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新政:明治维新与清末新政比较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东方历史评论14:脆弱的新政:明治维新与晚清新政比较
主编:许知远
执行主编:李礼
本书由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亚马逊全球范围发行

目录

版权信息
topic|专题 革命的社会土壤—清末新政中国家、精英与民众的互动
大众启蒙运动
“维新时代”与重构大众文化
民众的反应
公共领域的扩张
地方精英与国家权力
下层民众进入政治舞台
从清末新政与明治维新谈起
教育、新政与明治维新
明治人看明治维新
汉文化圈与文化中心的位移
翻译与民族性的形成
殖民主义、历史书写与未来
载沣与宣统朝政局
载沣的上台与施政
武昌起义后的转向
载沣的政治品质
1890年代中国维新变法运动
尚武思潮与晚清军事近代化
一、军人地位的提高
二、军人近代民族民主思想的萌芽
三、军队战斗力的提升
四、“单独武力,决不能建设现代的国家”:尚武精神的重塑
五、结语
interview|访谈 许知远对谈石川祯浩:从梁启超到中国共产主义
被遗忘的启蒙——黄克武教授访谈
研究中国近代思想需从清朝中期入手
长期以来国共两党都将梁启超置于对立面
严复的翻译本质上是一种创造
严复、梁启超在富强之外,追求的是终极关怀
追求国家富强的同时不压抑个体自由
“五四”反而把路走窄了
photo|影像 回访重生厂
essay|随笔 缅甸:远去的背影
晚清的一场经学战争
建筑与苏联想象
俄罗斯在海外
历史学家与法官
book review|书评 女哲学家为何如此之少?
模范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制度何以转化为战力
一、军事史与历史学
二、制度与人
三、制度与战力
书情——美国学界日本历史图书推介
一、被“驯服”的欧洲: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德川幕府之间的角力
二、拉面秘史:日本政治危机如何引发了一场全球饕餮盛宴
三、“同化”朝鲜殖民地的公共空间:殖民帝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四、媒体与书写科技如何造就了明治的文化运动
topic|专题 革命的社会土壤—清末新政中国家、精英与民众的互动
撰文:王笛
由清政府推行的清末新政,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改革,百多年后的今天来看这场官方发动的,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改良运动,毫无疑问其结果和清政府的初衷相反,这场运动促进了革命的发生,这是清政府以及支持和参与新政的改良者所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辛亥革命说到底就是城市的精英革命,如果要理解辛亥革命,就必须了解新政时期中国城市的剧变,特别是看到国家、精英、城市公共空间、大众文化这些关键因素的交互影响和作用。新政时期城市民众与公共空间使用的相互影响,从而使城市文化在晚清经历了重大的变化。社会改良者试图重新构建公共空间,并对市民进行他们所感到迫切的“启蒙”。这个过程使民众与社会改良者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新政时期,由国家和地方精英主持的社会改良运动中,改良者试图改造公共空间,改变城市面貌和普通民众的公共生活。促进这些变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地方乃至国家的改良风潮,精英人士对民众的引导动机,西方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其由新的物质文明所产生的新文化。
精英改良者试图以日本和西方城市为模式对中国城市进行改造。20世纪初的新政在经济、政治、教育等领域给中国城市带来了巨大变化。经济方面,开办了许多新的工厂、作坊、股份公司、商会和各种职业协会;政治方面,清廷颁诏预备立宪,建立了谘议局和城市议事会,司法改革也在逐步推进,这使更多的社会精英可以参与到当地的政治生活中去。但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教育领域,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后,近代学堂逐渐取代了传统私塾。无论是已有科举功名者,还是仍然刻苦攻读的学生,都进入新式学堂学习。同时许多人出洋留学。这一时期,新型知识分子还出版发行了大量的报纸、杂志和书籍,新知识得到普遍传播。
本文所要展示的是,新政怎样在地方层面上发生着影响,通过新政时期的具体事例,从精英和大众相互影响的角度,来看新政怎样造成了中国底层社会与大众文化的大变动,怎样为革命提供了社会的土壤。
大众启蒙运动
地方精英集资创办了许多报刊,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工具。报纸、杂志等新传播媒介以及新公共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影响了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传统印书业也发生了转型,如许多书局力图去适应社会的需要,日益增多新书的印售。新式学堂的普遍建立推动了新书特别是各专业教科书的传播,这就导致了相对扩大的图书市场的出现,普遍出售政治、军事、教育、外语、艺术、哲学、小说、历史、地理、科学、社会科学等教科书和阅读书。
随着公共领域的发展,一些社会和文化组织在地方出现了,诸如书报社、阅报所、教育社、书社等建立,提供革命和改良出版物,以使当地人通达外情和改良社会风气,了解世界大势和传播信息。各地还成立教育总会及分会,建立通俗教育社,出版白话报纸、杂志和教科书以及改进人们思想的小说和地方戏,以开通智识。一些公共文化和教育组织还开办公开演讲。在晚清的最后几年,公开演讲经常在地方举行,散布新文化。
开办新学堂是新政最重要的成果之一,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年轻人不再在儒学中皓首穷经,他们进入到近代学堂接受科学和其他学科的教育。许多学堂都来自私塾,地方官和地方士绅在各地普遍建立私塾改良会,这些改良会组织塾师学新教育法、新知识和新学堂的管理。那些能通过考试和达到新教师标准的塾师,被准予改私塾为公立学堂。除了全日制的正式学堂,甚至下层人也可以进入简易识字学塾学习,这类学堂由地方士绅和官员在各地普遍建立,其目的是提供穷人和成人免费教育机会,学堂每天提供两三个小时的课程,有的开办夜校,使苦力们能白天工作,晚上学习。许多学堂坐落在祠堂和庙宇。
由于新政时期清政府对官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以及改良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懂得政治改革的重要,从而促使他们去学习政法,一些地方精英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了许多法政学堂,以适应预备立宪的需要。同时,由地方政府主持的“法官考试”也促使许多人进入法政学堂作为晋升之道。这些学堂的确在精英和民众中传播了宪政知识。另外,妇女教育也得到发展,“女学会”成立,以“振兴女学”,许多女子师范和普通 ............

书籍插图:
书籍《脆弱的新政:明治维新与清末新政比较》 - 插图1
书籍《脆弱的新政:明治维新与清末新政比较》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脆弱的新政:明治维新与清末新政比较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