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阅世六十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读史阅世六十年
何炳棣
简介
本书由“行行”整理,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或者想获得更多免费电子书请加小编微信或QQ:2338856113 小编也和结交一些喜欢读书的朋友 或者关注小编个人微信公众号名称:幸福的味道 为了方便书友朋友找书和看书,小编自己做了一个电子书下载网站,网站的名称为:周读 网址:www.ireadweek.com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的回忆亲撰,内中并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述过去60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何炳棣半个多世纪的亲见亲闻,弥足珍贵。阅读这本书,不仅可吸收他生平积累的治史心得,更可从何炳棣艰忍自强的性格和天生异禀的记忆力——特别有关三四十年代清华和西南联大的师友和校风——重新体会中国过去百年的风云变幻。
何炳棣,浙江金华人,1917年生于天津,1934年就读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从蒋廷黻、刘崇铉、雷海宗、陈寅恪及冯友兰等名教授学习。1938年大学毕业,旋前往大后方云南,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助教及教员。1944年考取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并于次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英国史及西欧史,1952年以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英国的土地问题、土地改革运动及土地政策为题获博士学位。何炳棣获得博士学位前,已于1948年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3年转往美国芝加哥大学,1965年更荣任同校汤普逊(James Wesffall Thompson)历史讲座教授;1966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5―76年被公推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乃该学会的首位亚裔会长,也是迄今唯一的华人会长;1979年获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1997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由于其学术贡献厥伟,他还被香港中文大学(1975)、劳伦斯(Lawrence)大学(1978)及丹尼森(Dennison)大学(1988)赠予荣誉法学及人文科学博士的学位。1987年何炳棣教授退休,嗣往加州大学鄂宛(Irvine)分校,任历史社科杰出访问教授,1990年第二次退休。
国内篇
第一章 家世与父教
写撰这部偏重学术性的回忆录必须从先父开始。谈到先父就不得不涉及金华何氏本族和天津的母系亲属了。据说我们何氏源自山西高平,几经辗转迁徙,至晚在南宋初年已植根于金华北乡了。高平就是战国时代的长平,秦国名将白起就是在长平消灭坑埋40万赵国全军的。我们何氏这个渺远的"祖籍"是多么富有戏剧性!世代相传我们是南宋理学家何基(1188—1268,谥"文定")的后裔。文定公于清雍正二年(1724)从祀孔庙。后来在上海从长我21岁的堂侄德奎得悉,金华北山一带的何姓人氏硬说他们才是文定公的后代,我们是旁支。德奎说不值得同他们争认祖宗,重要的是看我们这支何氏是否争气。
记得我大约阴历10岁的那年,有一天父亲在沉思之后对我们说,不知为何昨夜梦见他的父母,可能由于他在外多年,从未按生日、忌日祭祀过父母。父亲决定今后一定要按生日忌日举行祭祀。除了叫家里准备荤素菜肴(内中必须包括以薄薄的豆腐皮裹入黄豆芽、冬笋丝、冬菇丝等极爽口的"豆腐包")之外,要以锡箔叠元宝,装进印好格式的纸包,纸包要按以下的方式由我以恭楷写:右行:"浙江金华北乡瓦窑头巳山亥向",当中:"先考何公讳志远府君、先妣陈夫人",左行下半:"孝男寿权、孝孙炳棣",等等。由于父亲应酬忙,忙时由我代祭。祭前出门捧香向南揖拜迎接祖父母之灵,请到上房之后,要三度敬酒,三度磕头。第三次磕头之后以一杯酒按"心"字形泼在地上以示报恩之诚。然后持香出门,烧纸包,恭恭敬敬地向南揖拜"送别"。自始父亲即强调一点:一切要心"诚"。幼年这种训练使我后来非常容易了解孔子、荀子论祭的要义和"文革"期间亿万群众经常跳"忠字舞"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回到正题:父亲决定恢复祭祖,我才知道祖父的名字。
父亲名寿权,字逸清,生于同治九年庚午(1870)。他的生母陈夫人是志远公的继室。猜想中志远公第二次结婚时或年已逾40,大约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以前。我的大伯父寿延公(即德奎的祖父)和二伯父寿铨公(即炳松之父)年纪要比父亲大不少。我和父亲的年龄差距实在太大,这造成我青少年时期心理和学业上长期的紧张和终身脾气急躁的大缺陷。父亲曾根据他壮年自习日文科学教本的知识为我讲述遗传及生理大要。他说:"你祖父寿至83,祖母寿至87,隔代遗传很重要,好自为之,你也可能像祖父母那样长命的。"没想到他紧接就讲西周昭穆制的要义,很自然地就在我脑海中那么早就播下"多学科"治学取向的种子!
当我于50年代及60年代初长期攻治明清人口、经济及社会史时,曾再三揣想志远公的起家似与太平天国后浙江(包括金华)的土旷人稀、地价低廉很有关系。祖父如于乱平后最初10年买进相当田产,到1880和1890年代必已大大增值;这应该是全家经济重心自农转移到商的主要原因。果然,1996年刊印的《何炳松年谱》:何氏"世居金华北乡后溪河(今罗店乡)。自祖父志远始创业于邑城"。虽然确切年份无考,但以批发火腿、南枣、锡箔名闻于金华一府八县的"何茂盛"就是在这"繁荣"期间创建的。就全族言,四房分工的模型也日趋显著了。大伯父经管"何茂盛",二伯父和父亲专心读书应试,四叔少青年时期家境已比较宽裕,不喜欢读诸如书中所说的50年代、60年代,概指20世纪而言父亲何寿权(1870—941),
书,就专管田产。
最重要的长房之内又有分工。大伯父老年因患沙眼,"何茂盛"的业务全由长子炳金管理。次子炳森专门读书,而且20岁后中了秀才,不幸36岁时得瘟病不治逝世。幸而他的长子德奎,字中流,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真正成为何氏全族的中流砥柱之一。
炳金好色,多外遇,以店中公款供其私人挥霍。由于"何茂盛"营业规模不小,除夕百忙之中还要按乡俗大铁锅炒米,不慎起火,店铺及附近住房全部焚毁。在没有保险的情况下,并本诸祖上传下的处世原则,所欠的债要尽量毫厘不爽地清偿,于是何家"破产",四房就不得不分家了。这大概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事了。
二伯父是岁贡生,有子二人。长子炳文,子女多,壮年逝世。
次子炳松(18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读史阅世六十年 - (EPUB全文下载)