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 张宏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文前
自序 为什么写“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导读
第一篇 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一章 中国历史的几条大脉络
第二章 夏朝为什么出现在河南
第三章 中国文明起源的世界因素
第四章 中国文明的基本性格
第五章 为什么希腊人“弑父”而中国人“杀子”
第六章 夏商周三代:血缘纽带的扩大
第二篇 秦始皇以前的中国
第七章 贵族文化的黄金时代
第八章 乱世的活力
第九章 战国史就是变法史
第十章 法家的基本思路
第十一章 秦国崛起的秘密
第十二章 中国统一与欧洲分裂
第十三章 影响深远的周秦之变
第十四章 孔子为什么经常梦到周公
第三篇 秦汉与罗马
第十五章 成也法家败也法家的秦朝
第十六章 汉代对秦代的重大升级
第十七章 秦汉与罗马的神奇联系
第十八章 为什么罗马帝国分裂后不再统一
第四篇 从秦朝到清朝的历史循环
第十九章 “按下葫芦起了瓢”
第二十章 丞相名称背后的权力演变
第二十一章 在二级和三级之间徘徊的地方政府
第二十二章 中原与草原的循环
第二十三章 唐太宗是胡人还是汉人
第五篇 秦以后王朝的周期性崩溃
第二十四章 关于“封建”与“郡县”的2000年争论
第二十五章 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大起大落
第二十六章 为什么秦之后不停地治乱循环
第二十七章 沉重的“轻徭薄赋”
第二十八章 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
第二十九章 欧洲没有“官逼民反”
第六篇 欧洲与中国的交错
第三十章 中国历史循环中的突破
第三十一章 中国文明的顶峰和衰落
第三十二章 没有中世纪,就没有新欧洲
第三十三章 “自治城市”:诞生资本主义的容器
第三十四章 古代中国对商人的防范
第三十五章 中国历史上的官营传统
第三十六章 中国古代城市与欧洲自治城市
第三十七章 统一国家和全球化的开始
第三十八章 “公司式殖民”的出现
第三十九章 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
第七篇 两个世界的撞击
第四十章 饥饿的盛世
第四十一章 乾隆皇帝与鸦片战争
第四十二章 从财政角度看鸦片战争的失败
第四十三章 “借钱”的能力与英国崛起
第四十四章 被约束的权力更强大
第八篇 打开国门后的世界
第四十五章 近代世界转型最顺利的国家:日本
第四十六章 朝贡体系与中国的面子外交
第四十七章 要吞并大英帝国的缅甸
第四十八章 海上来的蛮夷和陆上来的不一样
第四十九章 蛮夷之国实现了中国“三代”的理想
第五十章 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结语 中国历史的独特性
后记
文前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经·大雅·文王》
自序 为什么写“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一
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有多重要?
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记忆。
我们都知道,记性不好的人,今天的事明天就忘,做事颠三倒四,他的人生显然会受到很大影响。
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善于梳理分析自己的历史,它在现实当中就会总犯错误,甚至会总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因此有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
但是,“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并不是说一个人只要多读几本史书,就会明智起来,没那么简单。读史关键在于方法,要善于总结和分析。记住一堆年号并不能使人明智。
然而,分析历史的规律是件很难的事情,面临着很多困难。
第一个是历史资料方面的困难。
有些国家历史分析的困难在于历史太短,资料太少,没啥可总结的。而中国历史分析的困难在于太长,资料太多,总结不过来。
确实,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历史的国家,从商代开始我们就有史官了,因此,中国是世界上历史资料最多的国家,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别的不说,一套“二十四史”就有四千多万字,读起来非常困难。
所以如果你遇到一个人说他通读过二十四史,你最好别信。
为什么呢,因为二十四史是古文,里面有今天读者不熟悉的大量生僻字,不知道的人名、地名,不熟悉的典章制度,读起来很费力。因此,假设你一天读3000字原文,不论过年过节、刮风下雨,一天也不间断,那么读一遍二十四史,要花多长时间?我算了一下,大约是36年。因此,除了少数的专业史学家(比如张舜徽
[1]
),极少有人能真正通读二十四史。
那么除了二十四史,我们还有《资治通鉴》《史通》《通典》……都是大部头的。如果你都想通读一遍,再去总结,一辈子也读不完。
所以这是第一个困难,资料方面的困难。
第二个困难,是总结和梳理的困难。
你掌握了史料,读了大量的史书,也不见得能从历史当中获得益处,相反,还可能被历史给坑了。
为什么呢?因为同样的一段历史,不同的人可能会总结出完全不同的规律。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然而,并不是记性好的人就能生活得很好,因为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同义词。
很多人记性很好,但是思维的逻辑性很差。比如我的一位舅妈,她的记忆力并不错,说起多年前的什么事来都讲得连枝带叶,非常生动。但是每次生病她都不去医院,而是去找村里的算命先生。她坚决认为人生病都是因为“冲撞”了什么“不洁的魂灵”所致,按照算命先生的指导,朝某个方向焚化纸钱就能够治好。曾经有两次巧合,烧完纸后不久,她的病真好了,她的那套理论因此更加强化,还嘲笑我关于病毒和细菌的说法是异端邪说。直到50多岁因为急性肾炎拖延治疗而去世前,她都认为我是读书把脑子读坏了。
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中国拥有最庞大的史料库,然而并不见得因此就能产生最伟大的历史学。事实上,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历史学家们基本上是按照“善恶忠奸”这个简单的思路,对复杂的历史记忆进行整合。几千年来,中国的读书人总是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治理好,就是因为人心不古,不肯好好听孔子的话。如果大家都老老实实贯彻孔孟之说,那么尧舜之治很快会再现。而普通老百姓听了历代的评书、演义,得出的结论更是简单:一切成功都是因为皇上听了忠臣的话,一切失败都是因为皇上听了奸臣的话。所以只要“亲贤臣、远小人”,天下自然太平。这种历史总结能力,是中国从秦朝到清朝,一直在“鬼打墙”式的治乱循环中绕圈子的原因之一。
所以,读史需要悟性。“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并不绝对正确。学历史不见得都能获得智慧,有的时候获得的是更深的愚昧。
一般来说,我们普通读者的头脑中,其实充斥着大量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 张宏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