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孔飞力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内容提要
本书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孔飞力的力作,以大量的地方志和其他中文资料,用社会科学的方法研究。侧重于中国晚清时期的团练、地方武装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从中国内部诸如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酝酿爆发等事件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来探究中国近代的开始。本书自问世后一再经孔飞力先生修订,此次出版的中译本为他最新修订版本。
版权信息
书名: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修订版)
所属丛书: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作者:[美]孔飞力   著
译者:谢亮生,杨品泉,谢思炜 译
设计:姚成号
ISBN:7-5004-0480-8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字数:225千字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编辑说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了更适应于时代,更有益于社会,增进国际学术交流,中国近代史研究需要继续前进,获得新的发展。了解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是我国近代史研究进一步发展、提高和走向世界的途径之一。因此,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于1987年创刊了这套《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10多年来,本译丛虽然刊行种数有限,但是颇得海内外学者的赞赏、鼓励和支持,为了迎接21世纪中国史学的新繁荣,我们将继续编辑出版本译丛。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选译外国学者有影响的学术著作,侧重于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参考借鉴意义的专著。本译丛所选译著作的研究时限以1840—1949年为主,同时适当向前后延伸,以体现历史的连续性。
外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的指导思想,大多与中国学者不同。我们选译出版某书,并不意味着同意它的观点。书中的优点、缺点和错误,相信读者自能鉴别。
我们对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所知所见有限,希望海内外史学界同行给予关心、支持,提出批评建议,并且推荐选题。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编委会
2001年8月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编辑委员会
主  编 王庆成 虞和平
成  员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庆成 牛大勇 朱荫贵 张小颐
     罗志田 郭沂纹 夏春涛 黄庆华
     虞和平
常务编委 夏春涛 张小颐
目录

前言
最新中文版序言
平装本序言
第一章 地方民兵和传统国家
第一节 近代史的时限
第二节 国家民兵制度的历史重要性
第一节 白莲教叛乱期间的地方管理问题
第二节 太平天国叛乱前夕的清代民兵政策
第三章 中国南部和中部地方武装的结构
第一节 地方组织的规模
第二节 地方组织的原则
第三节 团与官僚政治部门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叛乱的发生和正统名流的组建武装
第一节 从地方防御到帝国的防御:江忠源
第二节 胡林翼创建“亲兵”
第三节 曾国藩和湘军
第四节 刘于浔和南昌防御
第五章 军事化的对应等级组织
第一节 正统的和异端的等级组织
第二节 相互作用和一体化
第六章民兵、国家和革命
第一节 太平天国叛乱的社会一战略问题
第二节 传统国家的崩溃
前言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是美国哈佛大学孔飞力(Philip A.Kuhn)教授的力作。孔飞力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清史的著名学者,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多次来中国访问、研究,是中国同行熟悉的朋友。
本书研究中国晚清时期的团练、地方武装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它利用了大量的地方志和其他中文资料,用社会科学的方法研究历史问题,是美国研究中国史的杰出著作之一。刘广京教授以魏斐德的《大门口的陌生人》(“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已出版中译本)和孔飞力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两书为例,称誉这两位作者是美国六七十年代深入探讨社会史动态的最杰出的史家(刘广京:《30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趋势》,见《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1期)。
本书认为,中国有“民兵”思想的悠久历史,但明、清时代的制度已基本上体现了士兵和平民的分离。1796年开始白莲教造反,正规的军事机构和力量无以对付,驱使官员们寻求辅助的办法,地方性的团练武装应运而起。这时期的团练仍在国家监督之下,对王朝的军事制度并无直接影响,但对以后太平天国时期的地方军事化起着先导的作用。
本书以主要篇幅讨论19世纪中叶起出现的各种类型和形式的地方武装问题,着重研究由正统的名流——绅士创办的各类团练的形式、规模、财政基础、同氏族的关系,尤其是同官方的官僚政治制度如保甲、里甲、地方治安和征税网络之间的关系问题。又以江忠源、胡林翼、曾国藩、刘于浔等人为对付太平天国和其他造反事件而创建各类地方武装为例,对上述这些问题作了详尽具体的分析。在这些正统的地方武力之外,本书还探讨了各种形式的异端地方武装,如村社武装、“股匪”、“堂匪”等的兴起、同正统武装的异同、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转化等问题,展示了晚清地方军事化的广泛普遍和复杂情景。
作者极为重视晚清的地方军事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他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稳定延续的社会根源,在于王朝与地方名流——绅士间的协调,在于官僚和地方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能够以最低限度的纠纷来解决。这样,名流——绅士凭借他们的社会影响、正统的学术传统以及伦理观念,使传统政权得以反复重建。但到晚清动乱时期,情况有了不同。名流为着自己的利益,也为着王朝的利益,在镇压王朝内部敌人中起带头作用,使王朝得以度过危机而继续生存;但这一结果的代价是中央政府权力的缩小和名流势力的扩张,名流在王朝体系中,特别是在地方政府中开始正式行使权力,名流领导的地方武力开始作为官方的机构承担保甲、里甲等职能。地方权力旁落到名流——绅士之手的趋势,成了咸丰朝及以后农村中国的共同特征,其影响直至于20世纪前期中国的行政和社会。作者认为,这标志着传统国家的崩溃,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再也不能按老的模式重建,因而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作者怀疑中国历史的近代时期能够用鸦片战争这样的外部事件来划界,认为王朝的衰落不同于旧秩序的衰落,中国旧秩序衰落的开始时期不早于1864年,即太平天国被扑灭的那一年。
美国学者解释中国近代史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孔飞力》 - 插图1
书籍《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孔飞力》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孔飞力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