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大国地权
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刘正山 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 土地问题:当今中国第一热论
第二章 中国土地制度逼近改革临界点
第三章 中国土地制度何以与众不同?
第四章 农耕社会、国家与土地制度形成
第五章 周代三次土地制度变革:从『分封建制』到『不籍千亩』
第六章 春秋时代:过渡时期的土地制度变革
第七章 战国时代:封建土地制度全面崩溃
第八章 王莽改制:昙花一现的『王田制』
第九章 北魏:『太和改制』
第十章 唐代土地制度变革:从均田制到两税法
第十一章 宋代土地制度变革:王安石变法
第十二章 明代土地制度变革:一条鞭法
第十三章 清代土地制度变革:摊丁入地
第十四章 国民党:大陆土改的失败与台湾土改的成功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变革:重构底层政权服务工业化
第十六章 打破僵局: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建议
第一章 土地问题:当今中国第一热论
早在2007年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经济50人(田横岛)论坛”(主题为“未来十年中国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上,土地问题就已成为专家们热烈讨论的焦点,是排在第一位的热论。从目前的情况看,的确如此。近年来,土地问题已经从象牙塔走向大众,成为各界争论的热点话题。不仅学术界大腕如茅于轼、周天勇、周其仁、周诚、董藩、郎咸平、徐滇庆等加入论战,房地产开发商任志强、潘石屹也纷纷发表观点,财经媒体人士叶檀等亦不甘寂寞,连引车卖浆之流也开始讨论土地问题。本章拟对热点土地问题进行梳理,并加以评述。
第一节 “土地财政”的真问题与假问题
自2003年以来,土地财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2011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继续刷新历史纪录,上升为3.15万亿元,为2003年的5.8倍,为1989年的7000倍!
主流观点认为,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土地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少学者呼吁重启分税制改革。我认为,分税制必须完善,但它也背了黑锅,因为“土地财政”是政府职能错位和制度安排缺陷的必然结果。
一、“土地财政”与分税制
当前的主流观点认为,1994年的分税制,导致了“土地财政”或曰“卖地财政”。其理由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主要是为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从而使那些税源稳定、税基广、易征收的税种大部分划归中央。然而,分税制将“财权上移”的同时,却将“事权下移”。这样一来,地方政府要做的事越来越多,但手中可支配的财力相对越来越少。加上不尽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地方政府的官员要想升迁,必须自己想办法筹措经费,想法将GDP搞上去。地方政府该怎么办?当时规定土地出让金归地方政府,于是,地方政府通过征地——以低价将土地从农民手中拿走,高价转手获得收入,以满足各种开支的需要。
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我们需要算几笔账。
(一)1994年分税制之后,地方的实际财政收入并没有大幅度下降
我们必须承认,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见图1-1。
图1-1 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重(未调整)
从图1-1可见,1993年,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的78%。1994年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占比基本上稳定在50%左右。
如果我们仅仅看到图1-1这种情况,就认为分税制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大大下降,那么,很容易得出偏离实际的观点。为什么?因为财政收入可以分为两种: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
也就是说,我们还必须考虑一个问题,即分税制并非一分了之,还有一项制度安排,这就是“转移支付”制度。它由税收返还、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三部分构成,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为主。
那么,没有计算转移支付这部分的资金,地方财政收入只是名义收入。考虑转移支付之后的地方财政收入,才是实际收入。
地方实际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见图1-2。
图1-2 计算转移支付之后的地方实际财政收入占比
由图1-2可见,1993—2011年,地方实际财政收入占比,最低为57%,其他多数年份基本稳定在80%以上。如此高的比重,显然不能再认为分税制导致地方收入大幅度降低。
(二)土地出让收入与分税制运行之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
如果认为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带来了“土地财政”问题,那么,从逻辑上应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1994年以后,土地出让面积和出让收入大幅度上涨。
但是,我们得不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利用《中国国土资源年鉴》和《中国土地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绘制出图1-3。
图1-3 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实际财政收入之比
从图1-3可见,1994年到2012年(按:国土资源部无1997年的土地收入数据),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实际财政收入之比,稳定在39%以内。
再看土地出让的具体情况。见图1-4。
从图1-4可见,2001年以前,我国土地出让情况较为稳定。2001年以后,土地出让收入和出让面积飞速上扬,与横坐标几乎成45°上涨。可见,绝对不能认为是分税制导致了“土地财政”问题,因为,从1995年到2001年这么长期限内,土地出让收入一直比较平稳,有些年份甚至出现下降。
图1-4 1993—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情况
二、“土地财政”是“经营城市”的副产品
所谓“经营城市”,就是以城市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土地、河湖)与人力作用资本(如路桥等市政设施和公共建筑)及相关延利资本(如路桥冠名权、广告设置使用权)等进行重组营运,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对城市资产进行集聚、组和营运,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经营城市”,从大连起步。20世纪90年代初,大连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工业城市。当时,大连市政府提出“要面向市场、面向国际,把大连建设成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城市的主要功能是旅游、商贸和港口”。由于财政资源的相对短缺,便利用级差地租原理,经由“腾笼换鸟”、“退二进三”等举措,通过大量城市土地功能的置换,政府手中有了土地。这些土地经过市场方式出让,政府获得了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而 ............

书籍插图:
书籍《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 插图1
书籍《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