题。几年来,有关专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本文力求避免重复,仅根据已发表的材料,就某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由于作者水平低,利用的材料不够全面,一定有很多遗漏、错误和不妥当的地方,希读者指正。
一 关于“贝币”的问题
“货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实物货币,关于它使用年代的上下限,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看法。建国十五年来所获得的科学发掘资料,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重要线索。
(一)“货贝”(以下简称贝)的出土概况
根据已发表的材料,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墓葬中很少发现贝,山西芮城
[1]

和吉林白城专区双辽县吉兴乡
[2]

等地曾发现的贝壳是否属于货贝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天然贝
可能属于夏文化或商代早期以前文化的河南郑州洛达庙、上街,洛阳东干沟,陕县七里铺和偃师二里头也都没有发现贝。但重要的是河南陕县七里铺却发现了一枚骨贝
[3]

,这说明在当时贝的使用已经普遍,所以才有仿制贝。
属于商代早期文化的郑州地区二里岗期上层的白家庄7号墓出贝达460多枚
[4]

,此外如河北邯郸
[5]

等地也有发现。
属于殷文化时期的各地遗址和墓葬出贝是极为普遍的。值得重视的是,出现了很多随葬品极为贫乏的墓和殉葬奴隶也用贝随葬的现象:
河南安阳薛家庄的8座殷墓有3座“墓室形制较小……每墓除各置贝1枚外,其他一无所有”。同地殷代遗址灰坑内曾发现人骨架7具,“其中一个坑就有5具……除在3具人骨架上各发现贝1枚外,其余没有任何遗物”
[6]


河南安阳高楼庄10座殷墓中有2座墓出贝,墓三出1枚,墓四出3枚,此外并无其他随葬品
[7]


1958-1959年安阳殷墟发掘,在“……灰层或窖穴中,经常发现人骨架……共达69具……随葬品极少,仅两具有陶鬲或陶罐各一件。此外,也有用海贝二、三枚随葬,贝或含于口内,或握在手中”。同地杀殉坑中54具人骨架,有贝饰和随葬贝的7具,其中最少的1枚,最多达300枚左右
[8]


据《辉县发掘报告》报道,辉县琉璃阁区共发掘了53个殷代墓葬,有8座墓出贝,其中除一座出两枚外,其余都是每墓1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也是随葬品极为贫乏
[9]


1953年安阳大司空村发掘,其中5座殷墓有6个殉葬人,这6人“……除171号墓的身上有4枚贝,256号墓的身旁有一块砺石外,其他的并无随葬器物”
[10]

。同样的例子还不少。
西周墓葬中在殉葬狗的颈部、眼眶中常有贝发现,有的和蛤蜊壳混在一起
[11]

,也有出自殉葬狗脑后的
[12]

,沣西发掘中也发现殉葬狗的颈部常有一枚贝,殉葬人的随葬品极少,但有多例有贝
[13]


在殷墟和西周的车马坑中常发现用贝作为马络头。
(二)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1. 这种现象正是说明了贝在殷代后期和西周已开始普遍当作实物货币使用;2. 贝在殷代后期已退回到装饰品的地位,并且沦为并不珍贵的装饰 ............

书籍插图:
书籍《钱币学与碑帖文献学》 - 插图1
书籍《钱币学与碑帖文献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钱币学与碑帖文献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