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孙歌,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法学部政治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一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研究领域为日本政治思想史,主要著作有《主体弥散的空间》(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竹内好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文学的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把握进入历史的瞬间》(台湾人间出版社,2010)、《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三联书店,2011)、《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等。
Copyright © 2018 by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版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历史与人:重新思考普遍性问题/孙歌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3
(三联精选)
ISBN 978-7-108-06107-2
Ⅰ.①历… Ⅱ.①孙… Ⅲ.①思想史—研究—中国 Ⅳ.①B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31186号
特约编辑 张 婧
责任编辑 冯金红
装帧设计 鲁明静
责任校对 夏 天
责任印制 宋 家
出版发行 三联书店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100010)
网  址 www.sdxjpc.com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隆昌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8年3月北京第1版
2018年3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  本 850毫米×1092毫米 1/32 印张 7
字  数 122千字
印  数 0,001-5,000册
(印装查询:01064002715;邮购查询:01084010542)
目录
代序 浅谈李贽与鲁迅
第一讲 重新思考普遍性问题
一、为什么关注普遍性问题
二、重新讨论关于“普遍性”的问题
三、进入差异:关注特殊性本身
四、建立新的普遍性感觉
五、“无名者”的界定问题
六、关于动态思维的提示
第二讲 历史与人
一、“昭和史论争”的基本轮廓
二、论争的基本结构及内容
三、偶然性与必然性
四、关于丸山政治学
第三讲 中国历史的“向量”
一、沟口中国思想史的历史背景
二、沟口雄三的李卓吾
三、从“天理自然”到“万物一体之仁”
四、《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的论述结构
五、明清法制史研究提供的思考契机
六、《三民主义》的历史性
后记
代序 浅谈李贽与鲁迅
薛毅
2016年春,我邀请孙歌老师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做系列演讲。其间我陪孙歌去植物园散步,不知聊到什么话题,孙歌劈头说了一句:“要不,你研究李贽去吧!”我挺摸不着头脑的。李贽这名字,在“文革”“批林批孔”期间经常听到,那时候鲁迅和李贽几乎是并举的,都被作为最坚决地反对孔孟之道的战士。“文革”之后则不太有人谈起他了。中文系课程稍稍提及他的童心说,几乎是用浪漫主义的方式重新解释的。近年来,国学热正当时,更不见这个异端的影子。只有在孙歌主编的“沟口雄三著作集”中,李贽有着独特的地位,他是沟口理解中国思想史的切入口。
沟口的著作《作为方法的中国》1996年被翻译成中文,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这本书的第一章批判性地讨论了竹内好的《中国的近代和日本的近代》,在阅读孙歌的相关论著之前,我对竹内好的兴趣倒首先是被沟口的论述激发的。他批评了竹内好自我否定式的构造导致将中国革命理想化,从而无法客观化地讨论日本和中国。但是,我不认为竹内好的思路必然会产生这个结果。竹内好依照亚洲的经验提炼出了两种近代化的范型,他最大的关注点在于亚洲如何产生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沟口相对隔开了西方的冲击对现代中国的铸造力,而着重讨论前现代中国在现代环境下的再生。对比竹内好的观点,沟口论述现代中国的部分显得平和、松弛了很多,不像竹内好那样充满紧张,似乎在任何一个论述点上都要处理无数矛盾冲突。对我而言,沟口的工作是在竹内好思想的延长线上得到解读的。竹内好强调现代中国创造出了超越欧洲的东西,而沟口从中国思想传统中发现中国的原理,以此面对未来。这在根本上非常一致。但孙歌提示说《作为方法的中国》不能被单独阅读,沟口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是处女作《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这书早在1997年就有汉语译本,但或许是翻译问题,更可能是我知识积累不够,我竟没读懂。在阅读孙歌主编的沟口著作集时,我有点畏惧这本处女作,故意绕开了它。
在上师大的系列演讲中,孙歌的第三讲讨论的就是沟口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在听讲的过程中我时不时感觉李贽的位置与鲁迅在现代中国的位置挺像。演讲完毕后我连夜阅读《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越来越感觉李贽与鲁迅有着隐秘的内在关系。最明显的地方是,沟口笔下李贽与传统中国的关系,神似竹内好笔下鲁迅与现代中国的关系。我认为,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沟口继承了竹内好。沟口说:“李卓吾作为此一时期最具典型意义的思想者——很像民国时期的鲁迅——被提炼出来加以研究,也即是说,李卓吾的生涯将明末这一时期的历史性矛盾极为尖锐地呈现出来。”(1)沟口称李贽是那一历史时期最具典型的“生活者”,这个说法也让我想起竹内好说的鲁迅是热烈的、强韧的生活者。沟口说:“李卓吾对异端的自觉意识、他的孤绝的自觉意识,不是由于他脱离了世俗之后才获得的,相反,这是他最为真挚地生活于世俗世界的结果。他通过将世俗生活中的矛盾呈现于自身,在受到伤害的自身的痛感之中,磨砺了他自身的自觉意识。”(2)这段话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用来说明鲁迅,或者说,几乎是对竹内好笔下的鲁迅很恰当的概括。
孙歌演讲中说起李贽的一个故事。李贽在北方周游时天寒地冻,多日没有进食。好心人给他一碗饭,他狼吞下去,觉得美味无比,而问主人是否是大米饭,主人回答这只是通常的黍米。李贽因为饿所以觉得美味,分不清是大米还是小米。李贽感叹道:“使余之于道若今日之望食,则孔、老暇择乎!”对这个故事,沟口评论说,孔、老、佛,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界限被饥饿感打破了。所谓“真饥者无择”。
从饥饿 ............

书籍插图:
书籍《历史与人》 - 插图1
书籍《历史与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历史与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