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历史误读》作者:綦彦臣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mb。
书籍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赵构导演的冤案:一个被毒化了的文化附号
误读点评
一个审时度势的大臣
赵构一手导演的秦、岳之仇
中毒:他把自己想象成了诸葛亮
宋江的投降是最优理性
当了皇帝又能如何
第二章 圣人的道德谎话:给政变一个美丽的托词
误读点评
曹操为什么比王莽更聪明
刘裕终于把桓玄架在了火上
柴进是刘裕的好徒弟
第三章 专制下的洗脑术:篡改历史比焚书坑儒更有效
误读点评
说了不该说的是要掉脑袋的
我有权,你就得往好处写我
站在马援肩膀上的曾国藩
出尔反尔是至高无上的特权
二哥何以幸福
第四章 英雄们的空手道:诸葛亮创造的大话经典版
误读点评
身陷大话君不悟
无权者使用暗器的权力
篡权者造神运动
用鬼话加符瑞构造权力
一个灵魂性人物很重要
善用鬼话不可或缺
第五章 技高一筹的治术:集法官与律师于一身的张汤
误读点评
惊人的“艺术”高潮在持续
西门豹比孔圣人技高一筹
谁比谁也傻不哪里去
奉公守法的成本太大了
奉公守法的成本难以计算
未真成名者最怕平庸地死去
第六章 社会仇恨与“愤青”思维:煽动仇恨以获政治资本
误谈点评
社会后果无须考虑
陈抟:赵宋的优秀“愤青”
割江而治的明代破产版
坚持向权力寻求真理
王符:值得怀念的真愤青
尾声:《水浒》启示――小吏们怎么个活法
严重的自卑心理
过快活风流的日子
一颗雄心两套准备
本书于二六年四月七日编译小飞整理制作
更多E书,请访问读书中文网
前言
历史研究在真正意义上是一种为政治生活进行的教育和训练。……最有益的,或者说惟一的,学会在命运中保持尊严的方法,就是:回忆起他人的灾难。――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波利比奥斯:《通史》
“赵州桥本是鲁班修”到时下已经进入最广阔的通俗文化领域,成了歌唱家的一句唱词。唱词来源于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即世世代代的老人们讲给孩子们听的鲁班的故事。
稍有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一场常识的谬误。因为事实上,赵州桥是隋朝著名工匠(也是设计师)李春于公元595年至605年十年的时间修成的。鲁班是春秋时人,与李春相去千年。
一千年之前的人,何以修一千年之后的桥呢?
然而,中国人的历史思维就是靠这些由常识的谬误积累起来的东西来支持的!在我们自称善向历史学习的文化中,其实总在不自觉地误读历史。为了一时的实用或为了创建一个所谓的新的历史标准,不惜篡改、删削历史,成为我们文化中的一种几不可治的痼疾。这种故意造成了更深的误读,从《史记》的尧帝将帝位禅让给了舜帝到朱熹肆意贬低左丘明的身份,不胜枚举。
历史失真,历史思维偏差,必然会使文明的生命力逐渐下降――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史实!从东汉末王符的悲叹,到明末的黄宗羲的激愤,无不是头撞变形的历史之壁的沉闷回声。王符叹到:王莽篡位之时,汉家吏官与贵戚十万人余人,敢于抗争的不过刘崇、翟义二人,“由是观之,衰世群臣诚少贤也,其官益大者罪益重,位益高者罪益深尔。”
在黄宗羲生活过的那个灭亡了的王朝,又一次重复了“昨天的故事”:崇祯皇帝(思宗朱由检)向岳父周奎(封嘉定伯)借钱凑军饷,老家伙软磨硬抗勉强交了两万两银子;到了李自成进了北京,对他严加拷打,结果他不仅交出52万两银子,还交了许多的珍宝……
王符的浩汉、王符的定律,在周奎的身上反馈了、验证了。其间一千四百年,中国历史本质之未变,历史思维亦未曾变!不能从历史中读出更新的东西,不能深自反省,结果历史慢性中毒导致了现实政治的道德贫血!
这一千四百年中间,王朝兴替也频发生,类似的真事又也不曾一次地发生过:南宋末年,高官大吏惧怕蒙古兵到了弃官不要的地步,以致于原来荫补为滥的官场到了要职重津无人应守的地步。一个领着年幼小皇帝的老太婆(太皇太后)苦苦地哀求高官大吏们:宋家三百年没亏过你们文人呀,怎么到了国家危亡之时都弃官逃走了呢?
要知道南宋时期是中国儒学最兴盛的时期,程朱理学讲死不失节,并获得种种政治殊荣。可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最兴盛的信仰说教与最败坏的政治道德共生,南宋王朝小皇帝终于在大臣的背负下,跳进了大海。
少年皇帝的跳海与三百五十年之后成年皇帝的上吊,没有本质的区别。
中国人生活在历史的泰坦尼克号上,一次次地撞沉,却难以反省!
何以反省?只有消除历史误读即中毒状态――改变历史思维才是唯一出路。
当然,本书作为一个“颠覆历史”的现代话语版本,并不否认文学创造对历史的影响。相反,文学创作对历史的解析起到的辅助作用几乎与考古学的贡献是一样的。我所反对只是肆意妄为的改写,或为明显政治目的改写。
一部好的古典名著往往能写出一个时代、一种文化更翔实的历史。之于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来说,《水浒传》以文写史的意义是最深刻不过的了,它远超过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的史学意义。《水浒传》的核心主题“只反贪(奸)官,不反皇帝”,几乎就是中国自南宋以降对待秦桧历史评价的一个缩影或最简洁注释。秦桧成了赵构的替罪羊!而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赵构发布的诏书中,他明确表示:“议和是朕定的国策,秦桧只不过起辅助作用而已。”
《水浒传》写出投降的悲剧,也暗示了如此历史悖论的存在,所以清代的金叹圣大骂《水浒传》教坏天下人心。
在还原真实历史与解析多伪的历史书写的过程中,我们也能从历史事件中找到《水浒传》各种人物的原型:北宋车盖亭诗案的事主蔡确无疑就是浔阳江酒楼上醉酒题诗的宋江;清代王肇基献诗邀恩案几乎是对杨志打点高俅的一个“新注释”,凡此等等。
我刻意将历史与文学创作分开,如批判“赵州桥本是鲁班修”的民间传说式的“通俗历史”,但在另一端也能看到:真实的历史的一部分也“隐匿”在文学之中。当然,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比如文学史家如何从杜甫的诗作中找到当时真实的社会生活。他的《卖炭翁》既反映了底层的不幸,又记录当时长安城冬季取暖的热能来源。凡此等等。
文学之能证史,功用如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人的历史误读》作者:綦彦臣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