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的大转向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第一部 追寻世界史的新面貌1 蒙古及其时代
2 蒙古是中国文明的破坏者吗?
3 中亚、伊朗被破坏了吗?
4 俄罗斯的不幸是真的吗?
5 元代中国是悲惨的吗?
6 责难与称赞
7 世界史与蒙古时代
第二部 世界史的大转向8 改变世界史的那一年
9 忽必烈营帐
10 忽必烈与他的策士
11 夺权的过程
第三部 忽必烈的军事与通商帝国12 大建设的时代
13 系统化的战争
14 一跃成为海上帝国
15 重商主义与自由经济
16 为何未尽全功?
后记
学术文库版后记
第一部 追寻世界史的新面貌
1 蒙古及其时代
蒙古的出现
十三世纪初,在日后被称作蒙古高原的大草原东北隅,有一支小小的游牧集团正急速地壮大势力。他们的首领名叫铁木真。他所领导的名为“蒙古”的集团,只花了三年便一举整合了割据戈壁以北的突厥蒙古系大大小小各个游牧集团其后,在铁木真子孙于伊朗一带所建立的蒙古政权之一、属于游牧民联合体的“旭烈兀汗国”(Hülegü ulus)[1]——俗称“伊儿汗国”(Il-khanate),帝国历史是以波斯文来书写的,当时的宰相兼历史学家拉施特·哀丁(Rashid-al-Din)在担任编纂长官时,就曾以“得天时”来形容铁木真的称霸。
一二○六年春,铁木真在斡难河(Onon youl)上游美丽又辽阔的草原上举行即位仪式,自称“成吉思汗”(Činggis Qayan)。然后,他以蒙古语“大蒙古兀鲁思”(Yeke Mongɣol Ulus)即“大蒙古国”,来命名这个新的游牧国家。
这位新兴国家的领导者,针对周边区域陆续制订了远征计划。聚集在成吉思汗旗下的牧民们认为,他们只要能够集结自身的力量,在政治、军事上就能形成强大的势力。并且,远征的成功,也意味着能够得到丰富的物资及财富。因此,这也符合牧民们的期望。
此外,成吉思汗也非常清楚,如果不立即规划一场举国一致的对外征服,这个游牧民联合体可能很快就会瓦解。因为以中国北部金朝为首的周边诸国,由于最为担忧蒙古高原上的牧民们被统一起来,所以长期采取令游牧民集团彼此敌对的政策。因此,若仅止于满足高原的统一而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内部的反叛或敌人安插的卧底就会出现。对外战争正是令各路牧民团结一致最快速的方法。
因此,成吉思汗率领游牧民们走上了对外征伐的旅程。这一旅程,跨越世代一直持续了数十年。这个原本只不过是各色人等聚集的政治军事集团,通过这样的对外征伐与扩张,彼此之间形成了强烈的一体感,开始共同认识到自己是“蒙古人”。
视线所及的欧亚世界
他们以成吉思汗及其血胤为共主,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疾速扩张至欧亚大陆的各个角落,然后,在十三世纪末,形成了人类史上最大的版图。蒙古在大约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一直处在世界与时代的中心。在为欧亚历史的发展确定大方向之后,它就在长时间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快速倾颓,退出了世界史的舞台。
此间,在蒙古的支配下,欧亚的东西以及南北彼此发生联系,它们不得不受到来自蒙古的强烈影响。因此,从十三世纪初到十四世纪后半叶,正可谓“蒙古的时代”。
就目前所知,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发生这样的状况。在西欧列强的影响下,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合而为一,实际上是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后的事。但是,早在六个世纪以前,虽然还不是全球意义上的世界观,但“欧亚世界”就已作为一个“世界”被联结起来。如西欧人或西洋史家所认为的,就算将西欧进军“世界”回溯到自哥伦布开始的“大航海时代”,蒙古的征服也比它早了两个世纪。
虽然在“蒙古的时代”之前,中国、印度、中东、地中海地区等几个“文明圈”彼此之间多少已有些联系,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随着蒙古的出现,任何“文明圈”都不能再对其他“世界”或“文明”全然无知了。在此,“世界史”终于第一次具有了名副其实的整体面貌。
成吉思汗以前的欧亚(十二世纪)
世人对蒙古时代的印象
迄今为止,有关蒙古及其支配的所有历史,都遭受着各种各样的指责与辱骂,如暴力、破坏、杀戮、压制、榨取、强夺、强制、无知、蒙昧、粗野、野蛮、粗暴、狠辣、奸佞、邪恶、无耻、放纵、不宽容与非文明等,其中许多都有明显的中伤意图。
关于蒙古的评价,一般都是恶评。尤其是很早以前人们就将蒙古视作“文明破坏者”。例如,当人们讨论伊朗乃至伊斯兰等中东地区的落后时,往往都将其归咎于“蒙古的破坏”。此外,俄罗斯也是一样,从沙俄时代到苏联时代,甚至到最近,都喜欢用“鞑靼的桎梏”来形容蒙古的支配对俄罗斯而言是多么残酷与苦涩。
特别是在苏联时代的俄罗斯,“鞑靼的桎梏”一词就被收录在小学教科书中。这种观念被认为是一种跨越世代不能被遗忘的“民族”记忆,被持续宣传。
俄罗斯人对突厥系或蒙古系人的某种独特情感,现在仍旧根深蒂固。这种憎恶与蔑视交织而成的情感,当然也会在对象一方引来独特的情感,然后沉淀、堆积在心底深处。这成为受种种因素影响的俄罗斯及其周边形势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直接因素。
但是一般而言,蒙古的恶劣形象在中国史中最为根深蒂固。尤其在日本,这种观点在高中的世界史教科书,乃至大学入学考试用的参考书中都普遍存在,其相关内容如下:
在蒙古时代的中国,身为支配者的蒙古族蒙昧无知,不能理解高度发达的中原文化。因此,一直以来支持中原文化的传统文人与知识分子就陷入怀才不遇的处境。对于曾被称作“士大夫”或“读书人”的他们而言,通过高等文官选拔测验即“科举”、参与王朝政治才是人生目标,也是希望所在。但是,蒙古族统治时长期以来未举办科举,他们通往高级官僚的路被阻挡了。科举到了元代中期终于再度开办,但是规模极小。
此外,一般认为在蒙古族统治下的中国,依据人种或地区规定的四阶层身份制度非常残酷。其中,第一阶层为身为统治者的蒙古人。第二阶层是被称作“色目人”的异邦人,他们以畏兀儿为主,并包括被称为党项(Tangut)的西夏族、自中亚来的康里人(Kangly)和阿尔根人(Arghln)、欧亚西北草原的克普恰克人(Qipchaq)、高加索山地(Caucasus)北麓的阿苏特人(Asud,即现奥赛提亚人/Ossetic),还有中亚、西亚的穆斯林,远至欧洲人。第三 ............

书籍插图:
书籍《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的大转向》 - 插图1
书籍《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的大转向》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的大转向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