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前 言
第一章 宗教改革浪潮下的欧洲大陆
宗教改革带来的变化
奥地利王室的计划
德意志的分裂
宗教和约的签订
匈牙利王室的苦恼
奥地利大公们的行动
第二章 德意志内战的全面爆发
波希米亚的变故
两个宗教派别的战争
福音新教联盟的成立
于利希地区的博弈
新皇帝的登基
新教帝国与皇帝间的斗争
第三章 波希米亚地区的权力争夺
波希米亚起义
马蒂亚斯的让位
陷入困境的斐迪南
重选波希米亚国王
两个大人物的争夺
弗里德里希仓皇而逃
第四章 战火被引向欧洲
第一个反抗者
西班牙势力的强大
战争初期欧洲各国的情况
瑞典和其他国家的对立
第五章 德意志国土上的争端
弗里德里希的悲剧
不断出现的支持者
暗潮涌动的竞争
皇帝组建的军队
丹麦国王的失利
瓦伦斯泰的野心
丹麦国王幸运脱身
第六章 斐迪南的反宗教改革
斐迪南签署赔偿敕令及影响
诸侯对弗里德兰公爵的报复
瓦伦斯泰被解职后的生活
欧洲的拯救者
古斯塔夫·阿道夫的战术
第七章 瑞典军队登陆德意志
登陆德意志
对手的顽强抵抗
瑞典军队所向披靡
与法国结盟
风波迭起的城市
马格德堡城的沦陷
第八章 皇帝发起与瑞典的战争
悌利将军的进攻
狂妄的悌利将军
一触即发的战争
莱比锡之战
第九章 瑞典的远征
两个国王的对比
瑞典国王的节节胜利
法兰克尼亚的缓兵之计
占领法兰克福城
攻占美因茨城
第十章 阿道夫和萨克森选侯大获全胜
不可捉摸的古斯塔夫·阿道夫
法兰克尼亚的争夺
赖恩小城的胜利
攻占巴伐利亚
萨克森选侯开辟另一战场
布拉格市民向萨克森投降
四面楚歌的奥地利王国
第十一章 皇帝再次重用瓦伦斯泰
被罢黜的瓦伦斯泰雄风重振
制订复仇计划
瓦伦斯泰招兵买马
被要挟的皇帝
反攻瑞典行动
纽伦堡全城备战
两军对垒
第十二章 瑞典的失利
以撤退换取休整
来自同盟者的背叛
战死沙场的国王
愤怒者的反攻
付出惨重代价的胜利
瑞典国王猝然离世
第十三章 大权旁落的瑞典
瑞典国王离世后的混乱
首相掌握大权
欧洲各国在海尔布琅会谈
陷入困境的掌权者
一路凯歌的瑞典军队
第十四章 瓦伦斯泰的末日
自成一家的瓦伦斯泰
需要自卫的瓦伦斯泰
濒临危险的瓦伦斯泰
杀掉瓦伦斯泰
第十五章 祈求和平的呼声
诺尔德林根之战
《布拉格和约》
法国势力的介入
与法国的协议
贝恩哈德之死
战争开始出现转机
第十六章 和平条约的签订结束战争
巴纳将军的攻势
临危受命的托斯滕松
战火燃烧到了丹麦
取得对奥地利的胜利
饱受创伤的巴伐利亚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
版权信息
书名: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作者:席勒
出版方: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 6月 1日
ISBN:9787511261816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西班牙的暴戾压迫让尼德兰人忍无可忍,该民族终于鼓起反抗压迫的勇气。德意志的首领腓力二世首先带领整个民族反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残暴,由此产生的宗教改革不但引发了教会的分裂,也改变了以往的政治格局。
——摘自 第一章 宗教改革浪潮下的欧洲大陆
于利希的继承权争执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动荡,牵涉其中的不但有福音新教联盟,还有荷兰、英国、法国等强权势力,最先卷入其中的当属法国的亨利四世了。
——摘自 第二章 德意志内战的全面爆发
马尔蒂尼茨和斯拉瓦塔的命运从此彻底改变了。愤怒的人们在1618年5月23日冲进王宫,把正在大厅里聚会的马尔蒂尼茨、斯拉瓦塔、罗伯柯维茨和施特恩贝格总督抓了个正着。人们将他们几个围在那里,严厉地拷问他们是否参与了撰写皇帝的回信,是否反对新教徒的行为。施特恩贝格和罗伯柯维茨说话的态度较好,得到了人们的宽恕,随后被架出了大厅。态度蛮横的马尔蒂尼茨和斯拉瓦塔却没有这样的好命运,人们将他们从八十英尺高的窗户中扔了出去,重重地落在王宫的壕沟里。
——摘自 第三章 波希米亚地区的权力争夺
皇帝的军队把整个德意志当成了给养仓库。军队的暴行虽然得到了皇帝的允许,但是瓦伦斯泰将这种权力扩大化了,滥用皇帝的权威,随着实力的增强,他就不愿再听命于皇帝了。
——摘自 第五章 德意志国土上的争端
古斯塔夫·阿道夫不愧是那个世纪最好的军事专家,他对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战术非常熟悉,而且也找到了破解的办法,他信心百倍,认为绝对会取胜。他减少骑兵中队的数量,拉开步兵营的间距,把军队队形变成双线。这样骑兵和步兵活动起来更加敏捷,如遇骑兵不足,就把步兵穿插到骑兵中间。实践证明,这个战术常常会取得成功。这种战术后来也被其他统帅运用到战争中去。
——摘自 第六章 斐迪南的反宗教改革
越过伊萨尔河后,瑞典人突然进到了美因河。这条河流本来不怎么深,现在由于连日来持续不断的大雨导致河水暴涨,瑞典人多次试图架起浮桥都没有取得成功。敌人已经进入到巴伐利亚的中心,可没有一个人能够在这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这令天主教徒感到前所未有的惊恐。
——摘自 第十六章 和平条约的签订结束战争
前 言
在中国,提起德国文学家席勒,可谓是耳熟能详,他的《阴谋与爱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被翻译成中文。实际上,席勒本人也是一名出色的历史学家,本书即是席勒对欧洲三十年战争史的系统阐述,借此机会我们对席勒在历史上的活动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
弗里德里希·席勒生活在18世纪后期的德国。他不但是一位学者,而且还是一位诗人和剧作家。他与歌德在文坛上并驾齐驱,两人都是德意志古典文学高峰的代表作家,在合作的十年中,他们把德国文学推向辉煌,推向世界。因此,德国民众把席勒当作民族统一和自由的代表进行纪念。
18世纪后期,德国还被称为德意志兰。在1618年到1648年这段时间,持续三十年的战争几乎摧毁了德意志的一切,经济和政治已经走在崩溃的边缘。在此后一百年的时间里,这种状况非但没有一丝好转,反而更加恶化。革命导师恩格斯是这样分析的:德意志兰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正走向覆灭,正常的教育、社会舆论、经济贸易都脱离了正常的轨道。不论是底层的贫苦劳动者,还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