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用架构·Docker实战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高可用架构·Docker实战(第1期)
本书由北京图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行数字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您购买的图灵电子书仅供您个人使用,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和传播本书内容。
我们愿意相信读者具有这样的良知和觉悟,与我们共同保护知识产权。
如果购买者有侵权行为,我们可能对该用户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关闭该帐号等维权措施,并可能追究法律责任。
091507240605ToBeReplacedWithUserId
《高可用架构》创刊号卷首语:参加那么多技术大会你学到了什么?
关于「高可用架构」
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的Docker实战
背景介绍
容器选型
应用迁移
弹性扩容
未来规划
Q&A
Docker在芒果TV的实践之路
豆瓣时期
芒果 TV 的 Nebulium Engine
Project Eru
细节
网络
存储
Scale
资源分配和集群调度
服务发现和安全
举个例子
总结
Q&A
微博基于Docker容器的混合云迁移实战
为什么要采用混合云的架构
跨云的资源管理与调度
容器的编排与服务发现
混合云监控体系
前进路上遇到的那些坑
Q&A
使用开源Calico构建Docker多租户网络
PaaS 平台的网络需求
使用 Calico 来实现 Docker 的跨服务器通讯
路由实现
利用 Profile 实现 ACL
Profile 高级特性:Tag
Profile 的实现
性能测试
结论
Q&A
张磊:关于Docker、开源,以及教育的尝试
Joyent首席技术官关于容器的新年愿望
《高可用架构》创刊号卷首语:参加那么多技术大会你学到了什么?
作者/ 杨卫华
杨卫华(Tim Yang),新浪微博研发副总经理,2008年加入新浪, 2009年起参与新浪微博的技术架构工作,在海量及峰值访问、大数据、NoSQL存储、异地机房分布式架构及开放平台等方面参与并推动多次技术改进。工作之余喜欢各种技术交流,经常通过微博发表技术观点。
在2015年末北京一场技术大会上,一群网上相识的同行正在会场附近一家餐厅相聚午餐,来自广州的架构师小白率先起身赶往下午场,因为他需要回去公司转述参加本次大会的一些精华,尽管要完成这个作业、也就是总结一些对大家有启发的内容相比于前几年越来越难,对于部分参会人员,即使写一条140字的微博感悟可能也有挑战。
在另外一个会议,Tim 也碰到来自武汉一家技术公司的创始人猫总,他来北京参会主要为了定期感受一下帝都互联网的氛围,同时也是趁机拜访一些同行。对于大部分技术人员来说,参加技术会议是弥补自己日常岗位或者环境视野不足的一个有效途径,技术人员由于自身产品及业务需要,可能长期专注在技术某一个特定领域,但整个技术行业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技术大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行业的动态及发展方向,了解其他团队正在做的项目及研究成果,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补充自身视野的不足,并根据对技术行业新的理解,调整自身的技术研发方向。
但是技术大会也存在一些效率的问题,比如现在的技术会议出于商业的考虑,参会人数较多,一个分会场的演讲通常有数百人参加,因此可能存在体验较难保证的问题,比如热门 Topic 的座位不够、后排屏幕看不清、音响声音不够清晰、会场空气流通差或温度不舒适的问题,导致获取知识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另外一方面,由于一场大会的讲师通常非常多元化,来自不同的行业及公司,分享的内容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存在讲师对听众缺乏了解,不了解听众的诉求与期望,因此很容易出现讲师内容对大部分听众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听众需要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发展动态,但由于编辑精力及视野的局限、讲师自身能力及视野的局限,这一点很难保证。讲师分享的内容有如在一些没有菜单的私房菜餐厅,餐厅提供什么顾客就吃什么,这种方式非常考验厨师的功底,对应就是策划编辑及讲师的功底。但是大多时候,组织方的主要重心只是保证上一桌菜并保证表面光鲜,能够进一步将顾客吸引过来,至于味道怎么样,只有吃完后大家才知道。这种情况下,参与技术大会是否能够获取优质内容成为了一件预期不可确定的活动。
由于能否获得干货不可确定,资深一些的技术群体往往将技术大会定位成社交活动,他们认为参加会议主要是为了结识讲师及不同领域的同行,平时不太有机会一次遇到这么多技术同行,而通过主办方的组织,同行有机会聚集在一起,通过线下交流来拓宽自己视野,了解不同团队最近的动态与变化。但是这只适合有一定人脉资源及自身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他可以实现私下联系或者通过日常交流的论坛或群聊召集同圈子的人聚集在一起,然后再在会场周围进行小圈子活动。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一个人山人海的大会,缺乏一些组织机制来达成社交的目的。讲师由于面对一大群提问的人员,很难与某一个人员进行长期或者深度的交流;参与者由于与讲师地位不对等。也很难短时间达成社交的目的。而由于人数及体验的考虑,主办方组织的的宴会大多针对 VIP 及讲师,普通参会人员很难参与其中,因此普通参会者很难去在一个上千人的大会中达成社交目的。
从上面来看,大部分参加技术人员的需求主要有:拓宽视野为主的知识需求、以及拓展人脉为主的社交需求。这些需求是否有更好、更简单的方法来实现?下面简单谈下获取高质量内容的一些思考。
首先知识获取的需求肯定可以互联网化,通过网络本来就可以获取多媒体,包括视频、语音、图片、文字等,而大屏幕显示器、iPad、Kindle等设备可以让阅读及观赏保持一个较好的体验。在优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可以保证的前提下,这些数字化的内容可以更方便、更及时、更广泛的触达最终的读者,并通过评论、群聊等讨论等反馈交流机制获得更深度的理解。
如何通过互联网产生高质量内容是非常有挑战的问题,在心理程度上,大会讲师可以得到比一篇文章作者更高的光环和荣誉,因此有经验的讲师在有意愿的前提下,更愿意去参加线下会议来提升自己的专业声望。由于自媒体的流行,通过类似博客的工具写作门槛非常低,大部分文章的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大部分从业人员很难通过短期的写文章脱颖而出得到业界的认 ............

书籍插图:
书籍《高可用架构·Docker实战》 - 插图1
书籍《高可用架构·Docker实战》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高可用架构·Docker实战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