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曲概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词曲概论
龙榆生 著
中华书局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词曲概论/龙榆生著.—北京:中华书局,2017.11
ISBN 978-7-101-12788-1
I.词… Ⅱ.龙… Ⅲ.①词(文学)-诗词研究-中国②散曲-文学研究-中国 Ⅳ.I207.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20003号
书  名
 词曲概论
著  者
 龙榆生
责任编辑
 郭时羽
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00073)
http://www.zhbc.com.cn
E-mail:zhbc@zhbc.com.cn
印  刷
 北京瑞古冠中印刷厂
版  次
 2017年11月北京第1版
2017年11月北京第1次印刷
规  格
 开本/880×1230毫米 1/32
印张8½ 插页2 字数175千字
印  数
 1-6000册
国际书号
 ISBN 978-7-101-12788-1
定  价
 26.00元
出版说明
《词曲概论》是龙榆生先生在大学授课时编撰的教材,是一部少见的贯通词、曲,由韵文本质出发探讨其发展规律,指示创作、欣赏方法的经典著作。此书上编论源流,首先概述词、曲特性及二者异同,随后依次介绍自唐至明清各时期的代表韵文体裁,从小令到慢曲,从诸宫调到散曲、杂剧、传奇,结合名家名作,使读者对词曲之关系和各种不同面目获得通盘的理解。下编论法式,分析平仄四声、韵位疏密等在词曲创作中的运用,是极细致而切实的教学。作者以自身深厚的学识功底为基础,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龙先生将词、曲打通串讲,是有其内在理路的。他认为曲是词的发展,并希望借由考察这一发展过程,为新时代的韵文创作找到方向。因而此次新版,我们特别设计增加了两种附录。一为龙榆生本人创作的新体歌词三首,选自《龙七歌曲集》,将这样融汇古典与现代的创作实践,与正文的理论阐释结合起来,或可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二为《创制新体乐歌之途径》,原载《真知学报》,直接阐释了龙氏希望“造成一种新国乐”之理念,亦可对照阅读。此外,因本书为遗稿,未经作者最后审订,难免存在一些不周全之处,我们在尽量保存龙著原貌的基础上,改正已发现的若干错字,调整部分格式,必要时加编者按以作说明。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7年7月
目录
出版说明
上编 论源流
第一章 词曲的特性和两者的差别
第二章 唐代民间词和诗人的尝试写作
第三章 令词在五代北宋间的发展
第四章 论唐宋大曲和转踏
第五章 慢曲盛行和柳永在歌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六章 宋词的两股潮流
第七章 论诸宫调
第八章 论元人散曲
第九章 论元杂剧
第十章 论明清传奇
下编 论法式
第一章 论平仄四声在词曲结构上的安排和作用
第二章 阴阳上去在北曲南曲中的搭配
第三章 韵位疏密与表情的关系
第四章 韵位的平仄转换与表情的关系
第五章 宋词长调的结构和声韵安排
第六章 论适用入声韵和上去声韵的长调
附录
龙榆生新体歌词选
创制新体乐歌之途径
‘词系列’新书介绍
上编 论源流
第一章 词曲的特性和两者的差别
词和曲都是先有了调子,再按它的节拍,配上歌词来唱的。它是和音乐曲调紧密结合的特种诗歌形式,都是沿着“由乐定词”的道路向前发展的。宋翔凤《乐府馀论》讲过:“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如果就它们的性质来说,这话原来不错。但是一般文学史上都把词和曲作为两种不同体裁的名称。宋词、元曲,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的名称的由来,是从乐府诗中的别名,逐渐扩展成为一种新兴文学形式的总名的。唐诗人元稹在他写的《乐府古题序》中,把乐府的发展分作两条道路。他说:
《诗》讫于周,《离骚》讫于楚。是后诗之流为二十四名:赋、颂、铭、赞、文、诔、箴、诗、行、咏、吟、题、怨、叹、章、篇、操、引、谣、讴、歌、曲、词、调,皆诗人六义之馀,而作者之旨。由操而下八名,皆起于郊祭、军宾、吉凶、苦乐之际。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长短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而又别其在琴瑟者为操、引,采民氓者为讴、谣,备曲度者总得谓之歌、曲、词、调。斯皆由乐以定词,非选调以配乐也。由诗而下九名,皆属事而作,虽题号不同,而悉谓之为诗可也。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也。
《元氏长庆集》卷二十三
这前一种就是先有了曲调,按照每一个调子的节奏填上歌词;后一种就是先有了歌词,音乐家拿来作谱。照道理讲,后者比较自由,应该可以大大发展,然而为什么反而把前者作为一个时代乐歌的主要形式,作者甘心受那些格律的束缚,甚至不惜牺牲内容来迁就它呢?仔细一想,这原因也很简单。《旧唐书·音乐志》上不是说过“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吗?我们检查一下崔令钦所写的《教坊记》,它所记载的开元教坊杂曲,就有三百多个调子,除极小部分是来自外国或宫廷创作外,都是从民间采来的。这些来自民间的调子,当然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大家都唱熟了。应用这种在民间生了根的形式来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自然容易被广大人民所接受而引起共鸣。
词和曲都是“倚声”而作。词所倚的“声”,大部分是“开元以来”的“胡夷里巷之曲”。这些曲调,虽然大多数出自民间的创作,它所用的音乐却已掺杂了不少外来成分。这由于魏、晋以来,直到隋朝的统一为止,中国的北部,长期经过少数民族的统治和杂居,把许多外来的乐器和曲调,不断地传了进来,与汉民族固有的东西逐渐融合,从而产生一种新音乐,也就是隋、唐间所称的燕乐。这种新音乐,由于国家的统一而普遍流行起来,民间艺人因而不断创作新的曲子,这就是“倚声填词”者的唯一来源。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标举的“近代曲辞”,表明了“倚声填词”由尝试而逐渐形成的关键。他说:
近代曲者,亦杂曲也。以其出于隋、唐之世,故曰近代曲也。隋自开皇初,文帝置七部乐:一曰《西凉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丽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文康伎》。至大业中 ............

书籍插图:
书籍《词曲概论》 - 插图1
书籍《词曲概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词曲概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