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第一编 新媒介赋权
第一章 新媒介赋权下的中国互联网治理合法性研究:失控在信息自由与控制之间
一 新媒介赋权下的传播与权力
二 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
三 大众社会与异质共同体
四 新媒介赋权下互联网治理的合法性思考
五 结语
第二章 新媒介赋权视阈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一 公共传播:概念的提出
二 公共传播:在理论与实践之间
三 公共传播的基石:新媒介赋权
四 赋权器:在组织赋权与社会赋权之间
五 自我救赎:社会赋权的实现
六 结语
第三章 新媒介赋权:一种农村电子商务实践性的社会研究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有关研究的理论资源
三 技术赋权下的自我赋权
四 群体赋权与社会资本要素扩散的变化
五 组织赋权与社会权力转移
六 结语
第二编 想象的微共同体
第四章 微博下的人类灵魂:新媒体公共空间下对话与沟通的意义
一 想象的微共同体
二 微民的体验与幻象
三 微民作为游荡者的吟唱
四 微博社会资本所构建的公共精神
五 媒介事件发展过程的改变
六 微世界中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消融
七 后慈善公益时代的来临
八 结语
第五章 重返个体生命富生态话语的家园:微公益时代的命运共同体及公共自治
一 微博技术带来的可能
二 微公益实践带来的可能
三 微公益是如何可能的?
四 命运相连的共同体与公共自治
五 结语
第六章 2013年媒体生态变局与媒体人的自我救赎
一 2013年媒体发展现状
二 2013年媒体变局下的媒体生态变革
三 媒体生态中话语生产与再生产机制的改变
四 通过误构的自媒体合法化
五 媒体人的自我救赎
六 结语
第三编 公共空间与公民性的建构
第七章 沟通与对话:公民社会与媒体公共空间
一 公民社会及主要特征
二 公民意识与公民身份
三 媒体公共空间中对话与沟通何以可能
四 结语
第八章 网络舆论场与我国公民性的建构
一 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舆论场”与公民及公民性
二 因特网与公民性的建构
三 因特网空间的舆论活力与经济力量的制约
四 公民性建立的道德基础
五 结语
第四编 公共传播与公益传播
第九章 公共传播视野下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及媒体角色
一 风险社会与公共传播意识的建立
二 公民社会的概念
三 救灾重建中政府主导下的NPOs和志愿者的参与
四 法律法规支持下的企业公民参与
五 救灾重建中社会参与的合法性
六 媒体所形成的公共空间
七 结语
第十章 新媒介环境下公益传播如何可能:在表达与行动之间
一 社会变迁下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的政策转变
二 公益传播的概念及意义
三 公益传播中表达与行动的可能
四 公共传播中知识生产与传播的特征
五 结语
第五编 意义互联网与适当社会
第十一章 何种意义?哪个互联网?
一 互联网时代的意义与意义互联网
二 意义互联网的结构转型
三 意义互联网的特征
四 结语
第十二章 意义世界一:互联网经济体
【文献导读】
一 标准化生产与消费社会
二 信息时代的经济
三 互联网经济体的表现形式
四 结语
第十三章 意义世界二:网络国家
【文献导读】
一 权力的集中和主体性
二 新趋势:网络国家的诞生
三 结语
第十四章 意义世界三:数字化社群
【文献导读】
一 工业社会与大规模社群
二 团结性与现代社会
三 数字化社群的兴起
四 结语
第十五章 意义再生产与适当社会
一 市场、利益与个人自由主义
二 信息社会的意义再生产
三 适当的社会特征
四 结语
第一编 新媒介赋权
第一章 新媒介赋权下的中国互联网治理合法性研究:失控在信息自由与控制之间
互联网与中国社会转型密切相关,是社会各种症候的重要表征。媒介社会化、社会媒介化已成为时代的主题。芝加哥学派提出公共传播的思想,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传播在信息传递和交流中创造与维系着社会的发展。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是在断裂、崩溃中延绵持久。传播技术手段的改变使跨越时空的人类传播活动得以实现,人类日常生活在跨越时空中得以呈现,日常生活中的观念、行为、语言等文化特征也在跨越时空中产生新的意义。这就意味着全球互联网在跨越国家、民族、种族、阶级、阶层、性别中发展,这意味着互联网治理的合法性基础有很大的改变。笔者试图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合法性基础进行探讨,为互联网治理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中国互联网从发展之时就承载着原有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新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关系是在跨越时空中建构的,并影响到传统社会结构的断裂与重建。其中,新媒介赋权下国家与个人权力的博弈,信息生产、再生产与传播机制的改变,造成中国社会结构、制度等都处于合法性不确定之中。互联网传播中信息自由与信息控制之间的矛盾紧张关系是这种不确定性表现之一,既是某种意义的不确定下的信息失控,也在信息失控中孕育着一种特殊张力,它可能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不可无视的重要力量。
一 新媒介赋权下的传播与权力
新媒介赋权指的是媒介成为权力实现的重要源泉与力量。它通过个体、群体、组织等获取信息、表达思想,从而为其采取行动、带来改变提供了可能。新媒介赋权中强调多样化主体传播与权力的博弈,对具体主体而言,可能是增权,也可能是减权。互联网时代应重新认识权力的含义,正如福柯曾指出:“权力只有通过社会关系的角度看才有意义,因为权力建构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
以新媒介赋权的视野分析中国社会的变迁,更多的是将传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从中对人类行为、价值、制度以及结构等方面进行考察,其研究重视的是传播与权力博弈的过程、阶段、演化等。在此基础上,媒介生态多样性也突破了原有媒体管制思想和方式。传统主流媒体随着社会转型自身内部也在进行着分化,政府、市场、社会、公民个人主导的媒体的差异性日益明显。从媒介生态中差异化的表征观察传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是中国传媒政策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
互联网正迅速解构与建构着中国社会生活网络的主要框架,成为社会生活领域中最重要的权力来源。多样化的传播主体之间在跨越时空中所形成的复杂关系,对权力宰制中心的分化、转移、传播已成为权力的主要来源,个体间兴趣、动机等差异性也影响到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