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巡捕眼中的上海滩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字:01-2014-0355号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英国巡捕眼中的上海滩/[英]彼得斯(Peters,E.W.)著;李开龙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5
书名原文: Shanghai Policeman
ISBN 978-7-5161-5979-8
Ⅰ. ①英… Ⅱ.①彼…②李… Ⅲ.①地方史-史料-上海市 Ⅳ.①K295.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81325号
Shanghai Policeman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37.
Edition copyright©2011 Earnshaw Books.
Foreword copyright©2011 Robert Bickers.
Published by Earnshaw Books Ltd. (Hong Kong).
Simplified Chinese rights copyright©2015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出版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王斌 郭晓娟
特约编辑 王芳
责任校对 李享
责任印制 李寡寡
数字编辑 周晏
出版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 100720
网址 http://www.csspw.cn
发行部 010-84083685
门市部 010-84029450
经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装订 三河市君旺印务有限公司
版次 2015年5月第1版
印次 2015年5月第1次印刷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14.25
字数 211千字
纸书定价 39.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联系调换
电话:010-8408368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本书首版于1937年,记录了作者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滩任巡捕的经历。这本独特的回忆录不仅记录了日常的警务工作经历,还讲述了他对于当时中国社会和风俗习惯的理解和感受。
在1935年12月1日凌晨,彼得斯和他的一个下属——见习巡长W.A.贾德发现了身患重病、穷困潦倒地躺在路边的中国人毛德彪,从这儿引发了后来的谋杀指控和轰动一时的法庭审判……
作者简介
E.W.彼得斯(E.W.Peters)
英国人,20世纪30年代在旧中国上海公共租界任洋巡捕。他见证了当时上海滩的繁华、喧嚣、混乱和暴力,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卫报》、《金融时报》、BBC等媒体发表在中国的见闻和感受,其中关于中国上海抗战的描述影响广泛。
译者简介
李开龙
1979年出生,武汉大学编辑出版学学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现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献给澄子
序
在上海这座谜一样的城市里,上海滩巡捕是一个不可遗忘的标志。城市警务工作中存在的所有痼疾,在这里都加倍凸显,因为上海滩是同时由三方市政机构和至少两股其他警务力量共同管辖的。除此之外,上海滩的犯罪率极高:臭名昭著的上海青帮;层出不穷的绑架和武装抢劫;间歇性的内战和外国侵略;再加上间谍活动和暴力的政治恐怖活动。上海的警务力量必须都是全副武装的,因为根据中国的法律,武装的犯罪分子一旦被抓量刑极重,所以他们对巡捕开枪时绝对没有半点犹豫。没有武装的暴徒们则会通过袭击巡捕以窃夺武器,而且绝不留下活口。这一切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滩由外国势力控制的租界地区巡捕死亡人数迅速上升。1914年至1942年间,总数超过120名的锡克人、中国人、日本人及欧洲人在执勤时丧命。这在很大程度上迫使当时的上海警务人员在现代防暴、徒手格斗、枪械训练等方面不断探索以应对层出不穷的威胁和挑战。他们的经验甚至影响了20世纪中期国际警务工作的开展。
上海滩的巡捕始终被认为是邪恶堕落的,据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间招募的外籍巡捕包括前黑棕部队成员。黑棕部队即皇家爱尔兰警队后备队,曾参与镇压爱尔兰独立运动;还有一些人员曾经是巴勒斯坦警察,他们也背着热衷暴力的恶名;其他被招募人员也至少都是当过兵的。尽管被招募的很多是曾服役的人员,但上海滩巡捕其实并非传言中的那么凶神恶煞,曾经在殖民地警务部门服役的人数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传言被夸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历史档案公开以前人们对上海滩巡捕的历史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是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混乱如当时的上海滩,必然要有强势的警力才能应对。
上海滩巡捕在欧洲人的印象中愈发鲜活起来还要归功于埃尔热于1933年出版的《丁丁历险记之蓝莲花》。故事的背景就被设定在上海,其中腐败又有种族歧视的巡捕房督察角色后来又出现在这位比利时漫画作家的其他两部英雄历险故事中。尽管偶有关于上海警务的文章发表于《警务期刊》之类的文献上,但只有一个叫E.W.彼得斯的人在当时出版自传,讲述了他在上海巡捕房任职的经历。接着往下读,你就会明白彼得斯为什么要这么做。
欧内斯特·威廉姆斯·彼得斯是一个失业的前陆军汽车修理工。1929年11月,他来到上海,那之前一个月,彼得斯在伦敦被上海市工部局招募为见习巡长。这只是一个例行的任命,不论是他的背景还是过去的经历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彼得斯十六岁离开学校在运兵船上打工,后来在煤矿做运煤司机,之后又在皇家坦克部队待了七年,其中五年驻守于印度。喜欢在海外服役可能是促使他应征成为上海滩巡捕的原因之一。彼得斯在中国待了六年半的时间,于1936年4月回到英国,并接受了著名的《世界新闻报》的采访,宣称其在上海的经历是:“为名誉而战,身心俱疲,虽获胜利却已身无分文。”
彼得斯宣称他打算写一本书,也就是后来面世的这本。由休·巴恩斯“编辑”并于1937年出版。这本书一经出版就被当成了在上海公共租界工作的外国巡捕的回忆录,如它封面介绍上所称:是对上海滩警务工作的一次深刻披露,内容涉及武装犯罪团伙、毒品买卖、吸食鸦片、中国的司法、刑罚和处决。除了极具煽动性的封面之外,书中还介绍了上海“近年来最轰动的案件,本书作者因涉嫌谋杀一名中国乞丐而被起诉”。这本独特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英国巡捕眼中的上海滩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