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银行:金融监管平衡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制衡银行:金融监管平衡术
作者:马赛厄斯·德瓦特里庞 让·夏尔·罗歇 让梯若尔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致谢
让·梯若尔感谢尼古拉斯·查纳特、弗雷德里克·切博内、雅克·德尔普拉、马赛厄斯·德瓦特里庞、皮埃尔-奥利弗·古林查斯、马克·伊瓦尔第、让-皮埃尔·兰道、西尔维·马萨拉特、米歇尔·佩博罗、让·夏尔·罗歇、菲利普·特雷纳,以及各类会议和研讨会上与会者们做出的富有价值的讨论和评论。作者同样特别感谢基斯·特赖布将本书的第二章从法语翻译成英语,以及理查德·巴格利提出的建设性建议。
让·夏尔·罗歇感谢查尔斯·凯罗米里斯、帕特里克·霍诺翰、拉法尔·瑞普罗,以及在法兰西银行、加拿大银行、巴西中央银行举办的几次研讨会的所有参与者,尤其是西尔维·马萨拉特和爱德华多·伦德伯格。他还从让·梯若尔对他所撰写章节的初稿所作的评论中获益良多。
马赛厄斯·德瓦特里庞和让·夏尔·罗歇感谢珍妮特·米歇尔和彼得·普瑞特。
让·梯若尔撰写的第二章最初出版名为“危机的教训”,图卢兹经济学院,no.112/2008(网址为www.tse-fr.eu/images/TSE/TSENotes/notes%281%29j.tirole%28pdf%29.pdf)。
让·夏尔·罗歇撰写的第三章最初出版名为“银行监管的前景”,图卢兹经济学院,no.212/2008(网址为www.tse-fr.eu/images/TSE/TSENotes/notes%282%29rochet%28pdf%29.pdf)。
马赛厄斯·德瓦特里庞和让·夏尔·罗歇撰写的第四章“对受困银行的处置”,最初是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和Vox所出的电子书《金融监管和宏观经济稳定:G20的主要议题》(主编:马赛厄斯·德瓦特里庞,泽维尔·弗雷克斯,理查德·波兹;参见http://www.voxeu.org/reports/G20_ebook.pdf)中的一章。这是为2009年1月31日于伦敦举办的一次会议而准备的。
第一章 导论
马赛厄斯·德瓦特里庞
让·夏尔·罗歇
让·梯若尔
最近的金融危机既有其独特之处,也有历次危机的影子。本书讨论危机是如何发生的,人们应当吸取哪些教训以防止金融市场大规模危机、产业衰退和公共财政赤字的再次发生。第一章是一般性地讨论银行监管的逻辑和挑战。第二章诊断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并讨论关键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第三章更为详细地检讨金融危机发生时审慎监管框架的漏洞以及需要的修复措施。第四章集中分析审慎监管框架的关键环节——如何救助受困银行。
监管的历史视角
银行部门监管的合适度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有争议的问题。大萧条时期银行挤兑所引发的银行倒闭潮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严厉的监管,包括存款保险、利率管制、进入管制、业务限制(强制分业经营),以及对银行规模的限制。尽管随后几十年见证了银行业重归稳定,但银行业逐渐被视为没有效率和缺乏创新能力的产业。为了鼓励降低成本和金融创新,引导银行把效率提升所带来的收益让消费者分享,自20世纪70年代起,政府开始放松了银行监管,促进了银行业竞争。这种趋势也是商业银行的压力使然。当时,银行面临来自诸如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投资银行那样监管较松的金融机构的竞争。
虽然各国具体情况不同,但是利率管制的消除首先促进了竞争。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宏观经济动荡的环境中,利率上升期间管制的放松和利率期限错配导致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规模的银行危机,也就是储贷(S&L)危机。这场危机导致进一步放松监管和强化监管并行不悖。一方面,允许储贷机构经营范围的多样化,减少其因过于专业化而带来的脆弱性。储贷机构通过吸收短期存款来发放长期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经常面临期限错配风险。另一方面,为了降低存款保险基金的风险敞口,偿付能力比率

监管变得越来越严格,并且针对违反偿付能力比率要求的干预手段也得到了强化。
对审慎监管的强调以及协调各国资本充足率标准的渴望促使了巴塞尔监管体系所体现的国际标准的诞生。包括1988年巴塞尔协议在内的新国际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为日益全球化的银行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随后的事件使这些建立公平竞争环境的努力(尽管在实践中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显得很有先见之明,因为大型跨国银行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已经非常普遍。
银行的国际化和各种金融中心(如华尔街和伦敦城)的竞争加剧导致监管标准的放松,这是大型银行施加压力的结果,它们本身也面临来自监管较松的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巴塞尔资本充足率标准的修订(《巴塞尔协议Ⅱ》)也被解读为大型银行游说的结果。《巴塞尔协议Ⅱ》允许如果大型银行能够表明它们的风险是有限的,就可降低有效资本充足率。在新规定下,风险的大小通过银行“内部模型”自我确定,这是迈向自我监管的一步。尽管内部模型的使用需要得到监管部门的授权,然而模型的复杂性使得监管者很难验证它是如何计算的,这也带来了问题。
监管弱化的趋势也来自于监管制度跟不上金融创新的步伐。金融创新本身是由降低监管当局的资本要求的冲动来推动的。的确,影子银行体系的生长、证券化的发展以及结构化产品(由信用评级机构评定的信用评级支持的)的涌现都可部分地归结为这种冲动。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正是监管标准逐渐放松之时。的确,“非理性繁荣”、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全球宏观经济失衡等都是危机的重要因素。但是缺乏监管或无效监管正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这就顺理成章地引发了许多国家加强监管的诉求。然而,很有必要停下来问一下监管的目的是什么,以及监管的力度应多大。
在本书中与资本充足率是一个概念,经常不加区别地使用。——译者注
监管还是不监管
银行业是诸多审慎监管度要高于消费者利益保护监管的产业之一(其他包括保险业、金融市场相关产业以及养老金投资业)。本书集中讨论审慎监管,这是一种更具实质性和决定性的监管,但这并不是说明对消费者利益保护欠缺在最近的危机中没起到作用。事实上,危机由次级贷款的问题引发。尽管这些问题与随后的整体危机不能相提并论,但次级贷款正是危机的始作俑者。次级 ............

书籍插图:
书籍《制衡银行:金融监管平衡术》 - 插图1
书籍《制衡银行:金融监管平衡术》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制衡银行:金融监管平衡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