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值得吗: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同伴效应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关于本书
「一小时」电子书出版序
择校值得吗——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同伴效应
近朱者赤?
并不简单的问题
男女有别
违纪行为
卡特里娜飓风
回到理论
种族融合的成本
又是以色列
朋友与同伴
因人而异
老师的角色(一)
老师的角色(二)
一次实验
后记
参考文献
作者说
注释
关于本书
《择校值得吗——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同伴效应:知乎冯晗作品》/冯晗
出品人 周源
策划编辑
裴启航 梅莹
设计 刘奕含
校对 高正哲
联系我们 publish@zhihu.com
本电子书版权为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或节录本书内容。
ZHI-BN:8-0051-0000160929-1
DNA-BN:ECFD-N00007377-20160322
最后修订:2016 年 09 月 29 日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 347 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 10 号
电子邮箱: cb@bookdna.cn
网址: www.bookdna.cn
本书电子版如有错讹,祈识者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Media CO., LTD, 2013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service@bookdna.net
www.bookdna.net
「一小时」电子书出版序
知乎创始人 周源
感谢你阅读知乎推出的「一小时」系列电子书。
「一小时」系列是什么?
这是一系列短小精炼的电子书。我们邀请了知乎各专业领域的知友在书中分享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如果你足够认真,便可以在一个小时内读完一本书。
这里既有日常经济分析,也有人文历史,既有职场经验,也有生活中的科学。这些作者,都是我们精心为你寻找,在各个领域拥有独到见解的专业人士。而我们出版的每一本书,都会解释一个问题,分享一种思路,展开一个视角。
地铁上,入睡前,在这些细碎的时间里,挤出一小时的时间,静下心,读下去。
你很忙,但知识不慌张。
愿你从「一小时」开始,对这个世界,又多了一分认识。
择校值得吗——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同伴效应
近朱者赤?
杭州有条马路,马路的西边,是名牌小学林立的西湖区,东边,则是教育资源相对差一些的拱墅区。在这条路的某一段上,仅隔着一条马路,几十米的距离,每平方米的房价就差了近 5000 块钱。
北京学区房溢价
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上图
1
是 2016 年 3 月北京不同学区二手房的均价。显然,学区越好的房子,均价也就越高。
我们都知道,这差价就是所谓的学区房溢价。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付出动辄每平方米数千元的溢价来购置学区房,其背后动机之一,就是希望子女们在学校里能够有更出色的同学,并希望这些更出色的学生能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一些帮助,同时避免了潜在的「坏学生」可能会给子女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的心态古已有之,管宁割席与华歆断交时,可能就是在担心来自华歆的潜在负面影响。而孟母三迁,所追求的,也不过就是给子女更好的同伴。如果古代有商品房和学区房的概念,想必三迁过程中,孟母也要付出越来越高的学区房溢价。
关心同学之间互相影响的不仅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还有经济学家。经济学中,有个有趣的概念叫同伴效应(Peer Effects),通俗地说,它研究的是你的同伴对你的影响。同伴效应在多种情况下都可能出现:在工作中,你的同事会影响你的效率;在生活中,你的酒肉朋友会影响你的爱好;在教育当中,你的同伴、同学会影响你的成绩。
经济学家关心同伴效应不是为了炒房,也不是为了教育子女,而是因为同伴效应的存在,使得教育投资具有了经济学家很关心的外部性。简单来说,比如你给你儿子报了个奥数班,提高了他的数学成绩。然后他回到学校里之后,可能会通过各种同伴效应的渠道,比如给同桌小姑娘讲题,与其他小伙伴比赛等方式,也提高了其他同学的数学成绩。综合起来,就是你花在你儿子身上的教育投资,产生了外部性,溢出到了其他同学身上。
对经济学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外部性一旦产生,就会带来一些有趣的结果。
比如,考虑这个外部性之后,相比过分追求教育公平,让部分有条件的人先享有更佳的教育资源就可能是有效率的事:这些教育资源最终会通过同伴效应造福更多人。
又比如,如果同伴效应足够强,那么,那些愿意在子女身上投入大量教育投资的人就可能会自发聚集,然后抬高所在地区房价,以挤出其他试图搭便车的人。其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如果你儿子同学上奥数班会提高你儿子的数学成绩,那你当然更愿意他在一个所有人都上奥数班,而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上奥数班的学校就读。并且,这个班的家长将会联合设法阻止不上奥数班的学生入学来搭便车。于是均衡下我们就会有两个班级:一个班里所有的学生都上奥数,另一个班所有人都不上。
这个结果意味着教育资源的不均是市场均衡的产物。奥数班只是各种教育资源的代表。就算一开始没有重点学校,也会有人投资去建一个;即使一开始没有学区房,没有就近入学制度,也会有人建立起其他形式的门槛来限制一部分人的入学。就像大城市中的许多私立小学,在招生上几乎不受学区的限制,但它们的入学门槛可一点都不低。
在教育中,理论上说,如何划分学校和班级是政策可以影响的领域,因而研究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就具有特别强的政策含义。
比如,当一些名校为了教育公平招收贫困生时,一些人可能就会担心这会不会给原来的学生带来什么影响。这个担心的根源,就是贫困生所带来的同伴效应。追求教育公平当然重要,但对政策的后果有清楚的认知也很重要的。
例如,教育中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应当推行小班化教育吗?小班化意味着更高的生均支出,当它能带来明确的好处时,才是值得的。通常来说,我们认为小班化提高了师生比率,使得老师可以顾及到班级里大多数的学生,因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这个逻辑背后其实就隐藏着一条同伴效应的渠道:它实际上假设了老师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择校值得吗: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同伴效应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