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秦汉-黎东方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细说秦汉
黎东方著陈文豪整理王子今补编
《细说秦汉》内容介绍
编者说明
序言
秦汉以前
秦的来源
从非子到穆公
穆公图霸
孝公变法
用文化眼光看商鞅
惠文称王
昭襄王削弱魏韩赵楚
合从攻秦
孟尝君
平原君
信陵君
春申君
长平之战
吕不韦
秦始皇的神秘身世
蕲年宫事变
六王毕,四海一
千古一帝
中国政治的新秩序
焚书坑儒
以吏为师
沙丘政变
秦二世的暴政
指鹿为马
李斯的悲剧
秦政的“德治”包装
秦汉之际大变局
陈王奋起
项羽在钜鹿大显威风
先入关者王之
刘项相争
鸿沟分界
垓下决战
汉高祖
白登的耻辱
功臣一个个死掉
吕后的故事
德政的标本:文景之治
洛阳才子贾谊
为富安天下
游戏结了死仇
清君侧
平了七国之乱
唐姬误会
汉武帝了不得
东方朔的政治幽默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司马迁和《史记》
戾太子刘据
轮台诏
儒生的地位上升了
天马西来
昭宣时代的中兴
元帝以后就不行了
老太太当家
王莽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农民暴动
烂羊头、关内侯
红眉毛的大军
光武帝不该打小算盘
班超十分英雄
甘英遗憾
短命的皇帝一串
外戚与宦官之争
班固和《汉书》
新兴的田庄经济
东汉“土围子”
太学的“学潮”
党人的光荣
政坛“铜臭”
汉末民间秘密宗教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大灾荒和流民运动
江南得到了开发
把董卓引进来了
袁绍发难
几个未曾加盟的人
孙坚有点傻劲
董卓之死
也有人替董卓报仇
吕布穷无所归
偷曹操的兖州
被曹操赶走
又偷刘备的徐州
死在白门楼下
董承是干什么的?
袁术做了一场皇帝梦
刘备被曹操打败
袁绍也被曹操打败
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外甥都被曹操解决
连辽西乌桓也入于曹操掌握
刘表被曹操吓死
年轻的孙权竟想抵抗
赤壁之战
周瑜死得可惜
三分天下
夷陵战役
诸葛亮的神话
国史“细说体”的创立及其特色
编后记
补篇后记
《细说秦汉》内容介绍 本书以讲史形式阐述了自秦朝统一六国至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涉及的重要人物有秦始皇、李斯、刘邦、项羽、汉武帝等;重要事件有焚书坑儒、指鹿为马、垓下之战、吴楚七国之乱等。“细说体”为黎东方独创的讲史形式。以通俗生动的文笔叙述严肃的历史故事,让读者以看《三国演义》的轻松心情,获得的却是胜于《三国志》的历史知识,已出五种“细说”已受到读者欢迎。如今已一次将从秦汉至民国的中国历史全部补齐,九册整套推出,估计影响会更大。
编者说明 本书系在“细说体”始创者、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部分遗稿的基础上,由台湾学者陈文豪先生整理,并由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子今先生补编完成。凡由王子今撰写的章节,均在标题前作“▲”记号,以示区别。
序言沈渭滨 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征得旅美史学前辈黎东方教授同意,以《细说中国历史丛书》为题,将原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黎先生大著《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四书,在大陆出版发行。 书出之后,众口交誉,大量加印,不胫而走,黎先生闻之欣喜。为完成“细说中国全史”夙愿,以老骥伏枥之壮心,再应责编崔君美明约请,续写《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四种,并将已经成书之《细说三国》先行交付出版。不料,执笔至1998年最后一天,夜睡不起,猝然仙去。大愿未竟,良可哀痛。 出版社为竟黎先生遗愿,亦为众多爱读“细说体”史书之读者计,乃多方筹划,约请黎先生高足及京、沪两地素有研究之学者,分担撰著。经数年努力,新撰四种“细说”之书,终于面世。至此,《细说中国历史丛书》集两代史学家之心智,大功告成。黎先生九泉有知,当可欣慰也乎! “细说体”是黎先生开创的一种新的叙史体裁,底成于早年在重庆之讲史盛举。 讲史古已有之。古之讲史者,诚如邓广铭先生所论,都不是读过史书,更遑论有所研究的民间艺人。所讲内容,只是以某一朝历史或人物为由头,加以演义和穿插逸闻传奇,增添一些故为热闹的场面,与真实历史相距甚远。由此形成的文本,历代相传,几经润色,成为“演义”、“平话”一类文学作品而入于古典小说之林。 黎东方先生在重庆讲史,则以历史学家的睿智讲真实历史。既不虚构情节,又不增添传奇,完全依史实本身的曲折复杂,凭藉精熟的会通和高度识见,以逸趣横生之辞锋,勾起听众兴味,引发历史与现实的联想共鸣,倾倒四座,轰动山城。由此形成的著作,不仅独辟历史通俗化的蹊径,而且开创了不同于古代之纪传体及现代之讲义体通史、断代史一类著作的新体裁。这种体裁,黎先生自己称之为“细说体”。 由讲史发为著述,“细说体”史书的撰写自有其要领可循。 一是融会贯通。黎东方先生不仅对已逝的历史过程,有上下、前后、左右的纵横融通,而且对各家研究得失了然于胸,尤其精熟于职官、典制、地理、文化、学术之嬗蜕演变。故而开讲中能统而贯之,信手拈来;著书时能信而有征,言之成理。分之,各为一朝信史,合之,则成中国通史,前后赓续,上下一体。虽然,会通本是治史者必具的要求,但如黎先生之对数千年历史及相关学问精熟融通、备知种切,臻于太史公所言“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者,何其难得。所以,作“细说体”史书之难,窃以为首先就难在必须对中国历史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才能写好一朝之信史。 二是取精用宏。会通既是讲史的功底,著史的基础,又是睿知之所养成,卓识之所由来。黎先生即是因会通而悟得历史发展之关键,历史人物之功过,学术流变之精髓,典章制度之张弛,在在皆有独识精到之论。凡关乎全局者,详为论说而不厌其烦,细为阐述而不吝篇幅;无关宏旨者,则一般交代,点到为止。既具大体,犹见要领,取精用宏,洞其底蕴。所以,“细说体”史书,不像讲义体断代通史那样举其大略、面面俱到,而是人事相依、突出重点,谋篇布局、主次分明;设题自如而不受章节拘束,各题详略不强求平衡,全依重要与否为转移,显得活泼而富有个性。读其书,真可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是深入浅出。“细说体”史书既从讲辞而来,讲史要吸引听众又不失历史真实,深入浅出、顺畅达意自是题中之义。黎先生所著嗒细说三国》、《细说元朝》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细说秦汉-黎东方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