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三国志研究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前言 张越
《后汉书》知意:论篇体和识旨 刘咸炘
范蔚宗年谱 张述祖
范蔚宗的史学 蓝文徵
范晔与《后汉书》 束世澂
关于范晔《后汉书》的三个问题 陈光崇
论范晔《后汉书》的巨大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陈千钧
谈范晔《后汉书》的序、论、赞 赵国华
谈谈范晔的史论 施丁
说范晔《后汉书》之“志” 刘汉忠
《后汉书》发微 王利器
说范晔《后汉书》帝纪后论 瞿林东
《三国志》知意:总论 刘咸炘
《三国志》义例辨录 陈登原
《三国志》篇目考 陶元珍
陈寿与《三国志》 缪钺
读《三国志》札记 白寿彝
陈寿曲笔说辨诬 陶懋炳
《三国志》考释 吴金华
《三国志》解题 周一良
《三国志》书名称谓考 李纯蛟
陈寿修史“多所回护”说辨析 徐大英
《三国志》的历史地位 李纯蛟
文质辨洽:陈寿的执著追求 周国林
《三国志》研究编年史略 吕美泉
《三国志》裴注义例 柳诒徵
《三国志》裴注考证 王锺翰
裴松之与《三国志注》 杨翼骧
裴松之与《三国志注》 逯耀东
《三国志》本文确实多于裴注 崔曙庭
从《三国志注》看裴松之的史学批评 叶建华
裴松之的历史考证法 伍野春
裴注的史学意义 崔凡芝
《三国志》裴注研究 胡宝国
主要论著索引
20世纪二十四史研究丛书·第五卷
後漢書、三國志
研究
HOUHANSHU SANGUOZHI YANJIU
分卷主编 张 越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后汉书》、《三国志》研究/张越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1
(20世纪二十四史研究/瞿林东主编)
ISBN 978-7-5000-8005-3
Ⅰ.后… Ⅱ.张… Ⅲ.①中国-古代史-东汉时代-纪传体②后汉书-研究③中国-古代史-三国时代-纪传体④三国志-研究 Ⅳ.K234.204.2 K236.04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187352号
责任编辑 郭银星 王亦妮
前期统筹 劳雅路
封面设计 海马书装
出版发行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地 址 北京阜成门北大街17号 邮政编码 1000037
电 话 010-88390671
网 址 http://www.ecph.com.cn
印 刷 北京楠萍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850×1168毫米 1/32
印 张 18.625
字 数 390千字
印 次 2009年1月第1版 2009年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000-8005-3
定 价 58.00元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与出版社联系调换。
凡 例
一、本书收录范围,限于1901年至2000年中国学者公开发表在报刊上的研究论文,以及有关的文章、讲话等,未曾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文章及外国学者的有关论著一般不在收录范围之内。
二、本书收录原则重在学术标准。
三、本书收录的论文、文章,均收录全文,其标目、文字,一仍其旧,一般不作删节或节录,以存其真。
四、本书收录的论文、文章,其注释形式作如下处理:凡脚注(页下注)、夹注(随文注)者,一仍其旧;凡文尾注者,为读者阅读方便和全书体例大致统一起见,则移为脚注(页下注),移置中不改动其注文。
五、本书收录的论文、文章,一律于文末圆括号内注明其原始出处。
六、本书收录的论文、文章如系繁体字竖排者,一律改为简体字横排,并按规范加上新式标点。
七、本书各卷均包含总序、前言、目录、正文、主要论著目录索引等几个部分:总序略述全书宗旨;前言概括本卷主要内容及问题,并对重要专著和未曾发表于报刊的重要论文作适当评介;正文与主要论著目录索引略按总论、分论分类编次,以便于阅读和检索。
总 序
瞿林东
一
在丰富的中国古代史学遗产中,二十四史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这并不是因为它们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被称为“正史”的缘故。它们的重要和价值,是由其内容所决定的。唐初史学家撰写的《隋书·经籍志》史部正史类小序,回顾了司马迁著《史记》、班固著《汉书》、东汉史官著《东观汉记》、陈寿著《三国志》等撰述活动后指出:“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又说:“今依其世代,聚而编之,以备正史。”
〔1〕
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正史是依照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的体裁即纪传体所撰写的皇朝史,或称朝代史;第二,除《史记》上记轩辕、下迄汉武是一部通史外,《汉书》记西汉历史,《东观汉记》记东汉历史,《三国志》记魏、蜀、吴三国历史,多以“世代”断限而述其史事,所谓“今依其世代,聚而编之,以备正史”,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正史”的两个基本特点
〔2〕
。
从上引《隋书·经籍志》来看,“正史”之说当先于隋朝。据《隋书·经籍志》史部杂史类著录,有南朝人阮孝绪所撰《正史削繁》94卷,似是根据有关正史删削而成。这是目前所知“正史”之最早的称谓。《隋书·经籍志》以下,“正史”之名历代相沿,直至清代。清代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总序称:“今总括群书,分十五类。首曰正史,大纲也。次曰编年,曰别史,曰杂史,曰诏令奏议,曰传记,曰史钞,曰载记,皆参考纪传者也。曰时令,曰地理,曰职官,曰政书,曰目录,皆参考诸志者也。曰史评,参考论赞者也。”
〔3〕
四库馆臣把“正史”看作历代历史著作的“大纲”,认为其余14类或是“参考纪传”,或是“参考诸志”,或是“参考论赞”,尽管这一见解并不十分准确,但可以表明“正史”在诸种史书中的崇高地位。
二
20世纪伊始,梁启超发表《新史学》一文,倡导“史界革命”,意在创立“新史学”,对历史学的变革和走向近代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但梁启超在讲到“中国之旧史”时认为:“吾党常言,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他还说:“昔人谓《左传》为相斫书,岂惟《左传》,若二十四史,真可谓地球上空前绝后之一大相斫书也。”这一看法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广泛的影响。但是,梁启超对二十四史的这个评论是不正确的,其所造成的影响也是负面的。其实,到了20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后汉书三国志研究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