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土改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XX
作者:XX
译者:XX
ISBN:XX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前言
无可救药的经验主义者
此书成文,源于2012年春天的一场介绍会。
那是2012年3月7日下午,深圳市规土委(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张健、岳隽、李卫峰三位来到北京大学朗润园,在古朴的致福轩教室,介绍深圳土地改革的情况。抹去细枝末节,大的图景煞是惊人:深圳1 9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开发建设了900多平方公里,开放强度接近50%,剩下的都是生态保护区。换句话说,深圳的发展,已经“无地可用”。
真的无地可用吗?也不尽然。深圳的土地面积是香港的2倍,开发面积是香港的4倍,但是经济总产出只有香港的3/4,人均产出只有香港的1/3,地均产出只有香港的1/5。比较之下不难发现,无地可用的意思,是土地利用效率太低,再开发的潜力其实很大。
深圳规土委三位官员带来一张很有意思的图,展示了深圳“合法”和“合法外”建筑用地的分布。图上,建筑和地块用红、棕两色标识,合法建筑是红色的,合法外建筑是棕色的。一眼看去,棕色占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关外,红色占小部分,主要集中在关内。红、棕两色插花分布,交错在一起。或者是因为颜色的缘故,看上去合法外用地比合法用地要多很多。
根据深圳规土委的官方数据,深圳有三个“半壁江山”:合法外用地占全部建设用地的半壁江山、合法外建筑占全部建筑的半壁江山、合法外建筑容纳的人口占深圳总人口的半壁江山。
这样的图景和数字,当然令人触目惊心。错愕之余,不免要问一句:到底是什么“法”,把一半的土地、建筑、人口排除在外?
所谓合法外建筑,就是“不合规”的房子,往往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和一些新移民盖的。深圳是大都市,盖房子当然要得到批准、符合规划,而这些房子要么是没有报批,要么是建设不符合规划。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私搭乱建。只不过,搭建的不是简单的窝棚,而常常是七八层甚至几十层的楼房。原因简单,深圳是个高速发展的大都市,吸引无数人来打拼,对住房有巨大的需求,深圳“合法”的房子贵,新来的移民住不起,这些“合法外”建筑就有了巨大的市场。
说到这里,明眼人很快就明白了。深圳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房地产的巨大商机。对这样的商机,政府当然要做出反应,征地、卖地,开发商跟着建房、卖房、出租,各赚一大笔钱。不仅如此,毗邻香港的深圳人对这样的商机也一目了然,也会做出反应,就是建房出租。看起来,所谓“合法”和“合法外”建筑,就是这两类主体对这巨大商机分别做出反应的结果。
二者争利,必有矛盾。政府把后者的行为称为“合法外”,当然是因为站在政府的角度上,掌握了法规政策工具和合法强制力。后者也不是没有道理:我们祖祖辈辈住在这里,几百年了,地让你一块块拿走,补偿标准那么低,就是个农业产出的价,也太欺负人了吧?我们以后怎么办?一转手你挣那么多,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只好“种房保地”了。
这是我听过的最有共鸣的介绍会。讲者直接面对深圳的土地困境,朝思暮想要如何解决问题。听者长期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近年来特别关注土地制度改革,自然明了土地改革的难处,明了土地改革在下一步改革中的分量。深圳的矛盾冲突如此激烈,更是很容易就拨动了观察者的神经。而且,因为是深圳,是中国改革的重要发源地,关切感又深了一层。
兴趣点燃以后,是实地的调查研究。在2012年的春天和夏天,调查组20多人,先后三次前往深圳,深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前前后后开了上百场座谈会,走访了十几个项目、村庄。
调研是学习的过程。深圳人对深圳的情况最清楚。深圳的问题,也只有深圳人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无他,事关切身利益,每天朝思暮想,岂是外来人走马观花能相提并论的。课题组待上几个星期,能把情况弄个七七八八,不出大的差错,就很不错了。
外来人的好处,是好奇心和惊奇感,愿意把这里的事情和别处的事情比比看,并进行提炼、假设、推演。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这好奇心的结果。
我们的思路,是尽量不带偏见,把所有的有色眼镜都摘掉,看看深圳各方怎么做、怎么想。最重要的,是从深圳干部、群众的行为和想法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思路。现实中做得通的,必有道理,必须是考虑了各方面因素的。从经验中学习,从经验中求解,努力做一个经验主义者,这是我们的目标。
准确地说,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自己是合格的经验主义者,只不过是努力学习去做一个经验主义者而已。不经意间,我们还总是用希望替代分析,用理想替代现实,用臆测替代证据,用教条替代规律。我们对于真实世界的理解,还仅限于皮毛。如果我们不承认,就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还不够严谨、细腻,我们还不能准确分清经验和臆想、事实和期许之间的分别。
好在,我们有周其仁,一个无可救药的经验主义者。调研期间的每天晚上,课题组都要“碰一下”,一“碰”就到凌晨。其仁会问得很细,把情况弄得很清楚。然后,其仁会总结出要点,提出以后调研中要特别关注、仔细弄清楚的问题。分组调研的时候,各组也会做好记录,等到碰面的时候讨论、锤炼。得益于周其仁先生多年积累的深厚功力,课题才有进展,此书才能成型。
顾准曾说,要做有理想的经验主义者。周其仁先生的一言一行,是这句话的完美演绎。
徐远
2014年9月1日于北京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深圳新土改
深圳是中国的“改革之城”,是中国改革进程的缩影,也有望成为华南地区的国际大都会。但由于市域面积不大,且难以外延扩张,如果不能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深圳就难以积聚能量、再创辉煌。
回顾历史,审视当下,直面未来,本书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建议。
我们发现,深圳发展的主要束缚,是盘根错节的房地利益关系。但是,问题在积累,解决问题的积极元素也在积累。我们认为,只要执政者能做到“新官敢理旧账”,从实践中提炼经验,就有可能凝聚共识,突破僵局。
深圳迄今取得的非凡成就,来自观念、制度和组织的创新,而不是靠幅员广大、土地无限、资源富足。其中,广纳各地人才与土地市场化,是深圳成就的两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深圳城市人口规模在30年内增长了500倍,GDP(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5 00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深圳新土改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