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7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
作者:长铗韩锋等
排版:小不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01
ISBN:9787508663449
本书由中信联合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序三
区块链——未来全球信用的基础协议
韩锋[3]
在2015年的时候,阿里巴巴研究院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举行了一个研讨会,我受邀前往。会议的主旨很宏大,提出要为互联网金融建立一个理论体系!围绕这个主题,诸多中国一流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也深受启发,尤其是随着最近几年来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似乎给这一目标找到了答案。在探讨区块链能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什么之前,让我们先看看究竟互联网会为金融带来什么。
金融的核心无疑就是“信用”的建立。最原始的商品经济是以物换物。但大家很快发现这样的交易成本很高。如果你把几车皮商品拉去,但是交易没做成,还有可能被土匪抢了,不仅交易成本高,还要面临很高的风险。所以大家考虑,要让市场经济更好地发展,首先要降低交易成本。于是很快就过渡到了利用信用建立交易的方式。信用的建立才是金融的核心。当然,我们传统的信用建立无疑是靠很多的“中心”,譬如央行、商业银行,要有法院、经济警察等。但是传统金融的问题就是成本过高。我本人很喜欢在北京周边骑车,只要骑车超过一百公里,虽然只是到了北京的郊区,但金融生态就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就经常找不到ATM(自动取款机)机了,找不到银行网点了。我自己是不太爱带现金的,结果有一两次在北京郊区把我弄得既不能住店,也不能吃饭,甚至无法买水。
打个比方,这就像人的身体,只靠主动脉无法到达全身,一定要有毛细血管,才能让身体的很多地方得到营养。如果人的毛细血管出了问题,那么你这个人就会得各种病,非常严重。所以互联网金融第一步搞得风风火火的,实际上是“支付宝”们,它向前跨的一步就是依靠大数据来建立信用,这是前所未有的。在我创业的时候,我也曾经去银行贷过款。其过程非常烦琐,要调查你的资产情况,恨不得把你的家底全搞清楚,之后才决定是否给你贷款。据说当时银行里所谓的小额贷款是五百万元。为什么这么大的数额?因为成本下不来。所以光靠银行是不行的,不说我去山沟里没ATM,很多中小企业甚至都无法得到贷款服务。结果突然出现了支付宝、余额宝,“信用”是建立在互联网交易的大数据基础上,这就是一大突破!大数据金融基本上是建立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步。它让信用建立的成本比传统银行吸储放贷方式的成本下降了很多。后来出现了P2P(点对点)、众筹等,都促使信用建立成本下降成为趋势。
那为什么还需要区块链?因为光靠互联网公司大数据产生“信用”是远远不够的,让我们看看传统金融出现的几个问题。
首先,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实际形成了数据孤岛。每个互联网公司都会提倡互联网的共享、公开、透明精神。但事实上,他们会将掌握的大数据与他人共享吗?目前,答案是否定的。在当前形势下,大数据必然是每一个公司的绝对内部资源,不可能进行无边界的共享,这就出现了“大数据集中”的问题。
这样一来,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就出现了一个悖论,走向了初衷的反面。大数据的集中会引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如果形成数据孤岛,大数据资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全社会无法形成环流,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只能为少数数据的掌控者所利用,用户个人作为大数据产生者完全没有获得信用资源的主动权,这非常不利于全球市场信用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其次,数据所有权现在是错配的。海量数据是由每一个参与主体产生的,尤其是在腾讯微信这样的软件上。但大数据的所有权属于每一个参与主体吗?参与主体可以管控自己的大数据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尤其是2016年初发生了一件恶劣的事情——“百度卖吧”事件。在百度上形成一个“吧”产生的数据、资源的所有权应该归属于用户,这其中包括“吧主”也是由参与用户选举产生的。但是,百度却能将产生的大数据效益公开出售!
同样,在微信上我们每天能产生多少数据?我们每天产生的社交、交易数据本应该是完全属于产生者每一个人的。如果按互联网共享、平等、透明的精神,这种大数据产生的是一种“全球性的信用资源”。
所以,新的创新一定是要解决的问题是:大数据既要能够共享,又要能够清晰所有权归属。表面上看,这两点有些矛盾。众所周知,第一代互联网解决了信息的自由传递问题。“信息”本身可以复制、多次传递并且免费,这都没有问题。但“资产”不可以。在现实中,“资产”在传递过程中所有权唯一,资产的所有权是不能随便复制的。所以,如果按第一代互联网TCP/IP协议做的话,大家似乎无法在互联网上建立所有权和信用制度。因为资产属性一定是唯一的,不能说拷贝就拷贝。如果任何一个所有权可以无限复制,就没有任何人愿意相信,也就没有任何信用可言了。
2008年比特币的诞生让以上两个问题迎刃而解。中本聪认为不能靠某个中心建立信用。因为任何过度中心化的结果都会产生信息不对称,会存在利用中心权力损害参与者的利益、损害市场上其他方利益的情况。所以,比特币白皮书开宗明义地提出:我们要开创一种不需要第三方的、不需要中介的支付系统,即电子货币的支付系统。但这首先要解决资产所有权唯一性的问题,即不能重复支付。否则,这个所谓的电子货币无外乎就是存储的数字,如果还是可以无数次拷贝是没有任何信用价值的。在此之前,很多人也尝试建立电子货币系统。类似“Q币”显然是依靠腾讯公司发行的,一旦腾讯公司垮了,Q币则一文不值。但中本聪宣称要创造的这个P2P电子货币支付系统不相信任何中心、不需要任何第三方!
比特币的解决方案就是我们现在讨论的区块链技术。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概念是“时间戳”。“时间戳”本身不是中本聪发明的,早就有国家的“时间戳”中心。比如一个合同,可以盖一个“网络时间戳”,相当于一个证明。即在这个时间点,合同的文本已经形成,当出现纠纷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个证明来打官司等。比特币系统的每笔交易,为了防止重复支付,都盖了“时间戳”。因为盖了“时间戳”以后,同一笔资产就不能支付给第二个人 ............

书籍插图:
书籍《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 - 插图1
书籍《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