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7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书名: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作者:李光欣ISBN:9787510853555本书由北京磨铁数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授权京东阅读电子版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史前时代从七八百万年前的云南腊玛古猿化石,到一二百万年前的湖北南方古猿的头骨化石,至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证明了中国这块土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轨迹。此后170万年间,旧石器时代迈向新石器时代,丰富多彩的石器文明遗迹勾勒出夏朝以前中国先民的文明化过程。10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是亚洲北部最早直立行走的人类;70万年至2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已懂得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他们以打击制造的石器来捕猎动物,同时采撷植物的果实。新石器时代约从公元前8000年开始。此时期农耕畜牧变得比渔猎采撷更为重要,花纹斑斓的彩陶和黑陶成为文明前进的象征。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如黄河和长江般,为贯穿中国史前文化的两大主流。仰韶文化东到河南,西达甘肃、青海,南到湖北,北至河套地区。从这些地方发掘出美丽的手制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上头绘着植物、动物与几何图案。山东和江苏地区的龙山文化则以黑陶为特征,象征迈入新文明。中华文明的早期基础,在以母系社会为主的新石器时代已逐渐奠定。房屋建构的规制,墓葬的方法与仪式,鬼魂、祖先和生殖崇拜的原始宗教萌芽,各种工具的制造,逐渐勾勒出中华文明的轮廓。元谋人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一带是一大片亚热带草原及森林,爪蹄兽及真枝角鹿等第三纪残存动物在此出没。再晚些,则有桑氏鬣狗、云南马及山西轴鹿等早更新世的动物,大多是食草类野兽。元谋人使用原始石器来捕猎它们。在元谋上那蚌村附近的早更新世地层中,元谋盆地内暴露的695米厚,共四段二十八层的河湖相沉积地层里,在第四段第二十二层,发现2枚上内侧门齿化石。以古地磁测定法检测,这2颗牙齿属于170万年前的某个男性青年。同时出土的还有七件脉石英石核与刮削器。蓝田人约100万年前,有一些在低平的前额上,隆起粗壮眉脊骨的原始人类,在现今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一带生息活动。其所打制的石器,外形又粗又大,但已有不同类型石器分工的迹象。这就是蓝田人。1963年到1965年间,蓝田人的化石在当地更新世早期地层中被发现。其大脑容量为778毫升,比之后出现的北京人小一些。他们是目前已发现的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直立行走是猿演化为人的重要标志。北京人▲北京猿人复原画像在中国境内的人类遗址中,出土的化石与标本最多的当属北京人遗址。北京人位于北京周口店的天然洞穴中,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遗址中的堆积物厚达40米以上,主要由石灰岩碎块、黏土及粉砂等堆积物所构成,堆积物中留有用火的灰烬。化石包括头盖骨6个,头骨、面骨碎片12块、下颌骨15块及牙齿157颗。北京人的文化遗存包括石制品、骨角器和用火遗迹。从火的遗迹和使用,可得知北京人已开始文明生活。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距今3万年至2万年前。遗址中发现的山顶洞人化石共有8个男女老幼个体。其脑容量与人体特征接近现代人。另外还发现54种脊椎动物化石,绝大部分为华北、内蒙古及东北地区的现有生物。山顶洞人不仅会制造石器和骨器,还会制作精致的装饰品,为接近现代人的北京人。这些3万年至2万年前的化石发现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山顶洞,洞口朝北,内部分上室、下室和地窖。东南部是上室,东西长16米,南北宽8米,是平常生活的地方。西北部是下室,深达8米,保存着3具完整的人骨化石,可能是葬地。地窖里有大量动物化石,应是贮藏食物等生活用品的仓库。对头骨、面骨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发现山顶洞人与蒙古人种较接近,但也有其他人种的特征。▲半穴居示意图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为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发现于今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命名,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沼平原及舟山岛。骨器制作发达,有耜、镞、鱼镖、哨、锥、匕及锯形器等器物,磨制精细。遗址普遍发现稻谷遗存,是迄今中国最早的稻谷实物,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栽培水稻。除石斧等石质农具外,最有特色的是大量使用骨耜。主要建筑形式是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杆栏式建筑,为长江以南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以河姆渡发现的为最早,与同时期北方的半地穴式房屋明显不同。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发源于黄河中游。于今陕西西安的半坡村发现的遗址,可能是母系氏族成年妇女配偶生活的房间。当时所使用的工具由石、骨、角、陶制成,有开垦耕地、砍劈用的石斧、石锛、石铲,收割禾穗的石刀、陶刀,加工谷物的石碾、石磨盘及石磨棒等。生产以农业为主,粮食以粟为主。主要家畜是猪、狗和鸡,渔猎仍占重要地位,出土许多石、骨镞和石网坠,还有带倒钩的鱼叉、鱼钩及石矛。陶器以粗质和细泥的红色、红褐色陶为主,最常见的是粗砂陶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在圆底钵口沿的宽纹上,发现22种不同的刻画符号,有人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渊源之一。▲仰韶文化的彩陶鱼纹盆半穴居房屋鼎盛半穴居既有穴居的优点,又有地面建筑物的特征,是一种由穴居迈向地面土木建筑的过渡形式。中国的半穴居房址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仰韶文化遗址,晚期的代表性建筑以当时的氏族公房为主。早期的半穴居住房,屋址平面还没有通用的固定形状,穴壁四周无明显的柱洞及构造遗址,也没有能够承重的墙体。屋盖的形状多类似圆锥或方锥,以树枝相互交叉,形成骨架,骨架间隙缝塞以细小的树枝、树叶和苇草,再涂抹上草筋泥。如果棚屋较大、较重,下部则设有支撑柱。中期的半穴居住房,承重立柱出现,墙体增高,建筑所需要的基本因素已具备。到了晚期,出现西安半坡、郑州大河村及甘肃秦安大地湾等原始氏族群落聚集的大房子。开始养蚕▲半穴居示意图蚕桑技术发源于中国,从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蚕形石饰、陶蚕和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蚕纹象牙盎来看,都表示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对蚕不仅有充分的认识,并产生巫术崇拜。这种崇拜蚕的巫术观念,到了商代,演变为统治阶层对蚕神的崇拜,也说明蚕桑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丝绸之邦”的地位,开始于新石器时代,因已能生产丝织品、拥有较高水平的缫丝和织绢技术。
五帝、夏、商神话与传说是上古先民根据 ............

书籍插图:
书籍《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 - 插图1
书籍《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用年表读懂中国历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