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商业周刊:微信孤独症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微信孤独症
彭博商业周刊 编著
浙版数媒
版权信息
彭博商业周刊:微信孤独症
彭博商业周刊 编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4
本书版权为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所有,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
DNA-BN:ECFP-N00005059-20141021
最后修订:2014年10月30日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4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
彭博商业周刊
微信孤独症
微信孤独症
微信
产品图表
微信盗梦空间
我的圈子有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马克·扎克伯格是如何撼动硅谷的
Diaspora社交网络,你的数据你做主
一个数字化的自我
硅谷人脉之王是如何炼成的
邓巴数字——洞悉人类社交密码
关于我们
微信孤独症
微信孤独症
社交互动的质量而非数量最能预测人的孤独状况。微信依赖症,正是社会学家所描述的孤独症候。
撰文 / 周琼媛 编辑 / 吴以四
科技宅男爱上了手机里的人工智能系统OS1,跟“她”(由性感女神斯嘉丽·约翰逊配音,相当于iPhone里的Siri)发生了一段人机畸恋,最后发现“她”同时爱上了461人,遂罢用手机,回到不美好但真实的现实生活。以上是最近受热捧电影《她》(Her)的情景,离我们真实世界越来越近。
坐在我面前的曹国钧,男,49岁,是中国一家国企的信息部主任。他手持四个终端,有四个微信私人账号、3万多微友、15个微信公号,2000个微信群。500人以上的大群就有10个。经营这么多微信,与他的日常工作并没有直接关系。
纽约大学社会学家克兰纳伯格曾在《大西洋月刊》2012年5月封面文章《Facebook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孤独吗?》中说,社交互动的质量而非数量最能预测孤独状况。他在接受《彭博商业周刊》采访时,重申了这样的观点。
大卫·梭罗说,社交是廉价的。他独居在瓦尔登湖边,偶尔观察两只蚂蚁在打架,他所描述的是惠特曼时代自然主义的美国。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大卫·里斯曼学术著作《孤独的人群——美国人性格变动之研究》竟然风靡一时,击中了人们在机器时代的脆弱内心。
现在新机器把整个社会都卷入进来,一种新的社会性格正在形成。在中国,这种社会性格,有一个新名字:微信依赖症。这种依赖症背后,在社会学家们看来,是一种孤独的症候。
依赖症与孤独的关系,用约翰·卡乔(John Cacioppo)向《彭博商业周刊》描述的一个比喻就很容易理解:就像小汽车,如果你开车去见朋友,你会很快乐;如果你一个人驾车看着旁人的狂欢,你就孤独。如果小汽车创造了郊区,它也创造了孤独。卡乔波是芝加哥大学认知和社会神经学中心负责人、孤独专家多年研究社交媒体。
根据微信官方数据,不到四年时间,微信积累了8亿用户,这相当于美国和欧洲人口总和,其中月活跃账户达3.96亿。公众号数量超过了580万,日均增长1.5万。庞大用户的活跃,让微信估值飙升,里昂证券亚洲4个月前在报告中估值,说微信价值已达640亿美元,三倍于Facebook收购的WhatsApp。
微信让许多人患上了这种新病症:微信依赖症。严格说,这是一种社会病灶,一种社会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可能好,也可能坏。
“我真的崩溃了。”回忆起一年前的事儿,曹国钧不停摇头。2013年7月22日,整整一天,曹国钧都抱着手机,不停地点击微信登录按钮。当天上午,由于通信电缆问题,微信大面积崩溃,和数亿受影响的其他微信用户一样,曹国钧无法登录微信。那天,他第一次和他那个由三万多好友组成的庞大微信世界失联,他想知道谁又在约饭局了,哪位微友发了求救信号乐:比如小孩上学择校、比如找医生什么的。
1
“社交应用就是为孤独而生的,孤独的人喜欢社交媒体。”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罗兰德·沃金(Ronald Dworkin)对《彭博商业周刊》说。
7月10日下午,我们与曹国钧见面时,他穿着一件草绿色的T恤,就是微信App底色的那种绿。曹国钧把他和家人之间有限的沟通也挪到了微信上。他的手指在iPad屏幕上翻了好几页,才找到他与儿子的聊天记录。征得他本人的同意,我们引用了以下一段对话:
儿子:“底特律,20:38。”
父亲:“能赶到下一班吗?如何安排?”
儿子:“到达芝加哥,当地时间21:03。”
没有一点多余信息。父子之间对话如果有一些柔情蜜意的问候或许更好。曹国钧还建了一个小群给一家三口。起初,他会在小群里敲一句,“今天不回去了。”现在,他只有在要回家的时候,才在里面说一句“今天回去”。他说妻子也已经习惯了。
接受采访时,曹国钧也不忘滑动微信页面,选择性地点开一些未读信息,歪着头把跟脸大小相当的iPad凑到耳边听语音微信。这台iPad上,还安装了日本即时通讯应用Line、中国电信和网易联合推出的移动IM“易信”、阿里巴巴的“来往”、网络即时语音沟通工具“Skype”,新浪旗下类微信社交IM产品“微米”等。
望着曹国钧与微友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很难问出口:你孤独吗?这不是梭罗似的孤独,字义一目了然。有了社交媒体和工具,人们非常忙碌地参与了各种社交群组和讨论。90年代时候邮件组和BBS;之后是QQ和MSN;博客、推特、微博、facebook、Path、instragram、whatsapp、陌陌……
“为什么我们与技术在一起花费了很多时间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彭博商业周刊:微信孤独症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