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微讲堂:郑和下西洋时期的世界态势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正文
演讲者小传
北大微讲堂产品目录
正文
我也闲话少说,直接进入正题。我的题目是“郑和下西洋时期的世界态势”。我既不是历史专家,更不是研究郑和的专家,可是我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多年来颇有感受,所以我就围绕着这个问题,把当时世界的大致情况跟各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从我们中国开始,由近而远,环绕地球转一圈。这是一个很难的工作: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对六百年前的世界作一个描述,是很难的。所以我是斗胆在此作报告。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大家都知道:七次下西洋,第一次是在1405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年庆祝他六百年前的壮举。他的船队有两百多只船,最多的时候有两万七千多名官兵和家属;他们所表现出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以及船和船之间的联系方法,都说明了当时中国国力的强大。
但是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朝廷很快就宣布了海禁,他下西洋这件事情,逐渐被人遗忘,以至于在中国都很少有人传说。当然也有人提到“三宝太监下西洋”,但那是以小说的形式流传的。一直到一百年前,中国的学者梁启超等人看到当时的世界是由海权国家所把持,于是他们想到我们中国历史上也有过杰出的航海家,也有带领大规模舰队出海的壮举。所以,梁启超倡议“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周年”。
自1905以后这一百年来,世界及中国的变化是极大的。到了今天,中国开始意识到:要和平发展,海洋对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个人一直认为,郑和这么多年来被人遗忘是很遗憾的,但却也不是没有道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郑和之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哥伦布以及后来的达伽马、麦哲伦,他们的航海行为改变了他们所到之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轨迹。然而郑和奉行的是一条和平的外交路线,他所到地方,去过,又回来,当地本身的发展并没有大的改变。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郑和被人遗忘不是没有道理的。我查过一些世界通史,没有一部不讲到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但几乎没有一本——我不敢说没有,至少我没有查到——专门有一章讲到中国在14、15世纪之交的航海成就。所以梁启超要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周年,而我们在这里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曾经被遗忘,是一回事;我们今天纪念他,是另一回事。
我今天要讲,得先从中国讲起。大家最熟的我就不多说了。“靖难之役”之后,朱棣,就是后来的永乐帝或明成祖,推翻了他的侄儿建文帝。永乐帝有几大成就:他曾经五次率兵亲征漠北——当时蒙古的力量在北边;他在中国的东北角,即与库页岛北端隔海相望的海岸边设立了“奴儿干都司”来统领整个东北——那不是我们今天的“东三省”,而是广义的“东北”;他为了把中国的国防重点放在北方,把国都从南京迁到现在的北京——这些是“武功”方面。“文治”方面,他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假如郑和下西洋算“武功”的话,那当然也是他的“武功”之一;但郑和下西洋奉行的是和平的外交路线。
郑和下西洋时期的中国
这里显示的是明朝的疆域图。北边的鞑靼和瓦剌都是元朝蒙古人撤退到那里去的。当时蒙古的势力并不认为自己已完全失败,他们初时还想南返。鞑靼和瓦剌之间当然也有矛盾,但与明朝的矛盾更大。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明朝当时主要的安全威胁来自北方。还有一些东边的、南洋和西洋——今天文莱以南的海域就叫“西洋”。南洋、西洋和东海的威胁不是没有,但都被划为次要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猜测,郑和下西洋为了什么。有人说是为了找惠帝,有人说是要鼓励商业及朝贡,也有人说永乐帝登基等于篡位,因此想让四围的国家承认他(的正统地位)。这都正确,但是有一条我认为不应该忘记:永乐帝在没有登基之前,是负责对北方蒙古的防务的燕王,因此他对地缘政治颇为了解。他也曾派使节经陆路到过中亚。郑和也去过西亚甚或中亚,所以很可能是为了联络当时世界第二强国,帖木儿汗国,从西边来牵制鞑靼和瓦剌。我认为这绝不是凭空臆想。从一些蛛丝马迹可以看出,永乐帝从陆路、海路都派了人去,并且派了那么多只船,好让人知道中国的力量;但是在其它的方面,他就把重点放在陆路上,对南洋实行很和平的政策。其实,他父亲明太祖也奉行这样一条路线。明太祖曾经有这样一段话:“海外蛮夷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他还怕他的后人忘了,特地把这些话放在“祖训”里面,将东海及南洋、西洋许多地方列为“不征诸夷”,以免“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这是明初和平外交路线的明证。
再进一步探讨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至少有一个决不是原因:那就是绝不像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是为了发现新航路、以便开展贸易。因为郑和的航路,都是有记录的、都是前人走过的。比如说这张地图,是当时的一个朝鲜人从中国复制的。这张图现在在日本,叫做“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这个图包括了全世界,当然,比例不很准确。但这里面有一个波斯湾入口的地方,元朝时候,马可•波罗从陆上来,海上回去,送元朝的公主下嫁到伊儿汗国,就是走的这条路。所以郑和航海的所有路线都是已知的,找寻新航路一定不是他的目的,寻求殖民地掠夺财富也绝对不是他的目的。和平外交、让远方的诸国震慑于中国的国威,这可能是目的之一。其它的,极可能就是为了设法牵制北方蒙古的力量。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 绘制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
中国当时的情况,下面这张《出警图》可充分说明——从军队的装备、布阵以及画工的造诣就可以看出来,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绝对是世界第一。文化的精致在明朝已达到很高的地步。
《出警图》
像这幅很有意境的画(展示图片),也是在明永乐年间画的。
《入跸图》
这是瓷器艺术(展示图片)的最高境界。看它的造型,如果现在要到纽约拍卖的话,一定是很贵的。现在一般的历史学家都认为,当时中国平均的生活水平——不是皇家、帝王的生活,而是平民的生活——在世界是占领先地位的。
明朝北京城繁华兴盛的景象
明朝南京的盛况,街市纵横,店铺林立
这是北京城里的景象(展示图片),这是南京的景象(展示图片),你可以看到丰衣足食、店铺林立的状况。用现代的术语,就是当时几乎已进入了“前资本主义时代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北大微讲堂:郑和下西洋时期的世界态势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