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升级、区域经济转型与中小企业成长_基于浙江特色产业集群案例的研究 (全球.epub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第1章 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发展的关系
第2章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3章 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关系
第4章 产业集群升级与区域经济转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内在联系
第5章 浙江省工业化发展概况
第6章 集群式成长是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7章 集群式成长的中小企业的优势与局限
第8章 金融危机后浙江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冲击与挑战
第9章 金融危机影响浙江中小企业的传导机制研究
第10章 宏观制度环境的改革
第11章 地方政府的应对举措
第12章 企业的应对举措
第13章 集群层面的应对举措
第14章 濮院简介
第15章 濮院羊毛衫产业集群演变历史
第16章 濮院镇羊毛衫生产组织形式
第17章 濮院镇羊毛衫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第18章 温州鞋业产业集群的形成
第19章 温州鞋业集群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巨大贡献
第20章 温州鞋业集群快速发展的动力:非制度与制度因素分析
第21章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温州鞋业集群升级
第22章 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第23章 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的发展困境
第24章 各方应对五金产业发展困境的举措
第25章 嵊州领带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第26章 嵊州领带产业全球价值链分析
第27章 嵊州领带产业集群面临的困境
第28章 嵊州领带产业区域品牌的SWOT分析
第29章 嵊州领带产业区域品牌发展的实践
第30章 台州医化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第31章 台州医化产业集群SWOT分析
第32章 台州医化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定位分析
第33章 案例分析——基于海正药业的分析
第34章 中小医化企业集群式成长的实现
第35章 大唐袜业概况
第36章 大唐袜业产业集群演变历史
第37章 大唐袜业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特征和运作机理
第38章 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唐袜业产业集群升级
第39章 分水制笔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第40章 当地政府在分水制笔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第41章 分水制笔行业协会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第42章 分水制笔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第1章 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发展的关系
寻求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一直以来最重要的社会目标之一。18世纪中期,起源于英格兰中部的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以珍妮纺纱机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的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这一技术革命随后从英格兰扩展到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在19世纪传播到了北美地区,进而影响到了亚洲国家。
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通过工业革命,人类社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从而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总体而言,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后用了20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化,使得大多数人摆脱了贫困;日本将这一过程缩短到10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又将这一时期缩短到40年;改革开放后发生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农村工业化过程将这一时期再度缩短。人类社会的发展经验表明,贫困不是一种命运,成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陷阱。
但是,究竟什么样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能够真正有效地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发展经济学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发展经济学的辉煌时期。奥地利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先驱罗森斯坦·罗丹提出了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认为贫穷国家要想获得经济持续增长,必须有一个全面推进各种工业发展的计划,因而这一理论也被称为大推进理论。赫希曼则对平衡增长理论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一国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不必遵循全面发展的模式,而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状态,有选择地在某些部门进行优先投资。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源首先发展关联效应强的产业,以此为动力逐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随后的罗斯托、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等进一步拓展了早期的工业化发展理论。
总体而言,这些早期的工业化发展理论具有两个特征:首先,这些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缺乏可靠的市场体系,市场失效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而国家应该推行强有力的干预性政策;其次,物质资本的积累是这些发展理论的核心,这些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协调和配置资源,促进资本的积累,推进工业化的发展。然而,这些理论忽略了如下问题:(1)政府也有可能失效;(2)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因而,这些工业化发展理论未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从已有的发展经验看,发展中国家农村贫困的减少主要得益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在工业化早期阶段过分追求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工业化模式是不符合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的,而且那些采用上述发展战略的国家并未能摆脱贫困的陷阱。这一时期的许多工业化发展理论后来均遭受了批评。
在众多早期工业化发展理论被不断质疑的同时,东亚新兴经济体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实现了工业化。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过程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集群的相互分工协作获得竞争优势,并且逐渐实现了产业升级。
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为发展经济学家思考工业化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发展模式不仅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意大利取得了成功,在东亚的日本、印尼、中国台湾、中国东部沿海等国家和地区也获得了成功,甚至在部分非洲地区也逐渐出现了这一模式。这些现象暗示着产业集群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工业化发展模式。
虽然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这一概念是波特在1990年才提出的,但是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歇尔。马歇尔将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在特定空间上大规模集聚的现象定义为专业化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马歇尔认为专业化产业区通过如下三种方式给集聚的企业带来了外部规模经济:(1)区域内的技术、信息外溢。马歇尔时代信息的流动是按距离衰减的,所以知识在当地的传播要比远距离流动更容易,企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有利于新知识、新技术、新创意在企业之间的传播和应用。(2)提供共享的中间投入品。产业集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产业集群升级、区域经济转型与中小企业成长_基于浙江特色产业集群案例的研究 (全球.epub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