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圣才口述实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8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新民说 张圣才口述实录
作 者:张圣才 口述 泓莹 整理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淡水鱼游入咸水港
一、我出生在被乡民歧视的基督教家庭
二、二哥明哲之死
三、奇妙的猪母尿药方
第二章 在爱与暴力革命中徘徊
一、参加中华革命党
二、番仔教我学英文
三、请杜威博士营救学生领袖,参与组织学生军
四、我在爱与暴力革命的矛盾中过日子
第三章 走向社会,办报办学
一、真假坟头之争
二、厦门双十中学创办始末
三、双十中学是有爱心的学校
四、一流学校的诞生
第四章 厦门建筑总工会、婢女救拔团和厦门抗日救国会
一、厦门建筑总工会
二、中国婢女救拔团
三、厦门抗日救国会
第五章 中国生产革命党和“闽变”
一、中国生产革命党
二、“诚学猪”和其他
三、“闽变”与林惠元遇害
四、“闽变”失败与下海游击
第六章 第一次被军统逮捕
一、上了朋友的当
二、多方奔走营救,介入中统军统微妙关系
三、曲线救命,无罪释放
第七章 援助高诚学
一、双面人蔡诚仁
二、土桥、“鹭江轮”和银子
第八章 三进军统之狱
一、张超和大福建主义
二、在上海的“逃亡”生活
三、第二次被捕
四、不计前嫌,帮张超引荐高诚学
五、第三次被捕
第九章 为抗日参加军统
一、出狱,全身心投入抗战工作
二、保护抗日人士,成立福建救亡同志会
三、接手军统闽南站站长
四、张超之死
第十章 在上海的情报工作
一、代张超去上海
二、深入汪精卫内部
三、劝许崇智,见土肥原
四、因军统内部矛盾第四次被捕
第十一章 从重庆到香港
一、第一次见蒋介石
二、在重庆的反陈仪工作
三、在香港的反陈仪工作
第十二章 珍珠港事件
一、带着军统局的任务去菲律宾
二、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的困境
三、马尼拉沦陷
第十三章 在菲律宾的地下谍报工作
一、潜伏
二、帮助我的朋友们
三、虎口脱险
第十四章 战事结束
一、见母亲比见蒋介石重要
二、回福建
三、参加“闽人治闽”活动
第十五章 策反与营救
一、争取闽警班学员
二、争取李汉冲、练惕生、余钟民、林梦飞和325师起义
三、争取王同志
四、争取李良荣——一个没有完成的任务
五、营救与掩护其他革命同志
第十六章 在厦门的政治活动
一、竞选议员
二、同潘汉年同志联系
三、支持张强发展游击区
四、联系张驰同志
第十七章 我和李良荣
一、我由厦门出走实况
第十八章 无怨但仍然不断忏悔的人生
一、在中共福建省委联络处的情报工作
二、在省博物馆工作
三、解放后第一次被捕
四、流放十年
五、解放后第二次被捕
六、平反
附录
张倍灵回忆父亲·流放建宁的日子
相关链接参考书目
后记
引言
黄猷
《张圣才口述实录》的出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
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从出现之日起,就是在各种政治势力的夹缝中求生存,因为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经济社会平台,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他们是毛,不管愿意不愿意,总要附在这张或那张皮上”。毛泽东所没有说的是,他们并不认命,而是在不断寻找适合于自己的舞台。
因此,在每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就会有来自各方面的人集合在改变现状的旗帜下,结成一种松散的联盟,掀起一次社会运动的高潮。而在一起走过一段路程之后,由于各自的出发点、目的、进行的路线、方法不同,就开始分化了:有的坚决走下去;有的不走了;有的转向以至叛变了;还有一些人,他们同样感受到改革的冲动,但对路要怎么走产生困惑,或者,一再受到挫折,就会想要先找一个立足之地再来探索和谋求发展,他们的生活道路会是非常曲折、坎坷的,但在大浪淘沙之中,还会有某些人始终护持着自己的追求,并在艰难的处境中做出了这样那样的贡献,自己也被时代的潮流推着向前走。辛亥革命是这样,“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这样,还有以后一些大的社会运动的历史也是这样。
张圣才先生的陷入爱与暴力革命的巨大困惑与痛苦,是有着大革命的时代背景的。他出生于中国早期的基督教家庭。这种家庭,在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解体过程中,自愿或被迫从破产的农村游离出来,带着寻求一种改变自己生存空间的愿望,到城市的边缘求生存。基督教 “自由、平等、博爱”的教义带给他们一种更加开阔、温馨的生活的希望,成为他们不能割舍的信仰。张圣才从小在教会学校读书。当时,在协和大学中他碰到了反对基督教和收回教育权的运动,这种带有强制性的运动与随之而来的狂风暴雨的大革命和他的信仰是矛盾的。但是,他又和一般传统的基督教徒相信可以通过改变人来改变社会有所不同,他认为要先改变社会才能改变人,这就使他不由自主地要去寻找一种社会力量,依靠一种社会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困惑和痛苦就来自这种艰难的探索。他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还和共产党在鼓浪屿彩屏巷的一个地下支部有来往。此后,他和江公怀、张文理等在上海组织了“中国生产革命党”,而后“闽变”时又参加了“中国生产人民党”。这生产党主张 “生产革命论”,想通过发展生产力来改变社会。用张先生自己的话说,是“修正共产党,不修正共产主义”。“闽变”失败,他因为郭荫棠的安排和救国会的活动有了牵连,并因此被捕。出狱之后他回到厦门,仍然活跃于抗日救亡和社会救济的活动中。随着中央军入闽,奉行军事独裁政治体制的国民党直接控制了福建,厦门也从闽系海军传统的势力范围,变成国民党各个派系争夺的地盘。在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他一再被捕。后来,按照只参加对日的情报工作、不介入国内国共斗争的条件,他参加了军统,此后主要就在菲律宾进行对日情报活动,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抗日”在这段时间实际上成为他政治上的避风港。
张圣才先生的政治活动,带有明显的地方性,甚至可以说,带有一种地方主义的色彩。在抗战发生前后,他去菲律宾之前,就和福建的一些军统人员发动了一次反对陈仪的行动,还到香港去争取一些福建华侨参与。陈仪在福建主政时是浙系人员包揽一切的,包括军统,也要以浙江人为主,这就和一些福建籍的军统人员有了矛盾。但张圣才的反陈仪,有一个更大的目的,是发展福建的地方势力,直至建立闽军。这根源要从辛亥革命说起,辛亥革命各省都有自己的军队,就是福建没有。中华革命党时代,许春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张圣才口述实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