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近代中国-李怀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作者简介
李怀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历史系教授,著有Village Governance in North China,1875-1936(Stanford,2005,中文版《华北村治》,中华书局,2008年),Village China under Socialism and Reform:A Micro-history(Stanford,2009,中文版《乡村中国记事》,法律出版社,2010年),以及Reinventing Modern China:Imagination and Authenticity in Chinese Historical Writing(Hawaii,2013,中文版《重构近代中国》)。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美)李怀印著;岁有生,王传奇译.-北京:中华书局,2013.10
ISBN 978-7-101-09298-1
Ⅰ.①重… Ⅱ.①李…②岁…③王… Ⅲ.中国历史-近代史-研究 Ⅳ.K250.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064299号
书 名 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
著 者 〔美〕李怀印
译 者 岁有生 王传奇
责任编辑 张荣国
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00073)
http://www.zhbc.com.cn
E-mail: zhbc@zhbc.com.cn
印 刷 北京天来印务有限公司
版 次 2013年10月北京第1版
2013年10月北京第1次印刷
规 格 开本/630×960毫米 1/16
印张21¾ 插页2 字数240千字
印 数 1-3000册
国际书号 ISBN 978-7-101-09298-1
定 价 55.00元
目录
前 言
中文版附记
第一章 导论
政治认同和历史表达
历史表述中的真实与虚构
1949年前的对立叙事
从学科化到激进化:毛泽东时代
从新启蒙到现代化:改革时代
在全球化时代重写历史
第二章 现代化叙事之起源:1949年前的民族主义史学
现代化话语
中国的现代化
历史和政治
1930年代的实用主义转向
第三章 革命叙事之起源:1949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现代化抑或革命?
走向毛泽东式史学
民族认同、国家建造与历史写作
第四章 制造新的正统:195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科化
阶级斗争抑或主要矛盾?
阶级斗争说的胜出
新正统所含的悖论
第五章 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毛泽东时期的史学激进化
“史学革命”
捍卫历史主义
李秀成降清之争
“史学革命”的继续
在意识形态和政治斗争之外
第六章 挑战革命正统:1980年代的“新启蒙”史学
挑战正统史学
卖国还是爱国:重新评估洋务运动
英雄还是愚昧:重新评估义和团
黎澍与新启蒙史学
1949年后的中国自由主义
第七章 从革命到现代化:改革时期史学研究的范式转型
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
从近代化到现代化
在中国发现“现代性”
改革时期的乐观主义
第八章 危机中的主叙事
革命叙事的退却
超越主叙事
中国史学的“后现代转向”?
探寻历史“真相”
第九章 结语
历史之作为实际与作为被建构的叙事
解构叙事
在时和开放的中国近代史
前瞻:全球化中的中国
注释
参考文献
前 言
本书作为一项有关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撰述的研究,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过去三十年间我自己在中国和美国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旅程。我在1980年代初进入历史本科专业,随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读硕士学位。现在回过头来看,80年代诚可谓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一个承前启后时期,其中既显露出空前的学术繁荣,又潜藏着整个学科的危机。那些经历了“文革”的历史学家,从否定极端政治化的历史写作着手,致力于各自领域的严肃的学术研究,导致一时间各种专著和论文的大量出版,以及各种研讨会的频繁举办,就重大历史问题展开热辩。但是,这种学术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在承袭自“文革”之前的一套分析工具、概念架构和解释方法的背景下出现的;换言之,人们所从事的历史研究,受限于始自1950年代的同一个范式,尽管他们在具体历史问题的解释上,试图推陈出新,以服务于改革时期的现实需要。由于在阐释架构上并无突破,且跟1980年代的经济和政治现实日益脱节,复苏后的马克思主义史学马上失去了对公众和本专业新一代本科生、研究生的吸引力,结果出现所谓“史学危机”,跟毛泽东时代史学的独盛一时,适成对比。
因此,毫不奇怪,在我读研究生的第一个学期,相当多的时间花在读马恩原著上。当然,三年的研究生光阴,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各种学术问题和原始资料上;让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作为硕士论文题目的著名实业家张謇(1853—1926)的档案材料,尤其是其中有关儒家价值观如何影响其企业经营和在南通一隅的通盘近代化计划方面的内容。不过,这样一个问题,很难让近代史所里尊奉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前辈们感兴趣,结果我的硕士论文,也只能用典型的马克思主义方法,研究张謇的经济活动如何影响他的政治态度,更具体地说,是关于张謇在经商过程中与封疆大吏们的私人关系和冲突,如何导致他在晚清变法、立宪运动中,从踌躇动摇到扮演领导角色。如此写就的枯燥论文,从未让我觉得满意。
我的反思,早在从研究生院毕业之前,就已经开始酝酿。触发这一行动的,是我在无意之中,接触到新近出版的两本英文书,一本是柯文(Paul Cohen)的《在中国发现历史》(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 American Historical Writing on the Recent Chinese Past),其中评析了美国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现代化论,另一本是罗兹曼(Gilbert Rozman)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书中将现代化理论系统应用于近现代中国研究(这两本书后来先后在1989年和199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重构近代中国-李怀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