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略决定命运:清代兴盛衰亡的历史解释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大的王朝,经历了18世纪世界历史上的辉煌和19世纪的衰落。清代历史大起大落的演化轨迹不断引起人们的思索:后金势力凭借什么能够在白山黑水之间力挫群雄,最后统一女真?明清鼎革之际,各大对抗集团展开殊死争夺,为何鹿死清军之手?康雍乾时期清王朝鼎盛的关键何在?清王朝何以迅速走向衰落甚至败亡?对这些问题,史学界曾经做出过不少富有启发性的研究,并有一些相当分量的研究成果问世。但是,当我们将探索和研究清代历史的焦点集中在诠释整个清王朝兴盛衰亡历史的契机和动因上,却没能找到一个贯通一气的、明白无误的、同时也是令人信服的结论。或许这一问题的学术难度太大,解决的时机尚未成熟。然而,正是其中所蕴涵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激发了我们的研究兴趣。即便最终解决不了,我们也不愿意放弃努力。
随着研究与思考的逐步深人,我们朦胧地察觉到某些因素在导致清王朝历史航程的大转向,感觉到存在着某种决定清王朝兴盛衰亡命运的制动力。于是,围绕什么是决定清王朝兴盛衰亡命运的制动力,这一制动力又受什么因素影响等问题展开探索。当我们对整个清代历史演变、发展、转折、走向等重大关键性问题进行连续不断的考察时,在错综复杂的、形形色色的变数中发现一个恒定的、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即清王朝兴盛衰亡演变轨迹与大战略两者之间存在着种种密切的关联,大战略运筹在清王朝兴盛衰亡的命运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战略与大战略
西方大战略(GrandStrategy)的概念和理论是在战略的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战略一词源于希腊文,其语源学上的含义是将军、统帅,后来引申出将道(为将之道)、将略(将帅方略)等意义。在西方社会,战略和战略学的概念五花八门,所表达的措辞也很不统一,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术流派等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战略概念。
普鲁士的比洛(1757-1808)指出:战略是关于在视野和火炮射程以外进行军事行动的科学。
瑞士的若米尼(1779-1869)指出:战略就是在战场上巧妙指挥大军的艺术。凡涉及整个战争区的问题,均属战略范畴。战略就是把一支军队的最大部分兵力集中到战争或作战地区的最重要点上去的一种艺术。
普鲁士的克劳塞维茨(1780-1831)指出:战略是为了战争目的而运用战斗的学问。
英国的利德尔?哈特(1895-1970)指出,战略是调动和运用军事手段去完成政策和方针目的的艺术。
当代美国军界的观点是军事战略是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达成国家政策的各项目标的一门艺术和科学。
前苏联认为,战略是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和最高领域,它包括国家和武装力量准备战争、计划与进行战争和战略性战役的理论与实践。
日本的观点认为军事战略是有关军事力量的运用及计划。毛泽东指出:战略学的任务是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
当代中国学术界的观点是,战略,亦称军事战略,是对军事斗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
近代以来西方世界长期的战争实践,产生了丰富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理论,为大战略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我们从以下简略的回顾中,还可以隐约地看到各个时期的战略理论蕴藏着大战略理论的思想资源。
西方国家最早的战略学著作是《战略法》(TheStrategicon),另一译名为《将略》,此书出现于公元6-7世纪,是拜占廷帝国的一位佚名军事理论家伪托拜占廷皇帝莫里修斯(Maurice,约539~602)撰写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全书的许多观点,是在总结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军队作战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作者强调,离开指挥有方和军事艺术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最好是用计谋打败敌人。此书更注重探讨战术范畴的问题,是一部代表当时西方较高学术水准的战术著作。
16世纪以来,西方战略学著作不断问世。1521年,意大利军事理论家马基雅维利(NiccoloMachiavalle,1469-1572)出版《论军事艺术》DeliaGuerra)-书,强调政治改革,将战争的研究纳入到社会科学的领域;攻城术专家范邦改造法国军事要塞、发展武器装备、建设工程部队,都反映了科学技术对战争的影响已经产生;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Fridrich2,1712-1786)即历史上著名的腓特烈大帝于1747年用法文撰写《战争原理》(Principlesgenerausdelaguerre),强调创新,恩格斯说他建立了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骑兵,他的军队成为欧洲模范的军队。在战法上,他主张以突然袭击开始战争,对拿破仑等人的军事思想有相当大的影响。比洛(BulowAdamHeinrichDietrich,Freiherrvon)在《新战争体系的精神实质》一书中,强调以技术为基础,提高军队机动和打击力量。他的战略思想体系以精确数学原理为基础,企图把战争变成严密的科学。
19世纪西方军事理论经典《战争论》(VomKriege)的作者克劳塞维茨(CareVonClausewitz,1780-1831)把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认为这些要素都是在军事行动中错综复杂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在西方世界影响至远,类似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
19世纪西方军事理论的另外一部经典《战争艺术概论》(PrecisdeI‘artdelagrerre)的著者若米尼(AntoineHenrijomini,1779-1869)总结了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经验,提出战略是进行战争的艺术,战略的核心问题在于抓住全部战争的锁钥,集中主要兵力攻击敌人的一翼或者一点。
从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亚当?斯密、美国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等经济学家重商主义思想引起对军事权利的经济基础的探索。马克思和恩格斯著有一系列军事论著,诸如《皮蒙特军队的失败》、《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的可能性与展望》、《革命的西班牙》、《暴力论》、《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的社会革命、暴力革命观念和人民战争思想深 ............

书籍插图:
书籍《大战略决定命运:清代兴盛衰亡的历史解释》 - 插图1
书籍《大战略决定命运:清代兴盛衰亡的历史解释》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战略决定命运:清代兴盛衰亡的历史解释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