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如何应对国际化竞争与合作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0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做一个国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接轨国际与语言没有关系
扎根俄罗斯
紧跟国际同行
把内部办好
国际市场
挑战老牌
国际营销
让年轻变成一种优势
跨国合作
永不懈怠
专业的行政管理
国际化领导团队
熟悉国际管理规范
掌握核心,开放周边
新型竞合关系
成本考验
教条主义
国际化代价
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个人的国际化步伐
下调职务
做一个国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任正非说:
我们也不要仅为自己生存,而去做一些不应该做的行为。我们要做一个国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而不是一个破坏者。
早期的华为,被外国企业看成是“价格屠夫”。竞争对手指责说,华为用低廉的价格加上极端的市场策略,带来的恶性竞争,最终会让行业参与者都没有好日子过。
2008年,华为在全球知识产权组织总共提交了1737件专利申请,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名列业内第一,到2009年6月为止,华为总共申请了39184件专利。华为决心在世界范围内捍卫其知识产权,并向对手证明华为的成功不仅仅是“价格屠夫”。
在国际化竞争中,任正非强调要遵循国际市场秩序,而不是颠覆这些规律。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制造”在外国人眼中是廉价的代名词。可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国际化走低价竞争就是自寻绝路。凭借良好的产品品质与品牌形象走向国际,更具竞争力。
接轨国际与语言没有关系
任正非说:
首先国际接轨是什么,接轨国际与语言没有关系,与国际接轨的最重要指标就是提高工作效率(绩效)。
任正非认为华为与国际接轨的经验多数来自西方,华为希望强制中方员工在工作中使用英语。但同时,任正非也说道,接轨国际与语言没有关系,优秀管理就是做同一件事,达到同一质量,且成本更低。
在关于“中方团队和外方团队融合还不够,中方团队权利较大”的问题上,任正非认为原因是华为机关不够与国际接轨,华为机关的员工还不能直接与西方的、海外的员工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并不是指语言上的,而是管理方法、表达方式上面的。
与国际接轨,语言只是第一道坎,难度更大的坎还是在文化差异上。中外文化差异会造成两方人对某些事情的态度和做法的不同,在管理方法、表达方式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要做到真正地与国际接轨,就要在中外差异上取得平衡点。
扎根俄罗斯
任正非说:
我们珍惜这个机会,将按照俄罗斯国家发展大纲,加大对俄投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华为将继续扎根在美丽的俄罗斯,坚持本地化经营,加大投资,为俄罗斯信息产业的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2年6月22日,任正非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坦言看好俄罗斯未来的增长和发展趋势,承诺将扎根俄罗斯,增大对俄投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主题发言》中也提到:华为将继续扎根在美丽的俄罗斯,坚持本地化经营,加大投资,为俄罗斯信息产业的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998年,华为进入俄罗斯,俄罗斯是华为国际化进程中最早进入的国家之一。2007年6月9日,华为在俄罗斯历史名城圣彼得堡举办了“华为在俄罗斯10年”庆典。庆典上,当时的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捷夫(Dmitry Medvedev)发来了贺电,他强调:“华为自进入俄罗斯以来,对促进俄罗斯的电信发展以及中俄两国的经贸关系起了重要作用。我希望华为能继续为加强两国的合作贡献力量。”
华为自从进入俄罗斯市场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和谐的从商环境,坚持本土原则,构建了本地“系统集成、制造、研发”的完整产业链,培养了一大批本地化电信业人才,大大提升了俄罗斯电信业的行业水平。2012年,华为已在俄罗斯走过了15个年头,任正非相信华为在俄罗斯即将迎来另一个黄金时期。
紧跟国际同行
任正非说:
作为高技术产品的程控交换机,同时也是高投入的产品,厂家只有紧跟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在开发上大量投入,才能保证设备具有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只有在市场、培训、服务上投入,才能保证设备在交换网运转良好,适应高质量通信网建设。但目前市场并没有体现“优质优价”,做长线产品技术与设备大量投入,负担重,发展遇到重重困难,而短期行为投入少,利润却颇为不错。如果国内厂家几年之内,继续无资金进行更新改造,加速科研投入的话,几年后将被外国企业一扫而空。
华为是从代理香港HAX交换机开始的,这是很多公司起步时的必然选择,因为代理门槛低、风险小,但也难以积累自有技术。但华为不同,任正非一直梦想拥有自己的技术,生产自己的产品。在做代理的同时,华为就开始有目的地学习技术,每逢HAX工程师去现场维护,华为就会派出自己工程师也到现场。在做代理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华为就全部投入到了JK1000交换机的研发中。这是一款半机械、半数字的过渡阶段的交换机产品。当国内同类厂商看到华为推出JK1000后,开始研发2000门的交换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程控交换机。此时,由于国内程控交换机市场非常大,即便是2000门的机器,收益也非常好。但任正非认为,华为应在这项技术上领先一步,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进行更大的投入。在华为看来,此时,国内程控交换机的技术焦点,已经转到了容量大小上。华为马上升级,开始研制万门级程控交换机。1994年,具有历史意义的C&C08交换机诞生了,华为一举奠定了其在国内通信市场上的技术地位。
把内部办好
任正非说:
我们要把企业内部办好,同时还要开放自己。如果内部是一盘散沙,我们就不能对外开放。现在我们的员工团结,经得起任何考验。顾客价值观的演变趋势引导着我们的产品方向。我们的产品开发遵循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广泛开放、合作的原则。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企业内部,如果企业自身没有做好,何谈走向世界,与国外大企业竞争?为此,任正非一直主张华为要先把自己经营好。在研发上,华为一直坚持自主研发的原则;在营销上,采取“农村包围城市再占领城市”的本土营销策略;在企业文化上,已经形成了以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为核心的“狼性”特征。华为在经营好公司内部的同时,并没有封闭自己,排斥外来经验,而是积极开放,同国外先进公司进行交流和合作,如向IBM公司学习管理、技术,并与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研究开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与国际上知名公 ............

书籍插图:
书籍《华为如何应对国际化竞争与合作》 - 插图1
书籍《华为如何应对国际化竞争与合作》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华为如何应对国际化竞争与合作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