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航线-刘小童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自序 我和我的“驼峰航线”
引子 “驼峰航线”
第一章 四面楚歌、摇摇欲坠的中国
第二章 狂轰滥炸
第三章 哭泣的蓝天
第四章 命悬一线
第五章 抗战中的国民政府
第六章 马拉松式谈判“新航线”
第七章 一记闷棍
第八章 败退缅甸
第九章 扣响飞天之路
第十章 驼峰,驼峰!
第十一章 世界上最艰险、漫长的供应线
第十二章 天地一线牵
第十三章 三个篱笆一根“桩”
第十四章 壮志凌云
第十五章 地面大配送
第十六章 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
第十七章 鲜为人知的中美混合团
第十八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十九章 一批没了,再上,再上!
第二十章 威廉·H·滕纳是员干将
第二十一章 “驼峰”,生命之魂!
第二十二章 中美“大对撞”
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飞越
尾声
后记 并非我一人的《驼峰航线》
自序 我和我的“驼峰航线”
……绵延千里、终年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山脉、横断山脉上空,5000米高度。
空中,雪花在强劲的西北风裹挟下,打着旋地横飘。茫茫的冰川雪峰之间,一架老式的螺旋桨飞机发出沉重的轰鸣,挣扎在这飘忽不定的升降气流中。一会儿,它忽地被托升起来;一会儿,它又令人难以置信地快速下降。此时,强烈的下降气流如同一只看不见的魔爪用力把它向陡峭的雪峰压去,犬牙交错、如同钢锥一般的峰尖似乎随时都能刺破它那补丁摞补丁的机身,这架C-47现在遇到了比刚刚逃脱日本战机追杀还要严峻的挑战!尽管飞行员已经开足了发动机的马力,但在这变化莫测的狂风、骤雨、暴雪、浓雾和强劲的气流面前,这架C-47犹如一粒随风飘逐的微尘、一片飘弋在空中的小小落叶……
C-47努力做着最后的挣扎,以延缓扑向冰峰的时间。蓦地,它的舱门洞开,随后,一件件物品被丢了出来……
油桶、弹药箱、药品盒、食品袋、黄金……
一切都犹如天女散花……
……
……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的“驼峰航线”。
那篇文章只有寥寥一千多字。
那篇文章还是发表在一本科普杂志中。
于是,我第一次知道,在那个年代、那个岁月,曾有一群非常的英雄,用非常的胆略,飞越非常的“驼峰”!
那一年,我十四岁。
于是,从那时起,很多时候,当一天的喧嚣化为深夜的宁静之时,在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一架穿行在冰峰、雪山间的螺旋桨飞机,全力挣扎着飞出那个冰封雪崩、狂风暴雨的世界。
发动机声嘶力竭地咆哮的声音常常让我从睡梦中惊醒。
每每在睡梦中遇见此情此景,我只有一个感觉——悲壮!
于是,写那些穿越冰山雪峰间的飞机、写那些飞行员、写“驼峰航线”就成了一个渴望迅速成长少年的希冀。
光阴荏苒,当年那个十四岁少年已步入了中年,他开始了找寻少年时代常常让他夜不能寐的穿行在冰山雪峰之间的那些飞机之梦。一连串的历史的谜团犹如驼峰航线中常常遇到的浓雾,使得我不知该怎样迈开第一步,同时,也更使我坚定了寻找最后答案的决心!
如同老人说的那样,说不明白的“驼峰”竟整整用了我六年的时间。六年间,为了彻底解开迷踪一样的驼峰航线,我不停地在成都双流机场进进出出,奔波在各省市,穿行于海峡两岸三地之间。六年间,仅是登机牌,我就积攒了厚厚一摞,平摊开来,犹如赌场上的发牌……
所有的采访都是在极其艰难中进行的。
在历届政治运动中饱受苦难,那段历史或是在他们脑海中被冲刷、洗涤荡然无存或是不想再打开已尘封许久的记忆;多少次,很不容易让一个老人终于打开了话匣子,但讲着讲着,一看见我拿出采访本、录音机,正说到兴头上的老人马上闭嘴。
谈话戛然而止。
于是,我在后来的采访中,从未再用过笔记本、录音机,所有的与“驼峰”相关之事件,全部储存在我的头脑中。
于是,就有了这部《驼峰航线》……
引子 “驼峰航线”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800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为抗击日军侵略,先后通过各种渠道保持和外界的联系,以便获得战略物资供应。但随着中国进入了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部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对外通道也被迫中断。到了1942年2月以后,日军转向缅甸发起全面进攻,切断滇缅公路,抗战中的中国到了一个四面楚歌的境地——战略物资运不进来、出口物资运不出去。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中国政府决定打破日军的封锁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同年4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致电中国政府,同意开辟中印空中航线,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驼峰航线”。
经过勘察试飞,当时的航线只能从印度的萨地江、汀江再到中国的昆明、叙府(宜宾)、泸州、重庆等地。由于整条航路大部分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及横断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上空穿越,而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在满载情况下,最大飞行高度也不过是6000米,甚至还要更低,飞行艰险和飞行难度可想而知!由于要在起伏的连绵不断的山谷间穿行,无论是飞行线路还是所经过的地形都犹如骆驼的“驼背”,于是,“驼峰航线”由此得名。
在这个被称为“上帝的弃地”之地,“驼峰航线”又被飞行员们称之为死亡航线,它是“二战”期间,三条著名航线(阿拉斯加航线、北大西洋航线)中最具危险性的一条,飞行员们要在820公里(南线)和1150公里(北线)的航线上(由于南线经常遭受日本战斗机攻击,故飞行员们宁可绕远也要走北线,这就更增大了因恶劣气候所造成的困难和损失),要面对崇山峻岭、急流峡谷、强劲的升降气流和高空风,以及每年长达5个多月的雨、雾季节,加之受当时飞机性能所限,以及几乎毫无通讯、气象、导航保障,飞行员既要操纵飞机,又要时刻警惕日本战斗机攻击,“驼峰”飞行只能用两个字形容——悲壮!
从1942年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几乎每天都有近100架飞机穿梭往返在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上空。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不分昼夜、24小时换人不换机地飞行。
坠毁就坠毁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驼峰航线-刘小童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