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汉武帝:由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看《资治通鉴》的历史构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Copyright © 2015 by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版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制造汉武帝:由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看《资治通鉴》的历史构建/辛德勇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10
(“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ISBN 978-7-108-05418-0
Ⅰ.①制… Ⅱ.①辛… Ⅲ.①汉武帝(前156~前87)-人物研究②中国历史-古代史-编年体③《资治通鉴》-研究 Ⅳ.①K827=341②K204.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57197号
责任编辑 张 龙
装帧设计 薛 宇
责任印制 徐 方
出版发行 
三联书店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网  址 www.sdxjpc.com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隆昌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制  作 北京金舵手世纪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版  次 2015年10月北京第1版
2015年10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  本 880毫米×1092毫米 1/32 印张5.875
字  数 86千字
印  数 0,001-7,000册
定  价 28.00元
(印装查询:01064002715;邮购查询:01084010542)
图一 明万历刻本《三才图会》中的汉武帝像
图二 西汉铜质“石德之印”
图三 清道光原刻本《春秋梁传时月日书法释例》正文首页
图四 清后期原刻本《东塾读书记》内文
图五 民国二十四年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史部排印“柯劭忞先生遗著”本《春秋梁传注》内文首页
图六 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
图七 内藤虎次郎著《支那史学史》初印本内封面
图八 清光绪十六年贵阳陈矩覆宋刻本《中说》
图九 民国丙寅海宁陈氏慎初堂影印清嘉庆间《问经堂丛书》本《经典集林》中的《汉武故事》
图十 明佚名撰失题篇名之读《通鉴》札记
“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缘起
百年前,梁启超曾提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以及“世界之中国”的说法。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世界之中国”或“亚洲之中国”的各种说法益发频频可闻。
但所谓“中国”,并不仅仅只是联合国上百个国家中之一“国”,而首先是一大文明母体。韦伯当年从文明母体着眼把全球分为五大历史文明(儒家文明,佛教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教文明)的理论,引发日后种种“轴心文明”讨论,至今意义重大。事实上,晚清以来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从未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简单看成是中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的关系,而总是首先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看成是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特别是强势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二十年前,我们这一代人创办“文化:中国与世界”系列丛书时,秉承的也是这种从大文明格局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视野。
这套新编“文化:中国与世界”论丛,仍然承继这种从文明格局看中国与世界的视野。我们以为,这种文明论的立场今天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迫切了,因为全球化绝不意味着将消解所有历史文明之间的差异,绝不意味着走向无分殊的全球一体化文明,恰恰相反,全球化的过程实际更加突出了不同人民的“文明属性”。正是在全球化加速的时候,有关文明、文化、民族、族群等的讨论日益成为全球各地最突出的共同话题,既有所谓“文明冲突论”的出场,更有种种“文明对话论”的主张。而晚近以来“软实力”概念的普遍流行,更使世界各国都已日益明确地把文明潜力和文化创造力置于发展战略的核心。说到底,真正的大国崛起,必然是一个文化大国的崛起;只有具备深厚文明潜力的国家才有作为大国崛起的资格和条件。
哈佛大学的张光直教授曾经预言:人文社会科学的21世纪应该是中国的世纪。今日中国学术文化之现状无疑仍离这个期盼甚远,但我们不必妄自菲薄,而应看到这个预言的理据所在。这个理据就是张光直所说中国文明积累了一笔最庞大的文化本钱,如他引用Arthur Wright的话所言:“全球没有任何民族有像中华民族那样庞大的对他们过去历史的记录。二千五百年的正史里所记录下来的个别事件的总额是无法计算的。要将二十五史翻成英文,需要四千五百万个单词,而这还只代表那整个记录中的一小部分。”按张光直的看法,这笔庞大的文化资本,尚未被现代中国人好好利用过,因为近百年来的中国人基本是用西方一时一地的理论和观点去看世界,甚至想当然地以为西方的理论观点都具有普遍性。但是,一旦“我们跳出一切成见的圈子”,倒转过来以中国文明的历史视野去看世界,那么中国文明积累的这笔庞大文化资本就会发挥出其巨大潜力。
诚如张光直先生所言,要把中国文明的这种潜力发挥出来,我们需要同时做三件事,一是深入研究中国文明,二是尽量了解学习世界史,三是深入了解各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有了这三个条件我们才能知所辨别。做这些工作都需要长时间、深功夫,需要每人从具体问题着手,同时又要求打破专业的壁垒而形成张光直提倡的“不是专业而是通业”的研究格局。这套丛书即希望能朝这种“通业研究”的方向做些努力。我们希望这里的每种书能以较小的篇幅来展开一些有意义的新观念、新思想、新问题,同时丛书作为整体则能打破学科专业的篱笆,沟通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着重在问题意认上共同体现“重新识认中国,重新识认西方,重新识认古典,重新识认现代”的努力。
之所以要强调“重新识认”,是因为我们以往形成的对西方的看法,以及根据这种对西方的看法而又反过来形成的对中国的看法,有许多都有必要加以重新检讨,其中有些观念早已根深蒂固而且流传极广,但事实上却未必正确甚至根本错误。这方面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例如,就美术而言,上世纪初康有为、陈独秀提倡的“美术革命”曾对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发生很大的影响,但他们把西方美术归结为“写实主义”,并据此识为中国传统美术因为不能“写实”已经死亡,而中国现代美术的方向就是要学西方美术的“写实主义”,所有这些都一方面是对西方美术的误解,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国现代美术的误导。在文学方面,胡适力图 ............

书籍插图:
书籍《资治通鉴》 - 插图1
书籍《资治通鉴》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制造汉武帝:由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看《资治通鉴》的历史构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