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梁其姿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3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施善与教化明清时期的慈善组织梁其姿 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梁其姿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ISBN 978-7-303-15796-9Ⅰ.①施… Ⅱ.①梁… Ⅲ.①慈善事业—研究—中国—明清时代 Ⅳ.①D69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282418号营销中心电话 010-58802181 58808006北师大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网 http://gaojiao.bnup.com电子信箱 beishida168@126.comSHISHAN YU JIAOHUA出版发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www.bnup.com.cn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邮政编码:100875印  刷:北京京师印务有限公司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开  本:160mm×230mm印  张:23字  数:340千字版  次:2013年3月第1版印  次:2013年3月第1次印刷定  价:60.00元策划编辑:谭徐锋责任编辑:刘松弢美术编辑:谭徐锋装帧设计:蔡立国责任校对:李 菡责任印制:陈 涛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反盗版、侵权举报电话:010-58800697北京读者服务部电话:010-58808104外埠邮购电话:010-58808083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制管理部联系调换。印制管理部电话:010-58800825
自序我自从1984年发表了有关育婴堂一文后,约十年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明清的慈善组织上面。十多年前这是个没有人注意的题目,没有太多现成的论文可供参考,因此我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原始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希望至少可从中将这些组织理出一个大概历史轮廓出来。近年来,注意这个问题的学者越来越多,无论国内研究台湾史的年轻学者,或国际上较资深的研究各时代的学者,目前有不少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慈善组织。在这个时候将我过去的研究工作做一个总结,应该是个好的时机。虽然本书内容与我过去曾发表的一些论文有重复的地方,但是,这本书不是论文集,而是以新的分析架构配合近年新的研究与资料重新写成的书,书稿在1995年初完成,交付出版。也算是在研究院工作多年的一个阶段性的交代。1982年,我在当时陈昭南所长的鼓励下进入“中研院”这个极为优良的研究环境工作。对陈先生当年不但不排斥我这个与台湾学术界毫无渊源的人,还给予我支持与充分的研究空间,让我自由地探索学术之路,深怀感激。本书初稿完成后,几位老朋友费心看完了我的稿件,给我提供了宝贵的批评及意见,他们是沈松侨、陈永发、陈国栋、李孝悌、范毅军及刘铮云诸位先生;另一位一直关注我的研究的是刘翠溶女士。在这里特别感谢他们多年来的督促与鼓励。初稿也曾经两位不具名评审人仔细评审,感谢他们的意见与指正。当然,虽然经过修改,书中仍不免有许多不妥当之处,这些纯粹是我个人的过失。此外,不少友人曾在个别的问题上给我提供资料或意见,在此无法一一致谢,只能在书里适当的地方向他们致意。美国一些友人多年来关心我这个研究,他们的关心也是促使我写成此书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特别要感谢Benjamin Elman、Charlotte Furth、Richard von Glahn、Susan Naquin、Evelyn Rawski、William Rowe及黄宗智与高彦颐诸位先生。日本的沟口雄三与夫马进先生、北京的陈祖武先生也在我研究期间给予了协助与鼓励,在此谨致诚挚的谢意。刘莲枝、陈秀娟、张蕙菁、林秀美几位小姐曾在资料收集及整理方面先后给我极大的帮忙。在这里除了感谢她们之外,还要祝福她们前途美好。这个研究曾得“行政院国科会”及傅尔布莱特(Fulbright)基金的研究赞助。同时,除了在“中研院”各图书馆及汉学研究中心资料室收集资料外,1985—1986年间我到哈佛大学哈燕社、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一年,1993年间我到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研究三个月,上述机构及图书馆都曾给我提供研究资料方面的帮助,谨此致谢。本书在联经出版公司顺利出版,得感谢林载爵先生的热心帮忙。最后,谨以本书纪念先母、我敬爱的老师,广西岑溪陈静(观)女士(1922—1992)。梁其姿1997年元月于南港
目录自序导言一、研究的角度二、要探讨的问题三、其他值得注意的相关历史现象四、中国与江南社会五、所用资料第一章 明末以前的慈善——观念与制度变化一、古代的贫穷观念二、身份等级与经济地位的关系三、小结:社会文化身份与经济地位关系的暧昧性四、慈善组织的历史第二章 明末清初民间慈善组织的兴起一、明末善会的兴起二、善会兴起的原因三、明末清初“善人”的背景及活动第三章 慈善组织的制度化(1655—1724)一、明清慈善组织的过渡——扬州育婴社的例子二、清初慈善机构的发展及制度化三、清初期善堂的理想四、“妇女慈仁”之政:中央政府对慈善组织的态度第四章 慈善机构的“官僚化”(1724—1796)一、官方的积极介入二、新的同善会——与明末截然相异的意识形态三、官僚与地方慈善家的关系四、小结第五章 乾隆中期以来慈善机构的“儒生化”——惜字会与清节堂的例子一、惜字会二、清节堂三、本章小结第六章 嘉庆以来慈善组织与小社区的发展一、配合家庭制度的保婴会二、施棺及综合性善堂的发展结论一、慈善组织是“福利国家”的前身吗?二、慈善组织的领导层与意识形态的变化:“儒生化”的发展三、公共范围与公民社会的争论附录“明清慈善活动(公元1600—1850)”研究计划报告附表一 育婴堂附表二 清节类善堂附表三 施棺类善堂附表四 综合性善堂附表五 方志参考书目著作目录
导言本书主要讨论明清时代的慈善组织,但并非所有的慈善事业。笔者感兴趣的是一方善士所共同组织的善会及善堂。这些组织不届宗教团体、也不属某一家族,是地方绅衿商人等集资、管理的长期慈善机构,这类组织通常并无重要的经济功能,各项活动亦无时间上的急迫性,如救弃婴,收养贫病、寡妇,施棺施药施米,甚至惜字纸等。这些机构并不包括以赈灾为主的社仓、义仓、粥厂等,此类组织直接地牵涉经济,甚至政 ............

书籍插图:
书籍《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梁其姿》 - 插图1
书籍《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梁其姿》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梁其姿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