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1909 清帝国的改革突围-雪珥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CONTENTS目 录
【自序】
【第一章 金銮殿上新来的年轻人】
紫禁城的鸡叫
1909年的春天故事
爱新觉罗软着陆
大清青年近卫军
“橡皮图章”雄起
大海航行“拷”舵手
【第二章 老官场的弯弯道】
袁世凯冬眠
金枪不倒张之洞
庆亲王的首富宿命
弄潮儿溺水
不端的年代
“蒙”“瞎”官府
腐败的跳蚤
司法独立vs私法独利
善耆不善骑
“唐僧”不是吃素的
官场如赌
【第三章 黄龙旗下的资本主义】
“铁老大”出轨
爱国公债终误国
“牛”背上的大清
开滦煤矿地道战
“黑金”超限战
帝国的墙脚
“爱国”企业家
【延伸阅读】胡雪岩:花花轿子人抬人
伶仃洋畔建“特区”
腐烂的根基
【延伸阅读】帝国商人反击战
【第四章 大清国的“新新人类”】
“半吊子”大跃进
难产的美国梦
文化有罪,汉字无理
【第五章 鼓与呼:世乱难为人】
“烂尾”的仁政
宜春没有“春天”
在失望的田野上
枪杆子霍元甲
【第六章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无毒不“圣人”
康有为“熊市”
大清国的流感
瞎眼的叹息
【第七章 亮剑,抑或舔伤】
龙旗插上东沙岛
中朝“间岛”争端
【延伸阅读】带刺的金达莱:清代视野下的朝鲜问题
哈尔滨的枪声
日本常青藤
大清羊皮日本狼
【延伸阅读】豺狼之恋:国人对日绵羊观
流产的中美德联盟
大清海军搁浅泥沼
【延伸阅读】蛟龙捍海:晚清海军扬威世界的五个瞬间
【尾章 大清政改的飙车与出轨】
【附录1 有关中国1909年的各方声音】
【附录2 落花流水春去也】
——1909年大事盘点
【附录3 国运本无宿命】
——《中国经营报》记者马连鹏专访雪珥
【后记】
[澳大利亚]雪珥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澳)雪珥著.—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ISBN 978-7-5613-4906-9
I.国... Ⅱ.雪... Ⅲ.历史研究-中国-近代 Ⅳ.K257.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176478号
图书代号:SK9N0979
上架建议:中国历史·大众读物·政论
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
作 者:(澳大利亚)雪珥
责任编辑:周 宏
特约编辑:程军川
封面设计:武未未
版式设计:利 锐
出版发行:
(西安市陕西师大120信箱 邮编:710062)
印 刷:北京嘉业印刷厂
开 本:787×1092 1/16
字 数:288千字
印 张:20.5
版 次:2010年2月第1版
印 次:2010年6月第2次印刷
ISBN 978-7-5613-4906-9
定 价:33.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负责调换
自 序
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
一个美而多金的女子焦急地站在河边,面对湍急的河水,问道:“今晚要过河(huo),哪个来背我吗?”
黑暗中响起了无数的声音:“还不是我来背你嘛!”
夜色如墨,掩盖了这些人的真正面容。
这个美而多金的女子,名叫“中华”,她将开始一段怎样的暗夜行程……
中国近代改革史或许就是一部“石头记”,一部有关一个民族摸着石头过河的记录。
过河的方法无非有三:架桥、造船、泅水。
架桥与造船难度大、见效慢,而且主事者不仅需要高瞻远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能想得周到),也需要文韬武略(既能喊得出动听口号,也能拿得出扎实的技术功夫),更需要虚怀若谷(架桥、造船等于开创新路,桥通路成之日或许也该自觉或者被迫归隐山林之时)。尤其关键的是,架桥与造船需要分工协作、精诚团结,少争论或不争论。
傻子都能看出,这么多的条件制约,对于这个民族而言,简直是苛求。于是,大家只好纵身入水,哆哆嗦嗦地过河。好在河里本还有些石头,可以摸着当做路标,踩着当做台阶。
1909年,水越来越深、越来越急,石头却越来越少、越来越小,时不时地需要潜到水下才能摸着。
石头摸多了,一部分人摸出了门道,摸出了经验。他们不再在乎石头的有无或大小,而是靠石吃石、靠摸吃摸,摸石头成为他们先富起来的路标、先贵起来的台阶。作为最为精通水性的“浪里白条”,他们甚至发展成为大白鲨,用他们的巨尾扫去别人好不容易踩着的石头——落水的人越多,他们的食物来源就越充足。
也有一部分人,大声宣称自己手握终极真理、不二法门,可以实现强国梦,对摸着石头过河实在是不耐烦,他们不需要架桥与造船而能飞跃天堑,条件就是无条件地爱戴他、服从他、追随他。这些人不断地涌现,不断地试图飞跃,然后不断地从半空中重重地摔落河中。最后他只是拍拍屁股爬起来,向着淹溺在水中的大多数,一笑了之:就当缴学费了嘛!
更多的人随大流瞎摸,石头没摸着,更没踩稳,摸到的是满手荆棘,甚至摸到了鲨鱼的门牙。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也不幸成为“沉没的大多数”,他们的躯体成为新造的石头,而踩着他们前进的人则俨然成了弄潮儿……
(雪珥,2009年11月于悉尼-北京-重庆-上海途中)
【第一章 金銮殿上新来的年轻人】
1909年,大清国新任核心领导层更加坚定了改革之路。这是不得已的,必须找到新出路,时势和人心都要求如此——改革前所未有地成为全民的共识及主流话语体系的主旋律。在执掌朝政四十余载的慈禧的身后,大清国突然遭遇一帮“80后”的主政人,不乏眼界与想象力,大张旗鼓地动作起来。只是,快步前进中含藏着许多仓促和局促,计划中的万象更新不禁有些迷离……
紫禁城的鸡叫
爱新觉罗家是幸运的,当自家的男人萎靡凋亡时,那个被他们剿灭的叶赫部落的女人,却在一个“女人被当做痰盂一样对待的帝国里”顶起了大半边的天空。
1909年,大清国终于听到了久违的雄鸡报晓声。
一个叶赫那拉(慈禧太后)走了,另一个叶赫那拉(隆裕太后)来了,新的牝鸡继续司晨,但毕竟还有个摄政王,属于“叔嫂共和”,公鸡算是回到了久违的岗位上。
鸡公、鸡婆一起报晓,尽管有点怪异,却成为大清国末世的一大基本国情。“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这对可怜的母鸡来说实在太苛责了。她在下蛋、孵蛋的本职外,还要挑起本不是她做的报晓任务,既当妈又当爹,却因此成为千夫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国运1909 清帝国的改革突围-雪珥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