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据之美:精准捕捉未来的商业小趋势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序言
在数据的江湖里,既有波澜壮阔的大数据(Big Data),也有微波涟漪的小数据(Small Data),二者相辅相成,才能相映生辉。目前大数据流行,人们就言必称大数据,这不是做学问的态度,不要碰到大量的数据,就给它戴上一顶“大数据”的帽子。大数据体现出规律,小数据蕴含着智慧,它们都闪烁着理想之光。
古人云:“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淮南子·说山训》中说:“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意思是说,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临;看到瓶中水结冰,就知道天气的寒冷程度,这是对见微知著的形象比喻。
吴甘沙先生用《一代宗师》的台词来比拟大、小数据的区分,倒也甚是恰当。他说,小数据“见微”,作个人刻画,可用《一代宗师》中“见自己”形容之;而大数据“知著”,反映自然和群体的特征和趋势,可用《一代宗师》中的“见天地、见众生”比喻之。
大就是大数据,就是全量数据;小就是小数据,就是个体数据。所以,对于数据科学,我们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懂得哪些是大、哪些是小,知道怎样处理大小辩证关系,才能在具体数据应用中做到抓大放小、以大兼小,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在研究小数据时,要以大兼小、以小见大,必须考虑目标的正确性、可操作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在研究大数据时,要抓大放小、以小带大,既要考虑整体共性,又要注重个体特征。这样,在数据应用中,大能与小数据量化的自我保持高度一致,小能与大数据预见的未来保持一致,既不能见小不见大,也不能见大不见小。对于数据科学,从数据中来,到数据中去,既要见大,也要见小,以小带大、小中见大,才能真正用好数据。
当认知科学领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时,我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认知革命,特别是“真相时代”的到来,“预测”将被“预见”取代,那么,“预见未来”将不再是遥远的星辰。如果认知科学的本质是计算科学,那么,“大数据”和“小数据”争夺所谓“大小”的“江湖地位”意义何在?但我们需要觉悟的是:此“数据”非彼“数据”。面向未来,“大数据”和“小数据”将开启一个“全新故事”,一个“预见未来”的故事。
是为序。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 李晓林
2018年3月于北京
前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似乎在一夜之间,大数据就红遍了南北半球,在神州大地更是一时风头无二。与此同时,大数据也被神化得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这里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跟风的成分。我们以为,越是在热得发烫的时候,越是需要有人在旁边吹吹冷风。在这里谈谈小数据的重要性、预测态、未来式,并非要否定大数据的价值。相反,只有我们充分认识了小数据的特点和应用,才能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才能通过小数据和大数据的互补,更好地展现数据之美、数据之道、数据之魅、数据之巅。
数据本无大小,但应用场合、处理方式的不同却分出大小。数据表示的是过去,但表达的是未来,所以应用数据不仅需要全量数据,也需要样本数据;不仅要了解相关性,更要明白因果关系;不仅要预见未来,更要量化自我。这就迫使我们从更广泛的角度理解小数据,梳理小数据与大数据的分野,从而将相关思路投射、印证于小数据,考察其核心特点和应用特质。除传统统计学以外,人工智能、复杂系统等技术的发展,小数据也能学习,小数据也能复杂化,小数据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这本书主要通过一些小案例来理解小数据之美,如中医的“望闻问切”、保险的“大数法则”、军事的“战略与战术”、信用的“能力与意愿”、生态的“小环境与大环境”、企业的“账面与实际”、教育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等,进而揭示数据的局面变化、逻辑更新、未来演进。
传统思想要求我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抽丝剥茧,明察秋毫”,互联网思维要求我们“精简”“取舍”“极致”“专注”,偶尔也思考“黑天鹅”“灰犀牛”,但大多数时间都沉陷于“大数据”和“大数据时代”。我们迫切需要一点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我们需要更系统、更强大的小数据,我们需要更全面地理解小数据。重新审视我们的时代。小数据,尽管仍笼罩在迷雾中,但已经开始在我们脑海中浮现出其整体的轮廓,这就是我们选择写《小数据之美》的初衷,也是我们选择写《小数据之美》的本义。
本书由陈辉编著,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明子、李冰,招商银行易斯琪,央财国际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庞博参与了本书主要章节的资料整理,由陈辉统一修改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际国内的相关著作、论文、报告和案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的多位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有益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时间紧迫和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 陈辉博士
2018年3月于北京
第一章
小数据时代的到来
一、小数据之蜕变
(一)小数据的成长之路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以抽样数据为特征的小数据研究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取得了跨越式的进展。小数据的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数据的产生与科学数据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大数据悄然诞生。
数据起源于古人对事物的“多”或“少”的认识。从中国古代的结绳记事、苏美尔人的串珠计数,到古埃及的十进制象形文数字、古巴比伦的六十进制数字,再到中国商朝的甲骨文数字、唐代的汉字数字,最终到后来的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逐步实现了数的抽象性和可计算性。而量赋予了事物的测度和比较标准的语言,它是能体现事物内在本质特征以及事物之间差异程度的一种载体,包括量的规模、关系、变化、界限与规律。从数到数据的发展过程,客观反映了人类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必然过程。如果说抽象的数的分析产生了数学,那么有计量单位的数据分析则产生了统计学。相应地,统计学中所使用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小数据。
随着对数据需求的增加,以及收集与运用数据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能够科学使用的小数据——科学数据。科学数据是人们用以探求现象变化规律或验证已有理论假设的数据,数据收集的方式主要是观察、测量和实验。科学数据的特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小数据之美:精准捕捉未来的商业小趋势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