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结局 司徒雷登与中国-郝平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2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司徒雷登与中国
郝平1959年9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大亚太研究院执行院长、北大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和北大斯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等职务。现任教育部副部长,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美关系史、中国高等教育史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曾撰写出版《孙中山革命与美国》、《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等专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郝平著.—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
ISBN 978-7-301-19210-8
 
Ⅰ.①无… Ⅱ.①郝… Ⅲ.①司徒雷登,J. L.(1876~1962)–生平事迹②中美关系–国际关系史–1946~1949 Ⅳ.①K837.127=533②D829.7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132356号
 
 
 
 
书   名: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第二版)
著作责任者:郝 平 著
责 任 编 辑:张 冰 段晓青
标 准 书 号:ISBN 978-7-301-19210-8/K·0789
出 版 发 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网   址:http://www.pup.cn 电子信箱:zbing@pup.pku.edu.cn
电   话:邮购部62752015 发行部62750672 编辑部62754382
出版部62754962
印 刷 者:涿州市星河印刷有限公司
经 销 者:新华书店
650毫米×980毫米 16开本 20印张 398千字
2002年9月第1版 2011年7月第2版 2011年7月第1次印刷
定   价:42.0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2752024 电子信箱:fd@pup.pku.edu.cn
再 版 序 言——浅析司徒雷登的几部著作
司徒雷登是在近现代中国历史和中美关系史中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也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特别是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主席为新华社撰写了评论员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之后,司徒雷登在很长一段时期都被作为了美帝国主义的象征。改革开放之后,学术界对司徒雷登进行了一些实事求是的研究,逐步还原司徒雷登的真实面貌。2008年11月17日,按照司徒雷登的遗愿,经过许多波折,他的骨灰终于魂归故里,被安葬在杭州半山安贤园。这又进一步激发了学术文化界对司徒雷登的兴趣。
前不久,笔者得知,《司徒雷登日记:美国调停国共争持期间前后》一书被列入《万象》杂志运营总监王瑞智先生担任主编的“传记文学丛书”,并将由黄山书社出版,这又是司徒雷登研究的一件可喜的事情。我很高兴的是,本人的拙著《无奈的结局》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编辑张冰对此花费了许多辛苦,借此表示感谢。
然而,从整体来讲,人们对司徒雷登的学术研究缺乏深入的了解。他的几部涉及了宗教学、语言学和历史学等领域的著述,也很少为人们所知晓。研读这些著作,可以帮助我们穿越迷雾,走近司徒雷登和他身后的历史。
1.《圣教布道近史》(Lectures on Modern Missions)
《圣教布道近史》一书是司徒雷登在金陵神学院工作时的著作,由司徒雷登口述,陈金镛执笔,于1910年完成,并于当年9月在上海用中文刊印出版,1916年再版。
为了研究的需要,笔者曾委托北京大学善本室主任张玉范女士查遍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笔者本人也专程前往南京金陵神学院和杭州古籍图书馆查询此书,但却始终未能如愿。本来以为它早就随着西方在中国传教使命的终结而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了,没想到在2000年底,北大图书馆的何冠义老师在国家图书馆一间堆满了杂物和破旧书刊的房间里发现了这本落满灰尘的书。真正应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句话。
《圣教布道近史》是司徒雷登在金陵神学院的讲义,是他在研究西方有关传教历史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在《圣教布道近史》中,司徒雷登详细叙述了基督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历史,把基督教和其他宗教进行了比较,还对基督教传教运动的起源、发展过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做了论述。司徒雷登阐述了他本人对传教事业的许多看法和建议,集中体现了他的宗教教育观点。
用儒家的概念去描述和诠释基督教教义是该书的一大特点。司徒雷登没有把儒学看做宗教,他本人甚至很欣赏儒家的学说,常常把儒学和基督教结合起来,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比如,他借用儒家的“大同主义”来描述基督教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司徒雷登试图以这种方式来唤起受儒家思想熏陶长达两千年之久的中国老百姓对基督教的理解和接纳。
但这本书毕竟是司徒雷登作为一名西方传教士的作品,字里行间仍然流露出他美化和粉饰西方对中国宗教输出、文化渗透的思想。
2.《中文四言成语诠释》(Chinese four-character phrases)和《中英希合解辞典》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地区很快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相继南迁。当时美日两国还没有开战,时任燕京大学校长的司徒雷登认为,燕京大学应该本着“自由、真理、献身、爱心”的原则留在北平,为满足沦陷区人民受教育的需要而服务。大批不愿意接受日本奴化教育的年轻人抱着“燕大存在一日,华北一日不亡”的信念报考燕大。司徒雷登积极支持燕京大学师生抗日爱国活动。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宪兵旋即包围并侵入燕园,将全体师生驱逐出校园,逮捕大批爱国师生,并宣布关闭燕京大学。司徒雷登被日军拘留,与协和医学院院长亨利·霍顿(Henry S. Houghton)博士一同被关押。从1941年12月9日被捕到1945年8月17日获释,司徒雷登的囚禁生活整整持续了三年零八个月。他在囚禁期间,完成了几部学术性的著作,包括有:《孔子相互依存论》、《中文四言成语诠释》和《中英希(希腊)合解辞典》。
早在金陵神学院执教期间,为了方便中国学生学习希腊语的《新约圣经》,司徒雷登在教书之余编写出版了两 ............

书籍插图:
书籍《无奈的结局 司徒雷登与中国-郝平》 - 插图1
书籍《无奈的结局 司徒雷登与中国-郝平》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无奈的结局 司徒雷登与中国-郝平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