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金融:一位意见领袖眼中的金融大变革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有趣的金融——一位意见领袖眼中的金融大变革 董希淼 著中信出版社
目录
序 细读前进中的金融大变革
第一章 中国会不会硬着陆
第二章 经济有没有小秘密
第三章 骗局能不能躲过去
第四章 央行要不要伸出手
第五章 银行是不是很弱势
第六章 大象敢不敢跳起舞
第七章 金融该不该网络化
第八章 网络讲不讲潜规则
第九章 变革是不是在加速
后记
序 细读前进中的金融大变革翻开希淼同志这本书,感到他真的还挺大胆,居然把书名定为《有趣的金融》。金融是一个既专业又通俗的领域。它既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又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谈到金融,很多财经评论人士张口都能说,提笔就能写,但真要讲得明白,说得清楚,让大家都能听得懂、看得懂似乎并不容易。而要把金融写得有趣则更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金融变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如果不是对金融充满兴趣,如果没有理性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就很难形成一些有价值的分析和评论。这本书以热门的财经话题为切入点,既涉及中国经济是否会软着陆等宏观形势,也将老百姓投资理财中的种种欣喜和烦恼摆上桌面。可以说既有金融发展大格局,也有民生诉求小情怀。作者将纷繁复杂的金融事件分门别类,以作者所特有的一种轻松活泼的语言,将其“有趣”的一面解读给读者。综观作者的解读,让人着实感受到了金融的魅力,让金融的话题变得不再那么深奥玄乎,不再那么晦涩难懂。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观察和分析,尽管都是从具体的一些金融热点话题出发,但往往并不局限于话题本身,而是力求揭开这些金融事件背后的内在逻辑。这是需要积淀和磨炼的。就像乔达摩·悉达多告诫弟子一样:“就像海水渐渐倾斜,渐渐消退,没有急转的坡度,见闻思修也是这样,无法顿悟究竟真理。”研究学问、著书立说,同样是这样的道理。约瑟夫·熊彼特说:“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例如,这几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话题在我国可谓持续升温。但这些年来,社会各方面对互联网金融与所谓传统金融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似乎一直并没有认识得十分清楚。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商业银行之间,究竟是不是一种对立的乃至狭路相逢之后必然你死我活的关系?或是他们之间能否通过正常竞争、相互促进,通过不断摸索、不断规范,走出一条既反映技术创新、时代进步的特点,又遵循金融运行基本原则的路子,进而最终可以相互融合呢?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应该是也必然是相互融合发展的关系。对这一时代性问题,作者至少用了四个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银行是不是很弱势”“大象敢不敢跳起舞”真实地镌刻了对银行业发展现状的爱与哀愁、痛和快乐;“金融该不该网络化”“网络讲不讲潜规则”则超越互联网金融的现实阶段,对所谓的金融变革的方向进行了理性的质疑和思考。同样,在本书其他篇章中传递出的声音,表现出的态度,也都在提醒大家对我们这个飞速变革的时代要有更多的理性和冷静。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在人们常说的自媒体时代,资讯的传播力、影响力之大,实在是超过了我们原有的想象。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张扬个性的空间也比过去大多了,不少人都想以自己的观点、意见去影响他人甚至影响决策,这种愿望比过去强多了。应该说这都是好事。但是我认为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越要对自己所写的、所说的力求更准确,要更认真、更负责地对待自己所写所说的东西。这既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形象负责。“语不惊人死不休”,那是赋诗填词时该有的浪漫情怀,但在讨论经济金融问题时,在研究这门经世济民的学问时,还是要“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要讲究意见的建设性,讲究态度的包容性,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支持经济平稳增长,有利于促进改革深化的和谐的舆论环境。对于经济金融的研究,我感到作者是注意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的,对问题的分析是尽量避免片面性、简单化的。尤其是在希淼同志脱离具体工作部门、专心写作的那一个阶段所写的一些文章,这种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我十分希望他能坚持这样的求知精神和写作态度。希淼同志在财经评论界,在一些理论问题包括实务操作问题的研究上很勤奋,也很有见地。平时与他交流,感受到他对金融变革始终是深切关注的。书中收集的很多篇章,我平时大多就看过。这些文章尽管还不能说是形成了什么样的理论体系,而且其中有些观点我也不尽苟同,但这本书依然能够让我们比较真实地听到经济金融在这个时代前进的脚步声。愿与像希淼同志这样的年轻朋友一同继续前行。是为序。杨凯生2016年6月8日(杨凯生先生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第一章 中国会不会硬着陆人民币存款有所下降并不可怕,真正的问题是存款去哪里了,相关部门和商业银行真的清楚吗?一万亿元银行存款何处去2014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月金融统计数据后,敏感的媒体纷纷惊呼:人民币存款骤降近万亿元!进而问第二个问题:存款去哪里了?其实,首要的问题是:人民币存款真的大幅度下降了吗?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流通中的现金M0,即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二是狭义货币M1,即M0加上企业活期存款;三是广义货币M2,即M1加上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2014年1月数据显示,我国M0、M1、M2的增速分别为22.5%、1.2%、13.2%。其中,M0与M2的增速均属正常,与2013年同期基本持平;唯独M1增速明显偏低,分别比2013年年底和2013年同期低8.2个和14.1个百分点。体现在具体数字上,1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因此,不难看出,1月总的货币供应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是稳步增长。总存款也没怎么减少,无非是M1中的活期存款,与2013年12月相比有所下降。从具体的组成看,大幅度下降的主要是非金融企业的活期存款,当月减少2.44万亿元,这是造成1月存款当月下降的“罪魁祸首”。而住户存款1月增加了1.8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了1543亿元。但不管怎么说,与201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有趣的金融:一位意见领袖眼中的金融大变革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