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的作坊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历史学家的作坊:一种知识社会学视角的探询/邓文初著.—北京:东方出版社,2018.11
ISBN 978-7-5207-0553-0
Ⅰ.①历… Ⅱ.①邓… Ⅲ.①史学-研究 Ⅳ.①K0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185358号
历史学家的作坊:一种知识社会学视角的探询
(LISHI XUEJIA DE ZUOFANG:YIZHONG ZHISHI SHEHUIXUE SHIJIAO DE TANXUN)
作  者:邓文初
策  划:陈 卓
责任编辑:陈 卓
出  版:东方出版社
发  行: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113号
邮  编:100007
印  刷:北京楠萍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2018年11月第1版
印  次:2018年11月第1次印刷
开  本:880毫米×1230毫米 1/32
印  张:11.25
字  数:268千字
书  号:ISBN 978-7-5207-0553-0
定  价:52.00元
发行电话:(010)85924663 85924644 85924641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请拨打电话:(010)85924602 85924603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在历史的废墟上
第一章 历史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导读
历史学家值得信任吗?
傀儡戏是如何嫁接历史观的?
伪史何以盛行?
起源神话是历史研究的“学术公敌”
记忆之战
不立一真,唯穷流变
史家的精神
第二章 历史是如何编写的
◎导读
历史预言何以会像巫术一样?
国家的神话
偶像的黄昏
“我们正患着一场恶性的历史狂热病”
一个幻觉的起源
群氓的诞生
真相是如何淹没的?
亡灵的苏醒
第三章 民众是如何想象历史的
◎导读
真实何以令人反感?
民众是如何认识历史的
历史理解与历史评判
让世人听到幸存者的声音
响器:中国文化的寂寞
戊戌的遗产
我们是如何错过国际法的
消失了的传统
探寻真相的冒险——光绪之死
第四章 史学批评是如何可能的
◎导读
“失语”的中医
学术本土化的意义——从严复论“rights”的翻译说起
近代究竟意味着什么?
常道与偏锋
黄兴的时代
殷海光的困境
被打断的与仍持续的——近代中国史的一个重要面相
第五章 史学周边是如何反思的
◎导读
看,人这个动物!——一个动物学家眼中的人类社会
“要将人类学做到绝望”
伟大的平衡
“科幻片”与“本体危机”
从鬼故事到野史笔记——史官文化之外的“小传统”为何重要?
田野工作者的绝望与悲鸣
附录 人文史观重建摭言
后记
前言 在历史的废墟上

岁入甲午,正是呵气结霜、滴水成冰之时,我背上行囊,独自踏上京北长城的徒步之旅。
此行不只是为了逃避沦陷雾霾中的首都,更是为了穿越一段历史,为了在星光熹微、在幽暗的滦东丛山、在荒无人烟的长城废墟中迎面撞上那些被历史遗忘的战魂。七十年前的长城抗战早成陈迹,但在时下的蒙太奇镜头中,那场熔炉一般的战争却被浪漫成玫瑰色的传奇。我只想知道,那些游荡在深山峻岭中的战死者的魂灵,对那场战争,是否有话要说?与他们的身躯一起毁灭的那场战争,对于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此行也为了追索一个答案。2013年年底,笔者曾应邀参加一场抗战老兵见面会,见面会由一家公益社团举办,主题是“对话·感受——寻找身边的抗战老兵”。主席台上的“对话”场景经过精心安排:七个风烛残年的抗战老兵,七个二十来岁的学子,一对一交流。而我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得以面见这些幸存的战士,分享他们那来自血肉躯体中的深刻记忆,同时也聆听着这些拒绝忘记的老兵的慷慨陈词。见面会上,九十四岁高龄的钱青老人,谈及中日战后曾在杭州西湖刻石立碑“中日不再战”,但他说,他要疾呼,“日本是我们永远的敌人”,中日之间必有大战——“中日必再战!”——他以浙江人的浓重口音,在北中国的讲坛上,向这些从未经历过战争,也完全无法理解战争的孙辈,发出战争的呼喊。
见面会上死寂般沉默。无论是台上的演说者,还是台下三百多名学生,抑或是我们这些历史研究者与见面会的主办人,都被推入一个巨大而混乱的旋涡中:那场战争曾经发生过什么?我们真的能够理解那场过去了七十多年的战争吗?这些幸存的老兵,他们又如何理解自己所亲历的那场战争?
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我太不相信经过时间改造后留在我们身体中的记忆,更难以认同经过反复的历史陈述后堆积在我们时代每一个个体身上的集体记忆。我更愿意相信与那些战死者的躯体一起深深埋藏在地下的记忆残片。我来古北口、南天门、喜峰口等地寻找那些被时间抹平了的旧战场,为的是逃离这样的记忆扭曲,试图以生命的形式,直面已经过去的历史。
两天的穿越,虽精疲力竭,但毕竟用自己的脚步走过了一段战争的历史,站在长城最高点上,看冬日光秃秃的燕山山脉蜿蜒在脚下,数百里一览无余,才真正明白长城抗战时的翁照垣部与宋哲元部为什么只能等着日军步兵接近时,进行最原始的肉搏战。大多数情形都是,中国士兵只能驻守在长城沿线毫无遮掩的山头,或山脚下完全无法掩饰的平地,一团一旅成建制挨着日军的炮兵轰炸,或被阵炮掀起的土石掩埋,连日军的人影都见不到,我们的士兵就伤亡殆尽。当我们以史诗般的镜头表现大刀阵的辉煌战绩时,谁会在乎那些完全没有接敌就牺牲的战士的感受?当我们为鼓舞士气而将所有目光锁定在战役整体失败的几场小胜战斗时,谁会在意那些溃退下来的士兵崩溃的战争意志以及崩溃之后掳掠百姓造成的战争创伤?
但我仍旧深深地怀疑自己:对于已经过去七十多年的这场战争,我们的知识足够穿透那宽阔的战场吗?我们的心智足够理解那战争的纷乱吗?我们的文字足以传达战争给历史带来的深切影响吗?经过一年多的史料阅读,在积满尘土的档案、报纸、旧书中穿梭,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回忆、笔记、论述中徜徉,那场战争的历史场景,不是越来越清晰,而是益发混乱与模糊。我知道,需要从文字的记载中走出,去现场看看;需要从抽象的史论中逃离,去以血肉之躯亲历战火,我们才能真正建立对那场战争的认知。历史认知绝非文字的堆积可以达到,历 ............

书籍插图:
书籍《历史学家的作坊》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历史学家的作坊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